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选修一基础知识巩固训练(2014.5.10)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制作果酒的菌种是,该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是,该生物在条件下进行于,大量繁殖。反应式:。该生物在条件下进行于发酵,反应式:。2.制作果醋的菌种是,该生物是一种,只有当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该生物对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也会引起该菌死亡。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这一温度。3.最适宜制作果酒的菌种繁殖的温度是,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4.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的。在发酵过程中,随着浓度的提高,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的发酵液中,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5.当都充足时,制作果醋的菌种将葡萄汁中的分解成;当缺少时,该菌将变为,再将变为。6.实验流程:挑选葡萄→→榨汁→发酵→发酵7.发酵装置(如右图)充气口是在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用的;排气口是在发酵时用来排出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8.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来检验。在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检测时,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的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变化。二、腐乳的制作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该生物是一种真菌,常见于上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2.原理:等微生物产生的能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和;可将水解为和。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加腌制→加装瓶→腌制4.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控制在℃,并保持一定的。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来自中的。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品质。5.腌制:将长满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用量,接近瓶口表面的要铺厚一些,因为越接近瓶口,的机会就越大。腌制的时间约为天左右。腌制时,注意控制的用量:浓度过低,不足以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浓度过高会影响。6.腌制过程中的作用:⑴抑制的生长,避免⑵使豆腐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易酥烂。⑶调味作用,给腐乳以必要的咸味。7.配制卤汤: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配制而成的。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左右。酒的作用:⑴防止以防腐。⑵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赋予腐乳风味3.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但不足以抑制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难以成块。8.的种类很多,如胡椒、八角、花椒等,其作用是:可以调制,也具有作用。三、泡菜的制作1.乳酸菌发酵:乳酸菌是细菌,在情况下,将分解成。反应式为。乳酸菌分布广泛,、土壤、植物、人或动物的内等均有分布。常见的乳酸菌有和。常用于生产酸奶的是。2.亚硝酸盐为,易溶于,在食品生产中用作。据统计,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约为,咸菜中平均含量在以上,而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达。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死亡。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3.绝大多数亚硝酸盐随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和一定的作用,会转变成致癌物质---。4.泡菜的制作:将清水和盐以的质量比例配制盐水。将盐水后备用。制作泡菜的原料应是,对原料进行修整。经过预处理的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内,装至时加入香辛料,装至时,加入盐水,要使盐水盖好坛盖。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环境。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和的用量。温度、腌制时间,用量不足,容易造成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四、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配制成状态的称为培养基,配制成状态的称为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后,制成培养基,它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微生物在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2.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等。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及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调至,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的调至。3.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7、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灭菌方法: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②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③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④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8、培养基分装前要调节PH,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用手触摸刚刚不烫手时),才能用来倒平板。9、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目的是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10、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11、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1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13、菌种的保存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以后每3~6个月,都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缺点: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14、确定培养基制作是否合格的方法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天,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五、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应用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2、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4、统计菌落数目(1)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的原理一般设置3~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5、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3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六、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纤维素最终被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筛选方法:刚果红染色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2)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3、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1)土壤采集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2)刚果红染色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步骤倒平板操作、制备菌悬液、涂布平板(3)刚果红染色法种类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4、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七、菊花的组织培养1、细胞分化: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2、植物细胞全能性:具有某种生物全套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有: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培育脱毒作物;制作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4、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材料:菊花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物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作材料。选取生长旺盛嫩枝进行组培的是嫩枝生理状态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4、营养:离体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对营养、环境等条件的要求相对特殊,需要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是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B、Zn、Cu、Mo、I、Co,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蔗糖等。5、激素: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在生长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呈现加强趋势。在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其浓度、使用的先后顺序、用量的比例等都影响结果。6、环境条件:PH、温度、光等环境条件。进行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将pH控制在5.8左右,温度控制在18~22℃,并且每日用日光灯照射12h.7、外植体的消毒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片段。流水+少许洗衣粉+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0.1%的氯化汞溶液8、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时,就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又要考虑植物的耐受能力。9、接种过程中插入外植体时形态学上端朝上,每个锥形瓶接种7~8个外植体,要求无菌操作。10、移栽:栽前应先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让其在培养间生长几日,然后用流水清洗根部培养基。然后将幼苗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进行壮苗。最后进行露天栽培。八、月季的花药培养1、花药的结构:花药为囊状结构,内部含有许多花粉。花粉是由花粉母细胞经过减
本文标题:选修一基础知识巩固训练(2014.5.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6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