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通史复习简易知识点+高考文综
1高三历史复习资料整理中国史一、中国古代史(一)、先秦时期(远古-前221年)1、政治(1)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形成——夏、商、周(核心:宗法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中央与地方)、宗法制(血缘)、礼乐制(等级)(2)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确立统治地位(变法);中央集权开始形成(郡县制出现)——春秋战国2、经济(1)农业体系形成(西周),推行土地国有制、实行井田制,手工业、商业由官府控制。——夏、商、周(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特点),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商业官控局面打破,“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春秋战国3、思想(1)礼乐制度(等级)(2)百家争鸣出现(派别、代表人物、思想、意义);科技(司南、天文学、医学)、文学(诗经、楚辞)、艺术(绘画、戏剧)有所发展广东文综高考链接:1、(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郡县制B.宗法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2、(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二)、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与初步发展(中外朝和郡国并行制-推恩令),选官制有所进步(察举制),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经济小农经济初步发展(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官营手工业发达(丝国、杜诗的水排),商业有所发展,但受到限制。3、思想(1)以法治国(严刑酷法),以吏为师——秦朝(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文学(赋)、科技(造纸术)、农学(氾胜之书)、数学(九章算术)、医学(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进一步发展——汉朝(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1、政治:分裂、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所发展(三省制),选官以门第为主(九品中正制)2、经济:北方战乱,经济遭到破坏,但也有短暂发展,战乱也导致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中心开始南移。3、思想:儒学受佛、道的挑战,提出三教合一的思想,科技(灌钢法、圆周率)、文学、艺术(书2法、绘画)有质的发展。广东文综高考链接:1、(2010广东文综)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B.井田制得以恢复C.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D.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四)、隋唐时期(581-907)1、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但唐末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割据),选官制有巨大进步(科举制)。2、经济:农业进一步发展(曲辕犁、筒车),手工业(南青北白、唐三彩)、商业繁荣(原因:国家统一;政府开明;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城市、农村集贸市场、柜坊、飞钱、设市舶使),但商业受一定限制(市坊分开)。3、思想:三教并行(道、佛、儒),提出复兴儒学(韩愈)。文学(唐诗、词的形成、小说传记)、艺术(书法、绘画)、科技(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雕版印刷术)全面繁荣。广东文综高考链接:1、(2011广东文综)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五)、宋元时期(960-1368)1、政治:民族政权(北宋、西夏、金、大理)由对峙(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宋:二府三司、文臣任地方官;元:中书省、行省制)2、经济: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南宋完成经济中心南移)农业精耕细作水平高(高转筒车、种植技术)手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特别瓷器五大官窑)商品经济活跃:①市坊分开,②市镇、草市,③交子,④海外贸易。3、思想文化:理学占主导(二程、朱熹、陆九渊),中国科技领先世界(指南针、胶泥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文学(词、散曲、元杂剧、话本)、艺术(宫廷画、风俗画、文人画)全面发展。广东文综高考链接:1、(2010广东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B.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C.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D.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2、(2011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3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3、(2010广东文综)38.(28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6分)(六)、明清时期(1368-1840)1、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南书房、军机处),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青花瓷、彩瓷、珐琅瓷;缎、苏杭丝织中心、花楼机;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商业具体表现:①商品经济、城镇繁荣,②长途贩运,③农副产品商品化,④商帮,⑤朝贡贸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雇佣与被雇佣关系),“重农抑商”、“海禁”(明初)、“闭关锁国”(清朝)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3、思想:心学(王阳明)、理学占主导,出现活跃的儒学(批判: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科技开始落后(总结:医学、农学),文学(小说)、艺术(书法、文人画、写意画)、戏剧(京剧)继续发展。广东文综高考链接:1、(2010广东文综)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二、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一)、晚清时期(1840-1912)(十九世纪中期-二十世纪初)1、政治:面对外国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华民族各派别(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90年底啊维新派、革命派)不断抗争与探索;19世纪末,政治民主化(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制;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政体)的进程加快,最终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辛亥革命、临时约法)。2、经济:列强经济侵略打断了中国经济独立发展进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出现新的经济成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其中曲折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产生、初步发展),中国城市衣、食、住、行、风俗开始受西方的影响。3、思想文化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面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各阶层兴起救亡图存思潮,开始向西方学习技术(洋务运动及清末新政、中体西用)、制度(康、梁的君主立宪,孙中山等的民主共和),推动中国近代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断发展。广东文综高考链接:1、(2011广东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4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2、(2010广东文综)38.(28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8分)3、(2011广东文综)38.(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据(唐)刘知几《史通》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8分)(二)、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1、政治:政局动荡、黑暗、独裁、卖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的果实发起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二次护法运动、反袁世凯),但都失败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力量不断发展(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工农运动、北伐)。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原因:辛亥革命;政府一系列鼓励政策;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想;欧洲列强忙于一战。表现:面粉业、纺织业),并且在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萧条,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巨变(不平衡性,城乡差异)。3、思想文化: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形成多元化思想:三民主义、民族共和、实业救国思想、复古尊孔、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广东文综高考链接:1、(2010广东文综)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B.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2、(2011广东文综)16.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2011广东文综)17.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5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河南1926年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532841342270,0001927年6月700,00081444,517,1402,502,600382,617284360245,500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北伐战争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4、(2010广东文综)38.(28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分)(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1、政治:(1)政局不断变化,阶级与民族矛盾交错(阶级矛盾:无产阶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民族矛盾:中华民族与日本大和民族的矛盾)。(2)由①内战到②民族战争再到③内战(①内战: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史实: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瑞金、长征、遵义会议、甘肃会宁会师;②民族战争:八年抗日战争,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形成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面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史实:日本罪行(“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
本文标题:通史复习简易知识点+高考文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7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