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讲: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处《左传·宣公二年》原文: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释义:“非”,不是。“孰”谁。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故事: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一天,厨师送上来熊掌炖得不透,他就残忍地当场把厨师处死。正好,尸体被赵盾、士季两位正直的大臣看见。他们了解情况后,非常气愤,决定进宫去劝谏晋灵公。士季先去朝见,晋灵公从他的神色中看出是为自己杀厨师这件事而来的,便假装没有看见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来到屋檐下,晋灵公才瞟了他一眼,轻描谈写他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今后一定改正。”士季听他这样说,也就用温和的态度道:”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的国君。”但是,晋灵公并非是真正认识自己的过错,行为残暴依然故我。相国赵盾屡次劝谏,他不仅不听,反而十分讨厌,竞派刺客去暗杀赵盾。不料刺客不愿去杀害正直忠贞的赵盾,宁可自杀。晋灵公见此事不成,便改变方法,假意请赵盾进宫赴宴,准备在席间杀他。但结果赵盾被卫士救出,他的阴谋又未能得逞。最后这个作恶多端的国君,终于被一个名叫赵穿的人杀死。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释义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知耻近乎勇。——《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对待“错误”的错误态度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赞美如良药在南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存着许多优秀的生活礼仪和处世方式。譬如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人就会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候,整个部落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依次告诉这个犯错的人,他曾经为整个部落作过哪些善事,哪些好事。每个族人都必须将犯错误的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对前面已经有人提及的优点和善行,后面的人不能重复叙说。总之,每个人在叙说时,都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褒扬。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的族人都将正面的评语说完为止。赞美的仪式结束以后,紧接着便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典。人们要载歌载舞,用一种隆重而热烈的仪式,来庆贺犯错的人脱胎换骨,改过自新,重新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实事求是的赞美,就像是一剂良药,能够愈合对方因为犯错而引发的心灵创伤和悔恨,除去心头的痼疾,矫正行为的错误,鼓舞改过的信心,点燃向善的正气。先恕而后教,尧道也。先为百姓着想,然后施以教化,这就是唐尧治理天下的方法啊!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理解:事已成不可复解说,事已遂不可复谏止,事已往不可复追究。对规则不可不敬畏有一个寺院,尽管规定了若干不可违背的清规戒律,并三天两头地宣布,但总有些僧人不以为然,屡次犯戒。一天上午,刚刚做完早课,僧侣们正要走出禅房时,寺院方丈扬手碰落了供台上的一个大瓷瓶,落地摔了个粉碎。众僧人一下子愣在那里,不知方丈是无心所致,还是有意为之。方丈守心法师见众僧人都在以探询的眼光看着自己,便语气凝重的说:“不知经历了多少工序,经过了多长时间的煅烧,才超脱成为一个珍贵的瓷瓶,被我们摆上了神圣的供桌,成为一件高贵圣洁的法器,如果保存好了,千百年都不会损坏,可以万世流传。可是,在我扬手之间它就坠落于地,一文不值了。同理,一位僧人,尤其是出家多年修行的僧人,积功累德并非易事,如果不重视慎独自律,不珍惜自己长期修行的善根,一旦破戒,善根被毁,就与这个瓷瓶无异!”请对规则心存敬畏(时事漫议)在德国逃票之后在德国,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售票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一位中国留学生发现了这个管理上的漏洞,于是,很庆幸自己可以不用买票而坐车到处溜达,在几年的留学生活中,他一共只因逃票被抓过3次。毕业后,他试图在当地寻找工作。他向许多跨国公司投了自己的资料,虽然这些公司都在积极地开发亚太市场,可他都被拒绝了。一次次的失败,使他愤怒。他认定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排斥中国人。最后一次,他冲进了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他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下面的一段对话很令人玩味。“先生,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因为公司一直在开发中国市场,我们需要一些优秀的本土人才来协助我们完成这个工作。所以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很感兴趣,老实说,在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那为什么要拒绝我?”“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3次乘公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我不否认这个。但谁会相信,你们就为这点小事而放弃一个自己急需的人才?”“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到这里后的第一个星期,检查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因为你说自己还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因此只是给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那时刚好我口袋中没有零钱。”“不,先生,我不同意你这种解释,你在怀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的经历。”“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嘛那么较真?我以后改还不行?”“不,先生。此事证明了两点:一、你不尊重规则,不仅如此,你还擅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的进行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佣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佣你的公司,因为没人会冒这个险的。”编后语:中国古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又谚有,「窥一斑而见全豹」。如果我们能把祖先的教诲记在心间,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能平顺安乐。而于这样好的教导,全然遗忘甚至漠视的时候,地球再大,也没有行得通的路。人与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卫视为《现在行动》栏目录制节目:寻找一位能在北京南中轴路上按照红绿灯指示过马路的行人,栏目组花费了3天时间,然而在5000多名行人中竟无一人禁得住考验。整整3天,5000多名行人竟无1人能文明过街,这组数字无疑让每个人都感到脸红和羞愧!一天,余秋雨和一位德国学者在一个路口等红灯。在这个人口稀少、车流量小的欧洲小城市里,极目左右都没有车辆的影子,即便是闯红灯直冲过去也没有任何危险,但人们还是规规矩矩地等着……在我们看来,这些老外可真是傻得不得了,别说是没车通过,就算有车,咱也能硬闯过去。可人家就是傻等。曾看一个笑话,一个中国人在美国闯红灯,被美国女友蹬了,说你连红灯都敢闯,还有什么不敢干的?接受教训,回到大陆,又因为不敢闯红灯,被中国女友蹬了,说你连红灯都不敢闯,还能干吗?在上海,洋大人乖乖地站在马路牙子上等人行绿灯,中国勇士虽不敢闯红灯(在大城市闯红灯是找死),但一定要站在车道上挡住不少正常行驶的汽车。为什么非得站在那个位置才舒服呢?中国人不遵守规则是普遍现象,比如闯红灯,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禁烟区抽烟,听歌剧时不关手机,洗完手不关水龙头等不一而足。而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西方人对规则的尊重。飞机撞上世贸后,众人从消防梯逃生,竟还是按平日习惯的走法,走在右边,左边空出来。在大厦倒塌时,楼梯上还有按规则行走着的西方人。我想如果当时有一个中国人,那肯定是从左边一步几级,几步就蹦到一楼了,包括我也会毫不犹豫这样做。中国人为什么不敬畏规则?中国长期处在奴隶制和封建制度中,规则由皇家制订,百姓只能老老实实遵守,不管这个规则自己是否认可。而奴隶主和封建主又往往把规则制订得对民众极为残酷和不能接受,为了活命,民众只能想尽办法,在规则的夹缝中生存,并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寻找规则漏洞的智慧,并且在骨子里头,产生了对规则极端的不信任和蔑视----规则就是和我过不去的。这个意识已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中,并代代遗传,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基因特点。因此,我们以突破规则为荣,认为老实遵守规则为无能之辈所为。夕阳西下,旅游团一行乘车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车至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做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做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人生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错误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斯大林)人间最大的智慧,在于洞悉本身的弱点。(法国谚语)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李斯特错误是真理的邻居,因此它欺骗了我们。——泰戈尔《流萤集》敬畏规则,俯首帖耳的做规则的最忠实的奴仆。做遵规守纪文明儒雅的雍阳人。
本文标题: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45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