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习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掌握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基本情况以及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产生概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客观公正地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列强的入侵带来的是双重性的影响,并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志向。【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自学研读教材三遍:独立研读课本;依据导学案,通过对空白信息的完善,初步了解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勾划重要概念;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试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民族工业的历史特征;巩固和训练:初步构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知识体系,熟记重要知识点;建议AB层同学选做相关资料的基础选择题。预习案一、知识梳理(具体要求:阅读、勾画标注、记忆。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自查组内互查老师抽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最直接、最主要)2、过程(表现):(1)“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3、影响:积极:①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消极: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二、洋务运动1、出现的背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2、概况:①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②代表人物:中央:,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③主张及根本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3、洋务运动的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的企业主要有: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又打出“求富”旗号,其中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思考:洋纱为什么首先涌入东南沿海?洋纱、洋布又为什么质优价廉?思考: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有什么影响。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③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开近代教育先河,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4、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影响⑴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的惨败。⑵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⑶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①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②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③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⑤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本国的封建自然经济。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②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2、概况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资本家:官僚、地主、商人;主要分布区域:东南沿海。代表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思考:阅读课文学思之窗中的郑观应的评价,你认为郑观应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思考:阅读课文历史纵横中的材料,归纳该时期民族工业的特征。二、自学检测(具体要求:5分钟限时闭卷完成)1.试概述我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背景及表现2.简要评价洋务运动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材料三: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1)根据材料1的内容,分析决定“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交了粮,自由王”这一说法,简要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2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依据材料3分析,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答案:(1)经济根源:小农经济。观点一:赞同,中国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轻。观点二: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等。(2)演进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主要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人类思想认识的进步(或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3)经济:传统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近代工业开始出现。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逐渐加深,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相继产生,并领导了民主革命运动。思想文化:出现了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二、拓展提升(AB层选做)2.阅读材料: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材料二中国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近代商办企业,可说是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经济汪洋大海中的若干小岛,不但进程缓慢,而且规模小、设备简陋、产品也主要是轻工业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无力与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抗衡,处处受到制约。但是它最富有生命力,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最重大的影响。——摘自《中国近代史史纲》请回答:(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答:变动:材料一:西方列强的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材料二:出现了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概述材料二李鸿章的观点。答:向西方学习,中体西用(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有何联系?答: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民族企业的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产生的,因此发展艰难。四、当堂检测(5分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括号内)1.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B)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2.下面是“1872-1894年的中外贸易货值示意图”(以海关两为单位)。准确的解读是(D)A.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地位B.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海关C.中国的进出品结构趋向合理D.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3.有学者描述近代中国经济状况时说“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上述表述理解准确的是(B)A.形成了有层次的南北经济差异分布带B.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别C.出现了农牧工彼此封闭相互排斥状态D.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决定了经济分工
本文标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5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