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发表时间:2008-07-01来源:中国环境报第5版杭州因西湖而闻名天下,因运河而繁荣兴盛。京杭大运河成就了这个古老城市的经济,也沉淀了杭州悠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然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杭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运河杭州段变成了城市“大阴沟”。为了让运河水变清,杭州采取了截污治水、关停企业、引入活水等一系列举措,并将保护环境放在了“运河申遗”工程的首位。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距离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被公认是与万里长城相媲美的伟大工程。自开凿至今的2400余年以来,它一直是沟通南北物流和人流的水上重要通道。处在大运河的最南端的杭州,因湖(西湖)而名,也因河(运河)而兴。入夏时节,当记者来到古运河杭州段的两岸、沿着运河前行时,眼前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恢复了曾经的生机,柔长的柳枝依旧轻拂运河两岸,它们见证了古老运河变迁的沧桑,见证了运河水由黑变清、鱼虾重现的历史。运河杭州段曾变“大阴沟”运河杭州段也曾经有过水清鱼肥的历史。“解放初期,运河的河堤坍塌虽然比较多,但水质仍然不错,有人淘米,还有人洗菜,随便拿个竹簸箕就能在运河里捞到鱼虾,河里还有一尺多长的大鱼呢。”杭州朝晖小区年近7旬的陶根和大爷是在运河中滚打摸爬长大的,对运河有着深厚的感情。“上世纪60年代还能下河游泳、洗衣,再后来运河边就冒出了很多工厂,水质就不行了。”陶大爷指着运河沉重地说,那时有好多1米多宽的大口子不停地往运河里排各种各样的污水,有黄的、有黑的、有白的,还飘着泡沫。没几年,整条河都臭了,成了一条又黑又臭的城市“大阴沟”。正如陶大爷所说,大约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一批造纸、印染、制药等化工、轻工企业在杭州城北重点发展,其中运河边占了一部分。再加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运河开始遭受污染。而运河在杭州河网里水位是最低的,一些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各个河道,转而进入运河。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运河污染愈演愈烈,河水开始发黑发臭,鱼虾绝迹。遇到下暴雨的日子,运河水涨泻流到下游余杭、德清一带,结果余杭塘栖一些鱼塘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死鱼现象,德清一带珍珠养殖也遭受损失。那些年,杭州因此赔偿给余杭死鱼和农业损失的费用就高达200万元。据说还有更玄的事儿:有一位船老大在运河里逍遥地抽着烟,结果引燃了河底窜上来的沼气而烧了船。来往于浙江省杭州和江苏省苏州两城市之间有艘客轮叫“天堂号”,从运河朝发暮至。那时曾流传着一句令杭州人特丢面子的话——“闻到臭味杭州到”。截污治水整治运河水环境面对流入运河的污水,政府也强调企业要有污水处理设施。但限于当时的环境意识和治污技术,污水处理设施大都是聋子的耳朵——空摆设。不尽污水滚滚去。自改革开放初期起,杭州市政府开始认识到:治好运河水,截污纳管是关键。1983年,杭州开始对运河杭州段截污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了要针对110多家工商企业和全市居民生活污水,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综合截污、整治。在杭州城区,运河有两条南北走向的兄弟河——中河和东河,许多企业及生活污水就是先排入中河、东河再进入运河的。于是,第一步就是在中河、东河铺设截污管道,并建起了当时规模在全国都有名的杭州市四堡污水处理厂,从而收集、处理了杭州污水的30%,对遏制河水的恶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朝污染易,治污十年难。大部分污水要排入运河,治水形势仍然严峻。1993年,杭州市再挥大手笔,成立了运河截污处理工程建设指挥部,开始截污治水。此后,运河截污工程被列为杭州市的“八五”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1998年,杭州市开展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把运河水质的整治作为创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借创模的东风,到2001年6月运河截污工程终于全面建成并开通运行。工程铺设了1条主干管、1条连通管、5条次干管,总长约40公里并新建扩建沿线10座污水提升泵站。这样,就截住了大部分排入运河的污水。之后,将其输送到日处理能力为60万吨的四堡污水处理厂,处理合格后再排入钱塘江,使运河的水污染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变。创模成功后,杭州市对运河的整治仍没放松。2005年,杭州市环境污染整治的“1278”工程中,把运河水的整治作为其中的内容之一。2007年,杭州市和下属区环保局专门成立了“飞行监察”大队,加强了运河沿线企业污水偷、漏排的检查。关停转迁企业为运河减负运河要截污,还要对两岸附近企业进行关停转迁。今年45岁的杭州啸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副总曹忠航,年少时也爱在运河边上跑。他指着运河大关桥附近说,那儿曾经是一家酒厂的污水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常看到发黄并伴有臭味的污水排入运河。拱墅环保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消失的这家酒厂叫杭州酒厂,生产历史很长。原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只经过两个水池的简单处理,就排入了运河。而其废水含BOD较高,流入运河容易产生富营养化。1995年由于市场竞争关系和迫于环保的压力,这个厂停产黄酒只生产白酒。后因其紧邻运河排污达标难度又较大,于2000年全部关停。说起关停杭州向阳造纸厂,还真有些曲曲折折。这家造纸厂位于余杭区崇贤镇向阳村,造纸排出的污水流出不远就到了运河,而且还处于余杭区饮用水的上游,不少村民意见纷纷。企业为了体现自己的“环保工作”,曾在厂区背后租用了20多亩良田作为造纸厂的循环排污池,但仍然污水四流,散发出阵阵恶臭。与其一渠之隔田里的青菜叶子,一棵棵都耷拉着发黄的脑袋。当地村民不断地向环保部门和媒体举报。2007年11月,工厂因多次超标排污等被查处。之后的1个月中,杭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对工厂进行3次环保飞行监察发现3次不达标,杭州市环保局为此责成企业在《杭州日报》头版向全市人民道歉,要求工厂2008年1月底前整改到位。恰巧这时,一场旱见大雪袭击江南,企业又以雨雪天气等原因,申请将整改期限延迟至今年2月底。但直至3月4日,环保部门在对其整改情况进行督察时发现工厂依然在违法生产、排污。今年4月11日,这家造纸厂终于被当地政府依法关停。随着运河水保护的加强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有关部门对运河边的企业更多地实施整体搬迁。位于杭州市中心段的杭州炼油厂,1951年在就在运河边的武林门附近诞生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一家以原油加工为基础,以白油系列产品和精细油品为特色的石油化工企业,其生产过程排放的带油污废水使运河受到了污染。为了治理这一污染源,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杭州炼油厂搬出运河边。2002年8月,市政府对这块土地进行了拍卖,现已建起了漂亮的西湖文化广场,着实减轻了运河水污染负菏。搬迁的脚步一直没停过。今年2月还搬走一家大型企业——杭州东南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占地近3万平方米、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企业,有污水从城市内河流入运河。上城环保分局的同志说,“东南化工”从城市的繁华地段退出来,进入城市的边缘进行发展,通过置换不仅推动了城区和运河的保护工作,而且还可以使企业获得重新发展的空间。记者了解到,自运河整治以来,涉及污染运河的企业已关停搬迁了数百家,真正为运河水减了负。给运河安个“水龙头”污水大都进了管道,企业也是关的关、搬的搬,还有什么更多的办法能让运河水清起来?运河有个天生的弱点,就是自然水源不足,水量也不充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显然,要让运河水清起来,就必须让其源头有活水来。为此,杭州市就想了个好办法:把饮用水源钱塘江里的水引入运河,既可以通航,又可以把运河水做“活”。说干就干。杭州市用了5年时间新挖了7公里宽广河道,硬是把运河和钱塘江在一个叫三堡的地方连了起来,并新建了三堡船闸。自2001年起,三堡船闸就一边发挥通航的功能,一边承担起了运河配水任务。由于配水时间只能安排在船舶航行较少的夜间,同时穿插一些临时性引配水,三堡船闸也只是一个兼职“配水员”。几年下来,运河水质虽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2003年,杭州市启动了生态市建设,对水环境的要求更高了。为此,杭州市专门投资2400多万元建了一个三堡船闸输水廊道,让它成为运河的专职“配水员”,也就相当于专用“水龙头”。输水廊道位于船闸东侧,从2006年10月开始施工,到2007年3月正式通水。只要在钱塘江水质允许的条件下(主要是非潮汛期间),也就是说钱塘江水的含沙量和含盐量均低于运河水质要求时,就会开闸引水;当水质不符合条件时,或船舶遇险、航道测量等特殊情况下就会关闭闸门。据杭州市港航局介绍,开“水龙头”一天,相当于将运河市区段的水换了1.5遍。因运河在杭州河网里水位是最低的,受市区其他河道的水质影响很大。为给市区绝大多数河道配上“活”水,市政府专门成立配水指挥部,编制了详尽的近期配水方案,对市区的19座泵站、25座水闸和船闸分别规定了控制运行计划,根据钱塘江和内河的水质、水位情况,以及天气、季节情况,确定内河水位和配水量的大小,并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配水网络。经过整治,运河杭州段8个出入境水质断面2007年年均值比2006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如今运河已清除黑臭、重见鱼虾。虽然还称不上“桃花流水鳜鱼肥”,但已经是一项来之不易的成果了。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品位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南起三堡船闸,北至余杭区的博陆,全长约34公里。在这区区30公里的范围内,就沉淀了很多的历史,两岸古老的街巷建筑、名人史迹、风俗掌故、神话传说等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运河历史群落。在运河岸边一个叫“候圣驾”的地方,这里是传说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坐船来杭州时上岸进城之地,以前这里有些零乱,杂草丛生,垃圾随意堆放,蚊蝇不时飞起,破墙、菜地与它为邻。经过环境整治后,现在已成为运河的一个景点了。踏入其中,翠竹、杨柳、楼阁相映成辉,连接着接驾亭的一条敞开式走廊里,木柱、廊顶装饰得古色古香。“候圣驾”只不过是环境整治中的一个缩影。运河杭州段从南到北,整治得最多的就是古桥。坐落在拱墅区桥弄街的拱宸桥,建于明崇祯4年(即1631年),重建于1885年。桥全长98米,为三孔石拱桥。2005年10月,老桥开始实行最好的保护,斑驳的自来水管被拆掉,与老桥不相称的电缆管也卸下了,桥缝碎石间疯长的各种附生植物已经除去,两侧参差不齐似乎随时就要下坠的桥栏也已校正,那些严重残缺的石板也被从周边购进的老石板一一取代,换上的每一块石板都是同质同材的,体现了“修旧如旧,似曾相识”的理念。运河杭州段的北端,有一座古老的广济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西北,是京杭大运河上迄今唯一的七孔石拱桥,势若长虹,造型优美。广济桥相传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明代弘治11年即1498年修建。广济桥“年纪大”又因孔径较小常有船只过运河时撞击桥身,使得广济桥满脸苍桑,安全程度受到威胁。后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广济桥的外围新挖一条3公里多的新航道。2004年9月开始,一切船只改由新航道行驶。这样,广济桥保护下来了。杭州运河集团办公室主任徐旭炯对记者说,除了拱宸桥、广济桥外,杭州市还对艮山桥、建北桥、潮王桥、大关桥等10多座运河桥进行了修缮和整治,做到一桥一景,使每一座桥都成为靓丽的景点。同时,在运河两岸建设了“一馆两场三园六埠”等,一馆指运河博物馆,两场是西湖文化广场和运河文化广场,三园指艮山公园、大关公园和北星公园,六埠指6个运河码头。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已不是一项普通的城建工程,而是提升杭州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了。要“申遗”首先拼环境努力把京杭大运河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已成了众多国人的愿望。据悉,为大运河“申遗”的愿望早就有了。还在20多年前我国申报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产时,就有不少人提出了“大运河申遗”的建议。但当时普遍的观点认为,文物是固定的,运河是流动的,而且大运河有些河段已经干涸,部分河段污染严重,一些河道也已改变,因此,大运河不适合申报世界遗产。除此之外,其主体修建的初始有供皇帝游玩享乐的目的,也不太适合“申遗”。近年来,专家们达成了共识:“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唐代宰相李吉甫对大运河的评价),京杭大运河对后世发展经济起着重要作用,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不仅在中国独一无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2005
本文标题: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80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