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近代文学第一讲绪绪论一、概说1、中国近代文学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艰难嬗变的转型时期,文学史家将其断代为中国近代文学。幻灯片32、时代性质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李鸿章奏折(同治十一年五月)幻灯片42、时代性质中国自14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一直是在传统之中生活着,文化变迁相当缓慢,在这一阶段,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一个自定体系。然而,在这同一时期,西方世界于生活和思想方面都经历着激烈的改变。在这样的改变中,西方世界从它的中古走向近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邦的兴起,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工业改进。这些事实,对于西方本身以及全世界的影响是非常深入而广远的。尤其是工业革命所产生出来的力量,从17世纪开始,自西欧核心出发,像上帝的手似的重新塑造世界。——殷海光《中国文化展望》幻灯片52、时代性质:近代中国——过渡时代过渡时代者,实千古英雄豪杰之大舞台也,多少民族由死而生、由剥而复、由奴而主、由瘠而肥所必由之路也。美哉过渡时代乎!——梁启超:《过渡时代论》幻灯片63、近代历史研究的热与近代文学研究的冷幻灯片74、近代文学非常重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王德威幻灯片85、近代文学的魅力:群星灿烂“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绝世奇才龚自珍,有以文字耸动天下的过渡时代之英雄梁启超;雄才大略如曾国藩,气冲斗牛如康有为,悲歌慷慨如谭嗣同,英姿飒爽如秋瑾,哀怨凄婉如苏曼殊;“并世译才数严林”的严复、林纾,身怀绝技却坎坷没世的旷代奇才刘鹗,才高八斗的晚清遗老陈三立、王国维……一时多少英雄豪杰幻灯片96、近代文学的定位与价值近代文学的总体定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光辉终结,又是通向中国现代文学的纽带与桥梁。近代文学的价值就在于:它一方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承续与终结,另一方面又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的奠基与先声。幻灯片10二、近代文学的历史语境:社会全面危机历史回顾:近代中国多事之秋重大历史事件频仍风云际会的年代多事之秋《晚清悲歌》视频鸦片战争1840太平天国1851火烧圆明园1860同治中兴1862-1874甲午海战1894-1895百日维新1898庚子事变1900辛亥革命1911幻灯片11二.近代文学的历史语境:社会全面危机1、民族生存危机(外患)幻灯片12二.近代文学的历史语境:社会全面危机幻灯片13二.近代文学的历史语境:社会全面危机幻灯片14二.近代文学的历史语境:社会全面危机2、政治危机(内忧)风雨飘摇四面楚歌北有捻军南有天地会太平军纵横驰骋大半个中国杂税日增,民心不安;科举全废,士心不安;新学多偏,众心不安;洋货争衡,商心不安。——《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幻灯片15二.近代文学的历史语境:社会全面危机今日之中国,殆哉岌岌乎!政府棼瞀mào(混乱)于上,列强束胁于外,国民怨讟(dú怨恨)于下,如半空之木,复被之霜雪,如久病之夫,益中以沴[lì灾害]疠(lì瘟疫),举国相视,咸儳chán然(不整齐)若不可终日。志行薄弱者,袖手待尽,脑识单简者,铤而走险,自余一二热诚沈(chén)毅之士,亦彷徨歧路,莫审所适。问中国当由何道而可以必免于亡,遍国中几罔知所以为对也。——梁启超:《政闻社宣言书》幻灯片163、传统文化危机(内忧外患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今者时势又剧变矣,学术之必变,盖不待言。世之言学者,辄怅怅无归……——王国维:《沈乙庵先生70寿序》(清末)学界活力之中枢,已转移到“外来思想之吸收”。一时元气虽极旺盛,然而有两种大毛病:一是混乱,二是肤浅。——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幻灯片173、传统文化危机容闳:1828—1912,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外交和社会活动家。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他促成和经理了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组织了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幻灯片18自序第一章幼稚时代第二章小学时代第三章初游美国第四章中学时代第五章大学时代第六章学成归国第七章人世谋生第八章经商之阅历第九章产茶区域之初次调查第十章太平军中之访察第十一章对于太平军战争之观感第十二章太平县产茶地之旅行第十三章与曾文正之谈话第十四章购办机器第十五章第二次归国第十六章予之教育计划第十七章经理留学事务所第十八章秘鲁华工之调查第十九章留学事务所之终局第二十章北京之行与悼亡第二十一章末次之归国第二十二章戊戌政变幻灯片19近代中国的留学潮幻灯片20《中西闻见录》洋务运动期间北京创刊,美国传教士丁韪wěi良等人主编。“系仿造西国新闻纸而作。书中杂录各国新闻近事,并讲天文地理格物之学”,设有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医学及各国近事等栏目。除刊载文章外,还附有插图,图文并茂,使得文中讲解的知识更为生动直观。这份杂志由广学会散发,在当时颇有影响。到1875年停刊时,共印刷36期。1876年2月在上海创刊的《格致汇编》前身即为《中西闻见录》,由英国人傅兰雅编辑,由格致书室发售。初为月刊,自1890年起改为季刊。幻灯片21是谁撬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幻灯片22三、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一)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匡时济世的经世思潮和洋务思潮):经世致用文学与爱国诗潮(二)维新变法时期(新民救国的维新思潮):文学界革命1、文学观念变革:文学进化论、情感取向2、小说戏曲被引进文学殿堂3、文学批评方式的更新4、现代悲剧意识的诞生5、语言出现变革趋势(三)辛亥革命与五四(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潮):纷纭繁杂多元对峙;旧派文学的收束幻灯片23四、中国近代文学的特征处于中国文学由古走向现代的过渡转折期的近代文学,其作为历史“中介物”的承先启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正因为如此,它本身也就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过渡转折时代所特有的矛盾性、复杂性与多重性。1.近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复杂性1.近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复杂性多元并存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急剧变动,给近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这种复杂与矛盾不仅表现为新旧对立的两种文学形态、意识的并存与杂糅,不仅表现为近代文学思潮、流派的驳杂和思想、审美风貌的驳杂,而且也以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文学观念、主题、风格以及思想家、文学家的思想行为模式之中。幻灯片251.近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复杂性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表现了三种明显差异的心理价值取向。他们或以板结的思维心理定势看待日益蓬勃发展的西学东渐浪潮,死死固守以夏变夷的僵死封闭的文化观念;或在承认中国技艺落后的同时,却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礼乐教化的巨大优越性,在文化选择中恪守中体西用的原则;或不仅承认中国技艺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文化与文学皆不如人,试图借助西方异质文化的冲击力量,荡涤传统文化的污泥浊水,建立适应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新型文化。这三种心理价值取向,实际上也是中国近代作家心路历程的浓缩与概括。幻灯片262.近代中国文学的功利主义与审美价值的二律背反在三重危机形势下产生的近代中国文学,以巨大的热情与自觉,从各个方面去参与时代的进程,把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推崇扩展到如此之高且广阔的领域。极端功利主义往往是以削弱甚至牺牲文学的审美品格为代价,这必然会导致文学发展的深刻缺陷甚至是危机。幻灯片273.近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曲折性与演变的急遽性近代文学变革的艰巨性、曲折性与急遽性的矛盾,决定这种变革进行得不彻底。但是,它却为后来者开启了道路,为濒临于困境的中国文学选择了新的历史出路——走向现代化之路。幻灯片28五.学习中国近代文学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就文学谈文学。2、抓住近代文学发展的线索:古典文学在近代的衰微和新的文学因素成长。3、注意从作家群体的创作心态与心路历程的视角去感知时代精神的流向。幻灯片29思考题:1、如何认识中国近代文学的复杂性?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文学的功利主义与审美价值的二律背反现象?为什么说中国近代文学的文化—历史价值远远超出其自身的纯文学价值?3、如何定位“中国近代文学”?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国文学的近代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幻灯片30第二讲龚自珍的诗文创作及其影响龚自珍……何许人也丁香花公案空山徒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小注:“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青年时期(1792-1818)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又号羽琌[líng]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生在三世京官的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父丽正,曾署江苏按察使,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自珍年十二,外公授许氏部目;年十四,考古今官制;十五岁,诗集编年;十九岁,开始参加科考,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词》2卷。一青年时期(1792-1818)主要著作:《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在这些文章中,龚自珍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并向往、期待和呼唤社会的变革。《明良论》(1813)是龚自珍写的一组有代表性的政治论文,深刻地揭露封建专制下的君臣关系,朝廷风气,以及吏治、用人方面的种种弊端,对于吏治许多方面提出了很多改革性的思想主张。四论皆古方也,而中今病,岂必别制一新方哉?耄矣!犹见此才而死,吾不恨矣。——段玉裁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盖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尽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明良论二》少年尊隐有高文,猿鹤真堪张一军。难向史家搜比例,商量出处到红裙。——《己亥杂诗》第241首猿鹤:被弃隐于山中的才德之士。张一军:部署一支军队。《尊隐》尖锐地指出封建社会已经到了“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灯烛,惨惨目光,吸饮暮气,与梦为邻”的“昏时”,清王朝的统治到了崩溃的边缘。通过对“京师”(代指朝庭)和“山中”两种力量此消彼长的力量对比,作者热情赞扬了“山中”的勃勃生机,认为“山中之民”正是消除当时社会和政治的种种弊端、挽救封建王朝的末世命运的力量。《乙丙之际箸议》(1815-1816)二十多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术、个性解放等方面,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龚自珍深沉的忧患意识、彻底的社会批判精神和改良社会的美好理想。1815年是乙亥年,1816年是丙子年、文格渐卑庸福近,不知庸福究何如。常州庄四能怜我,劝我狂删乙丙书。——龚自珍《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之二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乙丙之际著议第七》二.京居时期(1819-1839)1819年从刘逢禄受《公羊春秋》;识宋翔凤。认识魏源、包世臣等;与王念孙相过从;花之寺雅聚。嘉庆二十四年(1819)三月,应会试,落第。嘉庆二十五年(1820)三月,应会试,落第。道光二年(1822)三月,应会试,落第。道光六年(1826)三月,应会试,落第。道光九年(1829年;38岁)三月,应会试,中第95龚自珍幼承家学,治古文经学。认识刘逢禄后,从刘逢禄学习,接受今文经学《春秋》公羊学派的影响,对今文经学经世致用、托古改制精神多有颖悟。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投宋于庭》昨日相逢刘礼部,高言大句快无加。从君烧尽虫鱼学。甘做东京卖饼家。——《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之六》经书确立以后,解释和研究经书的学问逐步兴起幷日益发展,这就是经学。经学本身衍生出
本文标题:近代文学第二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5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