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采石场风险评估报告一、评估目的:1、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检查采石场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方面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2、找出采石场存在的主要风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和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3、对采石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不安全因素、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和科学的分析,预测其安全等级,并及时监测跟踪,预防事故的发生。二、评估对象及范围:1、评估对象:2、该采石场矿区批复开采范围内所涉及的生产工艺过程、危险物、设备设施、工程及水文地质、职业卫生、环境风险、管理风险、紧急情况等风险评估。三、参与评做人员::法人:矿长:安全员:安全员:员工代表:员工代表四、评估等级内部自评估五、实施评估依据1、采石内部评估技术资料(1)地质普查报告(2)开发利用方案(3)开采方案2、评估的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爆破安全规程》《矿山电力设计规范》《工矿山安全评价导则》《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岩土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LD41-92《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199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11-1986《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标准化导则》六、评估方法本评估属于劳动安全与职业危险评估,评估方法主要采用结合本采石场实际进行规范评估。规范评估主要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已颁布执行的有关法令、规范和条例为准绳,以国家及行业制定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标准、规定、规范为依据,以国内现有技术工艺水平或条件为基础,通过详细了解本采石场的生产流程以及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危害因素,在此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本采石场采取的劳动安全与职业危害措施作出分析和评估,提出意见和整改措施。同时运用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估方法,从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到造成的后果进行危险性分析,对照有关的标准,找出可能存在的事故。促使采石场劳动安全与职业危害防范设施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和要求,实现采石场达到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同步全面发展。七、水文地质风险评价1、基本情况:(1)水文:采矿区内属,矿体位于,地表水可顺破径流沿凹沟排出矿区,矿体上方汇水面积小,自然排水条件良好。(2)地质:在露天开采时已先行剥离,对矿体开采影响不大。山体主要有完整坚硬岩组,岩性为,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岩石完整,岩厂石坚硬致密,未见明显大的断裂破碎带和滑塌现象。2、评价结论: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采场充水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但都可以顺沟而下自然排汇至矿区外。区内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从以上分析评估,评估小组认为本采石场水文地质方面不存在重大风险。3、整改控制预防措施:采矿时上部松散盖层按60度边坡角剥离,矿体部分按要求设置安全清扫平台。采矿过程中随时对边坡进行监测,一旦发现不稳定岩块下滑,应及时处理,以免事故发生。在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岩石沿裂滑脱及整体怀滑坡现象。八、生产风险评估1、采剥:该采石场为山坡露天道路开拓方式、分水平台阶自上而下开采方式,采用中深孔爆破法开采,并承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爆破进行爆破,能够符合该采石场的安全生产要求。2、通风:本采石场为露天开采,因此无需采用通风设备,但爆破后要经10分名钟以上自然通风,方可进入工作而;在气压较低的气候下作业,爆破后,最好要经30分钟以上时间,作业人员可进入工作面工作。3、破碎:矿山采用机械破碎方式进行破,整个破碎过程只需一至二人看护,全机械化,设备在本地同比较为先进,大大有效降低了人员的风险。设备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设施和漏电保护,使用人员应经三级安全和厂家培训方可上岗。4、评估结论:设备较为先进,多为新购买且为正规厂家生产设备,各项安全性能经测试较为正常,评估中未发现明显级别风险。九、机电设备风险评估1、机电设备:本采石场破碎过程使用的机电劾主要有:空压机、破碎锤、凿岩机、装载机、挖掘机等。所选用生产机械设备简单,安全危险程度相对较低。但其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源主要在于:(1)各机电设备的飞轮带传动部件;(2)空压机的储气罐;(3)机动车辆;(4)液压破碎锤作业时飞溅伤害。2、风险控制措施:对空压机等机电设备传动部件角带等必须设置防护罩;移动式电气设备,应使用矿用橡套电缆;必须购置具有生产资质厂家生产的设备;机动车辆必须经有关部门进行检测,符合使用条件方可使用。特种作业人员需经培训、持证上岗;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设备安全管理,落实设备检查和维修保养制度,就能保证正常安全运行。十、供配电及防雷措施风险评估:该矿山已设计矿山供电系统的防雷设施,矿山供电主要用于空压机、破碎机及照明系统,矿区在开发利用方案中已根据设备功率选择变压器,能满足生产需要。该《开发利用方案》中已对矿山进行防雷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十一、防火防爆措施风险评估:1、该矿爆破器材使用、管理,及爆破方案,风险评估等均由爆破公司全权负责,本项不进行评估。2、矿山开采过程中一般无火危险,采石场上无易燃品,属辅助设施数量少,规模小,火灾危险级别较低,无重大风险。3、评估结论:防爆措施已交由有资质的民爆公司按要求管理,采石场按规范加监督即可。矿区内火灾危险级别低,无重大风险。4、建议措施:在所有生产、生活设施等重要地方,配置消防灭火器,在采场四周辟出防火带;经常教育员工,严格野外用火,开采时应遵守当地森林防火有关规定。维护好机械和电气设备,消除明火源。一旦发生火灾,除了组织全体员工扑救外,还必须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实行社会联动救火。十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1、风险情况:矿区在凿岩、爆破、破碎中粉尘二次飞扬,均可能产生较多粉尘。粉尘浓度超标对人体肺部有一定危害;在开采时使用空压机等设备时产生的噪音,以及爆破生产的噪声具有职业危害。在高温季节从事露天开采作业时,如果防暑降温不力或饮用水不足,会造成作业人员高温脱水或中暑,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所以在高温季度应尽量安排好作业时间,避开中午高温作业时间,以及提供足够用水、配备遮阳设施,减少高温、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2、评估结论:采用湿式凿岩防尘,爆破对人员撤至安全地带避炮烟,有关操作人员按规定戴好防护耳罩或耳塞等。破碎工作人员还应戴好防护口罩,通过各种方法尽量避开以上存在的风险。3、建议措施:应加强个人的防尘保护工作,所有粉尘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口置。使用湿式凿岩,并对爆堆、公路等粉尘较多的源头实施喷雾。对破碎设备中会振动产生粉尘的振动筛实施喷雾,降低粉尘浓度。矿山在招收新工人时应先做好体检,预防已有职业病人员进入粉尘作业,有条件定期给职工体检,并定期轮换。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矿区要提供足够饮用水,配备急救药品。尽量完善生产、生产辅助设施,即可保证职工生产的便利和身体健康,又可保障安全生产。十三、危险物风险评估:1、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物有:(1)崩塌、滑坡危险:露天边坡的破坏模式从外观看,有崩塌、剥落、滑动、错动、沉陷、倾倒等,该采石场地形坡度为25-30度,构造裂隙多为陡裂隙,在爆破震动过程中,存在着岩石崩塌危险,局部裂隙节理发育地段,其边坡受爆破震动破坏,有可能发生局部滑坡的危险。(2)浮石、危石、险石击伤危险:矿山开采时,地表土未剥离或台阶边坡上的浮石、险石、危石未消除干净时或没有及时处理时,就有可能发生浮石、危石、险石下落伤人;液压破碎锤在二次破碎石时,飞溅石块可能危险到人或物。(3)高处坠落危险:由于矿山分台阶,从上向下分阶梯进行开采,属高处作业场所,若未采取预防高处坠落的防护措施,则有可能发生作业人员高处坠落的伤害事故。十四、环境风险评价:(1)矿区矿石为矿,未见明显金属矿化,矿山远离村庄,矿山开发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2)设计要求矿主应及时将剥离废石土集中堆放于矿山的排土场内,以防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矿山附近的农田安全。(3)设计确定采用中深孔法。爆破作业产生的少量烟尘和二氧化碳气体为瞬间染源,不会对周围环境及人员产生明显影响。要求爆破时所有人员应辙至安全地带,并应等炮烟完全散尽后方可进入相关范围。可以满足有关规定要求。(4)矿山开采过程中,火药爆炸场为瞬时污染源,对周围环境及人员的影响短暂;噪声主要为设备运转作业时产生高分贝噪声的设备主要有凿岩机、空压机、柴油机等。要求相关作业人员佩戴防护耳罩,进行个体防护。采取上述措施后,噪声即不会对工人产生明显危害。同时由作业地点距居民点较远,也不会外界产生明显影响。(5)矿区范围内地势坡度一般在25-30度之间,天然状态下斜坡稳定,未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矿体开采后破坏了自然坡度,必须严格建立边坡管理制度,以确保矿山开采安全。开拓必须以阶梯式降起。(6)绿化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设计在采场周围已遭破坏地段以及达到最终境界的排土场台阶和采场边坡先行选择适宜生长的草、灌木联合覆盖,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冲刷而产生的水土流失。(7)废土场上游汇水面积大,设计在堆填区周界5米外修截水沟将堆填区上游雨水截流排往场外。(8)堆填区坡脚设置堆石坝,以防止堆填区边坡滑塌;在堆石坝下游处设置一道石砌挡土墙,以有效拦截可能流失的沙土。(9)综合上所述,矿山开采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十五、总评估结论:本矿山经评估小组现场勘查结果认为:本采石场能根据有关设计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布置,进行较为合理的开采,矿山为小型露天采石场,采用剥层开采,开采技术工艺较为简单,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安全措施符合有关安全规范的要求,能满足生产需要,只要加以落实相关措施,能保障生产安全。二〇一六年三月三日
本文标题:采石场风险评估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46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