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山外校高一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实验教学案学科:高中语文章节: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教师:授课班级:《过秦论》教学案(共三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七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善于叙事、精于论断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叙议关系,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品评鉴赏本文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渲染夸张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通假字,理解词类活用现象,学习特殊句式。学习难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过秦论》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流畅朗读第一二段,读准字音、句读;2、理解第一、二段的内容;3、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诵读课文1、自学指导:诵读课文第一、二段两遍,第一遍时注意将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写在文章中。第二遍时遇到长句、难度大的句子多读几遍,力求流畅。2、先学: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后教(检测)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板书正音。教师注意听好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崤()函孝公既没()膏()腴之地陈轸()召()滑翟()景倪()良逡()巡()亡矢()遗镞()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讲课文第一段1、自学指导:请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第一段,力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比一比,谁翻译的又快又好!2、先学3、后教(检测)指名学生译讲课文,引导学生纠正译讲中的错误,教师板书关键实词的意思。关键实词:崤函之固(形容词或用作名词稳固的地势)席(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卷天下(其中“包、囊”用法相同)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立法度(“外”法同)务(从事、致力于)耕织外连衡(通“横”,连横,名词做动词,采用连横的外交策略)斗(使…争斗)诸侯拱手(形容毫不费力)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自学指导: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时要多积累常用虚词的用法和例句。2、先学: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拥雍州之地(结构助词“的”)商君佐之(代词,代他,秦孝公)○2而:外连横而斗诸侯(连词,表目的,用来)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连词,表修饰)3、后教:生给出以上练习答案,引导学生纠正其中的错误,学生不能纠正之处,教师再教。4、思考:作者为何要从秦孝公写起?商君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怎样的政策?效果如何?后教:(秦国在秦孝公的手里开始崛起。政策: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中山外校高一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实验教学案学科:高中语文章节: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教师:授课班级:斗诸侯;效果: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六、第四次“先学后教”——译讲课文第二段2、自学指导:请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第二段,力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比一比,谁翻译的又快又好!2、先学3、后教(检测)指名学生译讲课文,引导学生纠正译讲中的错误,教师板书关键实词的意思。关键实词:蒙(承受、接受)故业因(沿袭)遗策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取汉中(西、东、北用法相同)会盟而谋弱(形容词使动,使……削弱)秦不爱(吝惜)珍器合从(通“纵”)缔交相举(通“与”)为一杜赫之属(类,这些人)(同义词有:徒、朋、伦等)开关延(引入)敌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从(通“纵”)散约败追亡逐北(亡、北均为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军队)流血漂(使……漂浮)橹分裂(使….分裂)山河因利乘便(利、便均为形容词作名词,有利形势)虚词:以:以致天下之士(连词,表目的)尝以十倍之地(介词,拿、用)之:赵奢之徒制其兵(指示代词,这)杜赫之属为之谋(代词,他们)3、六国的强大体现在哪些方面?他们与秦国对抗的结果如何?这一段是用什么手法来写秦国迅猛发展的?有何作用?后教(六国的强大体现在:战国四公子贤能无比,九国部队阵容整齐,文臣武将人才聚集,百万之师数量众多。他们与秦国对抗的结果是:“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从反面突出秦国的强大。)七、当堂训练(一)、划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外连衡而斗诸侯()2、合从缔交()3、相举为一()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二)、)解释下列画线的字1、崤函之固()2、务耕织()3、秦人拱手()4、不爱珍器()5、蒙故业()6、因遗策()(三)、画出下列句中的活用字,并解释说明1、席卷天下()2、内立法度()3、外连衡而斗诸侯()4、南取汉中()5、会盟而谋弱秦()6、追亡逐北()7、流血漂橹()8、分裂山河()9、因利乘便()(四)、解释句子中加线的字A、以致天下之士()B、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赵奢之伦制其兵()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五)、下列选项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助词,表停顿,提示原因)A、赵奢之徒制其兵/商君佐之B、外连横而斗诸侯/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以致天下之士/尝以十倍之地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六)翻译下列句子:①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②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中山外校高一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实验教学案学科:高中语文章节: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教师:授课班级: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过秦论》二、出示目标:1、诵读课文3、4段,做到字音准确、声音响亮、句读清晰;2、掌握3、4段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重要的文言句式。理解全段的意思,能翻译重点句子。3、探究第四段的思路和写法。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诵读课文(5分钟)1、自学指导:提醒工具书的使用和在文中写出读音;2、先学: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3、后教: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施.及、鞭笞.、藩.篱、黔.首、隳.名城、锋镝.、良将劲弩.朗读第3、4段,给错误处正音。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课文理解(20分钟)1、自学指导: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必要时查阅工具书;2、先学:学生理解全段内容。3、后教:○1使动用法:a、掌握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然后翻译这个句子: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b、判断下列动词的用法,然后翻译这些句子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取.百越之地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以弱.天下之民据.亿丈之高蒙.故业,因.遗策(注意把握动词与宾语的关系,从而判断动词的用法是否属于使动用法。)○2名词作状语a、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翻译这个句子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名词作状语和使动用法)b、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翻译这些句子南.取百越之地、胡人不敢南.下而报怨、东.割膏腴之地、囊.括四海、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特殊句式:指出下面句子属于何种特殊句式铸以为金人十二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中山外校高一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实验教学案学科:高中语文章节: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教师:授课班级: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五、第三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的思路和写法(5分钟)1、出示目标:秦始皇取得天下后,由攻转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期望达到怎样的效果?2、先学:小组讨论3、后教:措施:“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愚民)“隳名城……以弱天下之民。”(弱民)“然后践华为城……陈利兵而谁何。”(防民)期望:子孙帝王万时之业六、当堂训练:(10分钟)16、过秦论(第二课时)班级:姓名:练习评价: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动词,根据动词与它的宾语(划线部分)的关系,需要理解为使动用法的,请一并指出。1、伏尸百万,流血漂.橹()2、履.至尊而制六合()2、却.匈奴七百余里()4、以弱.天下之民()5、执.敲扑而鞭笞天下()6、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二、注意下列划线的动词前的加点名词的用法,在后面的括号里加以解释1、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吞二周而亡诸侯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D、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四、下列句子中,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B、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C、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五、下列句子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铸以为金人十二B、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六、翻译下面的句子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2、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中山外校高一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实验教学案学科:高中语文章节: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教师:授课班级:第三课时授课内容:课文第五段、第六段教学重点:1、文言文重点实词:没、将、云合而响应、景、自若、铦、亢、比权、作难、隳2、活用词语:瓮、绳、云、响、景、小弱、序、;3、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判断句;省略句4、弄清作者的中心观点教学难点:重点句式;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一、熟读课文,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没、瓮牖绳枢、氓隶、行伍、景从、铦、谪戍、度长絜大、作难(时间3分钟)二、疏通文意,独立思考,会翻译下列句子(时间5分钟):1、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之徒也;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4、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5、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三、找出两段中含有的活用现象、通假、及古今异义词,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并督促任务完成,时间:5分钟。活用:1、名词作状语:瓮、绳、云、响、景;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小弱、3、名词作使动词:序、朝;动词活用作使动词:亡4、通假:有---又;景---影。棘---戟;四、分小组讨论特殊句式及“而”、“之”的用法。(时间5分钟)而:而迁徙之徒也:表并列;景粮而景从:表修饰;并起而亡秦族也:表顺承;之:迁徙之徒:“的”;行伍之间:三字间音节;特殊句式:1、被动句:而迁徙之徒也;为天下笑者;一夫作难而七庙隳;2、状语后置句:非尊于……;非铦于……;3、判断句: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而迁徙之徒也4、宾语前置:自若也5、省略句:身死人手五、理解课文内容合作探究:陈渉及其起义队伍有何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陈渉出身低微、才智不足、队伍素质差、人数少、武器装备简陋。与九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强大的秦国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自然地得出秦灭亡的原因:“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六、当堂训练中山外校高一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实验教学案学科:高中语文章节: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教师:授课班级:16、过秦论(第三课时)班级:姓名:练习评价:一、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1、天下云合而响应2、赢粮而景从3、崤函之固,自若也4、非亢于九国之师也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6、试使山东之国与陈
本文标题:过秦论教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4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