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通用技术期末复习67章12单元)
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1、设计表现图1).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a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常见的有:图样、图表、模型、符号等)[技术语言的特征]:言简意赅、通俗直观、[口头语言]:较多适用于面对面的、规范要求并不过于严格的场合,其特点是简洁、方便。[技术图样]:采用某种规范形式将设计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特点:易于把握技术特征,最具技术特征。呈现较复杂产品的设计方案及对设计进行详细说明陈述时,比较合适。(克服了语言障碍,直接明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模型]: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特点:容易吸引观众或读者的注意,并使人更容易把握技术的特征,是最具有技术特征的一种表达方式。[图表]:表达设计思想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交流方式相对比较正式,具有一定技术要求的交流,其特点:较为规范,可以反复查阅、核对。是表达设计思想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图表包括:表格、草图、效果图等。[计算机演示、网页]:使各组成部分具体情况、结构和运作方式一目了然,比较生动、形象等[网络语言]:帮助人们实现了远程的设计交流的需要。2).简单的草图:c草图(方案草图或设计速写):它能迅速捕捉和记录设计者转瞬即逝的创作灵感,表达设计创意,是把设计构思转化为现实图形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分为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草图的绘制步骤,详细参看P115[先外围轮廓、再内部细节、加粗现立体、擦除多余线]【注:(几乎每次必考)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会考试题中草图绘制总的要求是由整体的展示还要有适当的细节展示。关注结构构件连接方式的考查。如高度可调、角度可调、宽度可调、可折叠、可拆卸等。而最近几年的试题则又更加关注试题的技术性,在试题的命题中注重结构中零件(连接件)的设计。】3).简单的效果图:a在识图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产品的形态、功能和特征,要注意从中了解产品外观上的实际比例关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质感,了解产品内部结构和色彩装饰效果。与草图相比,效果图更能真实地表现产品的式样、材质和空间效果等。4).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a轴间角:120度,轴向变形系数:1切割法要领:1.先画轴线,2.再画出整体的轴测图,3.然后再切割,4.可见轮廓线加粗(P117)组合法:2、常见的技术图样1.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a正投影法就是假设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在投影平面上求取物体的投影的方法。为了确定物体的结构形状,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2.简单形体的三视图:c三视图:物体的正面投影,即物体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图形,通常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称为主视图;物体的水平投影,即物体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俯视图;物体的侧面投影,即物体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左视图。三视图投影规律: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三视图的绘制步骤见P122-123)【注:三视图为每年必考题目,一般以补画三视图为主,在查找遗漏的图线时,需要根据“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逐条将长、宽、高一一找到对应的线条,特别要关注那些转折、交点,许多难度较高的(遗漏线)都是隐藏在这些部位。】[除了此方法以外,注意关注课上讲到的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三视图的绘制方法:(见P122-123)当两基本形体组合后共面,则结合处无线;当两基本形体结合后异面,则结合处有线。(简称共面无线,异面有线。)3.形体的尺寸标注(此图很重要、注意上课时PPT上的寻错图)尺寸三要素:①尺寸界线②尺寸线③尺寸数字[注意数字标注的要求]注意尺寸的标注要遵守规范4、机械加工图:aP124机械加工图是工程图的一种。它以三视图的形式来表达机械加工方法的一种技术图样,是完成产品机械加工的主要依据。它通常由三视图及其尺寸标注,必要的其他视图、标题栏和文字说明几部分组成假想用一剖切面剖开物体,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上投射,这样得到的图形称为剖视图。5、电子线路图电子线路图一般是指用图形符号和线段组成的电子工程用的略图,包括电路原理图、接线图和逻辑图。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1.模型及其功能:a模型概念: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模型两个功能:①是设计对象具体化②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2.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作用:a(能区分各种模型属于哪一类)草模:产品造型设计的初期阶段,可以采用立体模型将设计构思简单地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概念模型:用于设计构思初步完成之后,在草模的基础上,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以及产品与人、环境的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结构模型:用于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地表达产品的机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用于进行结构强度试验等。功能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于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试验。展示模型:展示模型是在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真实材料,按照准确的尺寸,做成的与实际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样品)。2、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aP142工艺的定义: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生产过程中的程序、方法和技巧。(例如烧菜工艺、洗衣工艺。)工艺的种类:有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等。3、金属加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aP143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有:划针、划规、钢角尺、钢直尺、样冲、铁锤、钢锯、锉刀、台钻、台虎钳等。4、金属材料的加工: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攻内螺纹和套外螺纹cP144⑴划线P144划线就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应的工具划出加工部件的轮廓线或基准点和基准线。金属加工中常用的划线工具有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样冲、锤子等。划线工具的使用及操作方法:划线时,针尖要紧靠直尺的边缘,上部向外侧倾斜15°-20°,向划线移动方向倾斜约45°-75°。(详见P144)⑵锯割P145对于金属材料,通常以锯割的方式进行割断。常用的工具有手锯、台虎钳等。锯条的安装齿尖朝着向前推的方向(详见P145图)一般材料越硬,选择的锯条锯齿越细手锯的握法右手握柄,左手扶弓(详见P145图)锯割线应为铅垂线(垂直于地面)操作要领:①站位和握锯姿势要正确。②起锯角要小15°。③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④锯程要长。⑤推拉要有节奏。⑶锉削P146【为了使工件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尺寸和粗糙度,往往需要进行锉削加工。】锉削工具有锉刀、台虎钳、角尺。操作要领(详见P146)[注意锉削时左右手的力量变化]左手施压由大变小,右手由小变大锉削方法有二种:直锉法和推锉法。⑷钻孔P147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打孔的方法,称为钻孔。常用的钻孔设备是台钻,常用的钻头是麻花钻。钻孔的操作步骤:P147①划线定位(划针/样冲/锤子)②装夹工件③装夹钻头④钻孔。二要二不要:操作时要集中注意力;要戴防护眼镜;不准带手套操作;不能直接用手扶持小工件、薄工件,以免造成伤害事故。(5)螺纹的手工加工方法(见P149)外螺纹/内螺纹板牙/丝锥5、表面处理[表面处理]:为防止金属制品表面生锈腐蚀,提高产品的美观程度,通常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觉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有:表面刷光、喷涂油漆、镀层等。[表面刷光工序]:准备(清除毛刺和铁屑)→粗处理(用细锉锉平金属表面)→细处理(用精细级金刚砂纸打磨)第八章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一、产品说明书及其作用(见P158)产品说明书是指导用户选择产品、使用产品的“路标”和“向导”,它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产品特性,确保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产品。二、产品说明书的写作产品说明书结构包括标题、正文、产品标记三、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P161)《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1.常见结构的认识结构的概念:a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结构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bP6受拉、受压、受剪切、受扭转和受弯曲。(要能区分)主要是从形状的变化去分析受力情况[受压:一对正对的相对力;受剪切:错位的力]2.简单结构的分类bP8依据力量的传递方式不同而划分为三种类型①实体结构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它的受力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例如实心墙,大坝)②框架结构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梁、柱、杆、管等)组成,受力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例如建筑用脚手架)③壳体结构层状的结构,受力特点是: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例如头盔,贝壳)3.稳固结构的探析1、结构的稳定性:b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b注意区分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区别①重心位置的高低(具体指什么?相对于支撑面的高低)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越差。(例如不倒翁)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范围内就是稳定的,否则就是不稳定的。(例如比萨斜塔)②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支撑面不等于接触面)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越小越不稳定。(例如三脚架的三只脚打开后的稳定性比合拢后的稳定性好)。③结构的形状结构的形状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例如三条腿的凳比两条的稳定)[具体指什么形状?注意与强度中形状的区分]4.结构与强度cP17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应力公式:F/S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①结构的形状[具体指什么?]三角形是框架结构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结实、稳定,所用材料最少。(例如空调室外机的支撑架采用三角形的结构;矿泉水瓶外壁有若干凸起的横向纹路的目的是增强其强度。)②结构的材料[相同材料/不同材料]不同材料构成的结构,其强度各不相同。(例如加钢筋的混凝土梁比不加钢筋的混凝土梁的强度好。)若材料相同,横截面不同,其强度也有所不同③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有两种:铰连接和刚连接。结构的连接方式不同,其强度也不同。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具体有合页、松螺栓、松铆等。(例如门与门框的连接)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具体有榫接、胶接、焊接等。5.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aP24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稳定性、强度、安全、环境、美学、个性、成本、寿命、材料、民俗文化、地域特点等。[PS:应能够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6.结构的欣赏:1、结构的实用性:b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2、经典结构设计的欣赏与评价:c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文化角度:文化寓意与传达,美学原则,反映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特征,个性特征等。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一、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1、流程的含义:a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包含环节与时序。[为了一定的目的去做事情的顺序]2、时序与环节:a⑴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例:买票→候车→检票→上车。)[可颠倒、不可颠倒、间隔时间、可同时进行]⑵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具有相对性,划分标准不一;可以拆分为小的环节或者组成更大的环节]3、流程对生活工作、生产的意义:b对生活工作: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对生产: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例:自动流水生产线的发明、农业庄稼的种植流程)流程中工序的作业方式——串行和并行。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串行。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并行。[在流程优化时,若串行改变为并行,一
本文标题:通用技术期末复习67章12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7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