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25日邢台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字体:大中小】发布日期:2011-06-15来源:邢台日报目录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一、现实基础二、有利条件三、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奋斗目标第三章实施“四个一”战略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一、构筑“一城五星”增长极二、打造太行山前工业隆起带三、发展东部县域特色经济区四、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聚集区(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以及超千亿元的产业第四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二、做大做强工业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第五章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一、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镇发展上水平出品位二、以新民居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第六章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积极推进能源建设,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二、完善交通设施,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三、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四、推进信息化设施建设第七章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建设创新型邢台一、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二、着力推动管理创新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八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三、加强治污减排和生态建设四、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第九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机制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全民创业三、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第十章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一、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二、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四、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五、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十一章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第十二章建设平安邢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二、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三、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第十三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一、加强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二、把规划目标落实到项目上三、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四、努力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五、加强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六、加强规划纲要的宣传力度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攻坚时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力求实现赶超跨越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并实施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加快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邢台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2011——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两番、三步走”第二步战略目标,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210.6亿元(快报,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年均增长10.7%。全部财政收入实现132.9亿元,是2005年2.2倍,年均增长17.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7.1亿元,年均增长2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4.7亿元,年均增长17.7%。重点培育的装备制造、新能源、煤化工等三大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42.5%,比2005年提高14.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稳步提升;钢铁、建材、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更新改造步伐加快,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及发展的内生力明显增强。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提速。农业综合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畜牧、蔬菜、果品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2%,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持续快速增长,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39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年均增长23.1%,是历史上投入最多、增长最快的时期。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709个,完成投资1285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5倍和2.7倍。开工建设了旭阳和建滔煤化工、晶龙单晶硅及光伏电池、中钢邢机综合技改、今麦郎提质扩能、沙河电厂等一批投资10亿元、2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积蓄了发展后劲。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谋划实施了“一城五星”战略,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5%,比“十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开工建设了七里河综合开发、大开元寺文化园区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城镇品位得到提升。实施西联东出战略,开工建设了大广高速、邢汾高速、邢衡高速、石武高铁、邢黄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水利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倍。工业聚集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了县县都有聚集区。城市电网、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加快,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节能减排强力推进,生态环境继续好转。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实施重点行业循环经济试点,集中开展节能减排“双三十”攻坚行动,坚定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累计淘汰小火电机组104.8万千瓦,落后钢铁104万吨、水泥576万吨、玻璃4697万重量箱,关停小造纸企业46家,拆除土石灰窑386座、市区燃煤锅炉442台;实施余热余压利用、锅炉改造等节能重点项目127个,形成节能能力100万吨标准煤。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20.4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18.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目标;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0年,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达到340天,比2005年增加75天。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许可事项大幅削减,有效运转了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48户市属亏困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和破产。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地方金融机构不断壮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五项重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逐步深化,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68.5亿美元,其中出口40.4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增加。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10.9亿美元,引进国内市外资金累计505.7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8倍和2.9倍。社会发展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完成2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持续扩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低保水平稳步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所改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等教育品位明显提升。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居民收入逐年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744元和4965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0.9倍和0.5倍。二、有利条件展望“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着诸多有利发展形势。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产业结构新的变革,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有利于我市发挥后发优势,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上实现突破。二是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国内需求潜力将不断释放,我市装备制造工业和钢铁、建材、煤盐化工等原材料工业以及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消费品工业具有较大的扩张提升空间。三是我省加大沿海开发力度、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发挥临近京津和环渤海优势,加快全方位对外开放、对内合作步伐。四是冀中南城市群战略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五是我市石武、邢黄、邢和三条铁路和邢汾、邢衡、大广、京港澳(改扩建)等高速公路以及市域内路网的加快建设,邢台机场建设的积极推进,将使区位条件得到质的提升,为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区域竞争创造了新优势。六是全市一大批工业聚集区(园区)加速形成,基础设施和发展软环境明显提升,夯实了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七是我市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心思进,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氛围,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复苏还要经历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发达国家凸显“再工业化”倾向,各国对市场和资源的争夺不断加剧,国际贸易壁垒越来越多。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成本扩张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十二五”时期,我市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一是在综合实力上,我市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少、发展速度慢、经济结构不优、社会事业欠账多、人民生活不富裕的基本市情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二是在发展方式上,产业链条短、终端高端产品少、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低、资源型行业占比大、自主创新能力差、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在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的条件下,转型升级的任务越来越迫切。三是在城乡统筹上,城镇化特别是城市化水平低,中心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差,城市和园区聚集产业、聚集财富、聚集人才的作用发挥不够,县域经济实力弱,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四是在改善民生上,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多层次公共服务需求,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难度较大。五是在开放创新上,招商氛围仍不够浓,开放层次和水平仍低,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固步自封、自足自满的小农意识仍较严重。六是在发展环境上,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发展软环境不够优化,特别是政府职能转变、干部队伍作风、机关工作效能和领导推动发展的能力,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既要审时度势、增强机遇意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必胜信心;又要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在新一轮竞争和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转型升级、赶先进位两大任务,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实施一极、一带、一区、一批“四个一”战略,强化项目建设、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三大支撑”,更加注重扩大经济总量和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惠及民生和保持稳定,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原则:必须优质高效地推进加快发展。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一切围绕加
本文标题: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0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