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工业1840~1949年在中国设立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中国近代工业之始。这时期的外资工业主要是为外商对华贸易服务的。近代民族工业近代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民族工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只要是中国人办的,都是民族工业,国营、民营皆是民族工业;狭义的则只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民族工业包括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机器生产、雇佣劳动、民间资本、商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经济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构成。变动前:自然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变动中:“织”与“耕”分离;“纺”与“织”分离。(手工棉纺织业衰败)1.背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2、表现:耕织分离、纺织分离在男耕女织地区,耕织分离(在西方机器纺织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的压力下,使小农经济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在以纺织业为主的地区,纺织分离(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致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中的“纺”与“织”分离)。3、影响: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客观上促进了妇女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变动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出现;洋务企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发展;官僚资本主义出现。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原料产地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和签定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经济特权大量洋货的涌入,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新的社会阶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①自给自足自然经济②洋务经济③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⑤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860187018951912191919271936194519491952195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空前打击陷入绝境获得新生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实业救国1.“实业救国”运动的积极作用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2.“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一战期间美、日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并没有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超过本国资本。一战后欧洲列强各国又卷土重来。帝国主义压迫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严重束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在国内市场狭小,苛捐杂税沉重和资本匮乏等。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法币政策三十年代的中国,货币制度极为混乱,货币多种多样,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美国高价购银造成中国白银外流,金融紧缩和经济萧条,迫使中国必须放弃银本位而谋划新的改革。是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制、采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实际上是以国家法律强制手段将全国白银收归国有。中国的法币同英镑的汇价发生了固定的联系,说明它已被纳入英镑集团了。法币政策的实施对英国是有利的,为了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货币金融,英国对这次币制改革给予大力支持。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法币与英镑挂钩,有利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缓解了从前通货不足的局面,使物价开始回升,物价的回升使商业和生产变得有利可图进而刺激了商业的繁荣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蒋介石在元旦演说辞中,阐述了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又强调了“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来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说明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1.增加生产总量,解决生活需要。2.增加工作机会,解决失业问题。3.增加输出产品,借谋贸易平衡。4.保障投资安全,鼓励生产活动。这场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在当时国内经济残破,外则日寇侵逼,中日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背景下,有其积极意义。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运动不仅注意生产本身的发展,同时也注意了生产意识、劳动观念的宣传及理论的研究。它是一场较为全面、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的。它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在当时我们不能打出鲜明的准备战时经济体制的旗子,只能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战时全国经济总动员的准备。改订新约运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政策。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它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1929年,国民政府实施新税则,因为在列强与中国签订的关税新约里,规定中国税率不得超过1925年列强关税会议所定的税率,也就是说中国无权自定关税。1933年,国民政府又一次实施新税则,根据需要自行提高或维持原税率。国民政府基本上实现了关税自主。但旧中国海关的主要职位仍为外国人盘踞,这种状况使新税则的实施大打折扣。“改订新约运动”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些特权,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关税自主,收回了一部分法权、租界和租借地,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很不彻底,其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国家权力和财产私人所有制结合的一种资本主义。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的官僚资本除具有垄断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外,又具有买办的封建的特征。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蒋控制的是政治,陈控制的是党,宋孔两家先后担任财政部长,长期把持国家的财政大权。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大量工业企业迁入西南内地,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的民族工业,稳定了中华民族抗战决心,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工业内迁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为四川和重庆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2010课标1)表1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D)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18857827638.617.918.818878578736.419.624.318898618735.517.425.718919539433.417.125.118928881635.217.226.0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根据表中的数据变化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田赋所占比例的下降,厘金(商业税)和关税在清政府年收入中所占百分比逐年增加,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D项正确。2、(2012大纲)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A【解析】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外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中国重新挽回这项主权。3、(2012课标)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解析】从时间信息与张謇的状元身份入手,理解“捐弃抽恃,舍身喂虎”的含义。BCD项题干无从反映。A4.(2014大纲)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C【解析】从材料关键词“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并结合所学可知: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此人主张政府应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19世纪90年代中日甲午战争后,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5.(2014大纲)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D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1935292447193630244619373726371938382735从题干图表数字信息的变化可知1935—1938年“佃农”和“半佃农”数量逐年增加,而“自耕农”数量逐年减少,可见当时农村有土地兼并的趋势,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当时的农村土地兼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土地
本文标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5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