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速度的教学设计-(1)(1)
运动的快慢学习主题运动的快慢课标陈述1.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任务分析1.速度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速度”是学习物理学遇到的第一个重要概念,是运动学的重点概念,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直至物理学其他内容的基础。速度概念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比值定义法的基础是“比较”,“比较”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因此,如果学习者能够经历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在“比较”的基础上学习比值定义法,这为后续学习密度、压强、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打下基础。2.对课程标准要求的解读在知识与技能上,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不仅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且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也就是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物理量中由两个求出第三个。课标要求学生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经的快慢,意味着应该让学生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充分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过程,知道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应该让学生在形成速度概念的过程中,了解常见物体运动速度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3.本节课的内容与体系安排:本节课是鲁科版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第二节。前一节学习了运动和静止,本节安排的是学习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本节教材专门安排计算速度的例题,体现的是课程标准“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要求,这为后续有关物理量计算的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在本章之前安排的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本节安排的速度和平均速度等内容,都为下一节学习测平均速度奠定基础,后面安排的“运动和力”、声学、光学、电学等内容也是以本节为基础,因此本节课不仅是物理学中运动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声学、光学、力学、电学等整个物理学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包括:(1)速度概念的建立(2)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计算(3)匀速、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是初中物理第一个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概念,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们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比较法与比值定义法。通过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比较,分析发现: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可用比值来比较,比值法比生活中“时间相等,比较路程;路程相等,比较时间”两种方法都更具普遍性。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在突破重难点的同时,教材还给出了一些物体运动速度的数据,有助于学生对速度大小的感知。因此,速度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学情分析本节课为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的第二章第二节(前面的“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相当于绪论),实行五四学制的荣成市,学习本内容的是初三的学生。“速度”是学生学习物理遇到的第一个物理概念,第一个计算公式,第一个组合单位。学生在学习《运动的快慢》之前,通过观看体育比赛、科学课与数学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利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部分学生知道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但并不知道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没有用字母表示过速度,也不知道解答物理计算题的一般步骤。平常司机对速度表(km/h)的读法与物理学的规范读法是不同的,教学中要说清楚其不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与生活中,有使用比较法的经验,但是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比较法,使用比值定义法是第一次。因此让学生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运用比值定义法得出速度的定义式,对于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现已经感受到物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物理学习有比较大的兴趣,但是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缺少分析失败原因的能力,不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与速度单位的变换。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与单位。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学会速度单位的变换。4.在计算刘翔跨栏速度的过程中,学习解答物理题的规范要求。5.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6.在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学习比较法与比值定义法。7.在速度概念的建立、应用及感知速度单位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与物理的密切关系,增强民族自豪感。评价活动1.通过对问题2、3的讨论、分析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对问题4、5、6讨论、分析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通过对例题1、2与作业题1、2的解答检测目标3、4的达成。4.通过对问题8的解答检测目标5的达成。5.通过对例题2、3的解答检测目标6的达成。6.通过对问题1、2、3、5、6、7、8及例题1、2的解答检测目标7的达成。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合作学习设计意图说明1.播放伦敦奥运会女子200米混泳比赛的视频,从而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虽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能判断出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这两种方法,但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根据初中生喜欢观看奥运会电视与体育明星的心理,播放视频既能以趣激学,又能让学生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起到情感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2.判断给定数据表中哪位同学跑的快?并说明理由。设计这样一组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利用现有的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基础上,思考、探索出路程与时间比值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学生经历用“比值法”去定义新的物理量“速度”的过程,这样的设计理念重视学法指导,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思维品质。3.速度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计算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细致耐心的讲解,规范解题步骤。通过跟踪练习三让学生练习用规范的解题步骤做物理计算题。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明白解物理计算题规范的步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问题,课标没有要求,本节课确定的学习目标是了解。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例题结束后,提出刘翔在跨栏运动的整个过程中跑的快慢——速度是否相同的问题,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后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通过找两幅图片的异同点,了解运动可分为这两种形式,了解可用平均速度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学习活动设计一、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1】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你们的同龄人叶诗文在200m混合泳决赛中,为我们国家夺得了一枚金牌,是因为她比其他选手游的引出课题:第二节运动的快慢【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二、对生活现象进行思维加工建立速度概念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问题2】播放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0米混泳决赛的视频(1)镜头定格这个瞬间,哪个运动员游的快?说出理由。(2)比赛结束,叶诗文获得第一名,裁判员是怎样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学生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如果说不出理由,就进行追问、助答。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设计意图】播放青少年关心的奥运会视频达到以趣激学的目的,也能起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问题3】判断下列情形中哪位同学跑的快?并说明理由。序号姓名路程s时间t1甲50m15s2乙110m15s3丙110m20s4丁200m40s(1)甲和丁谁跑的快?为什么?(2)丙和丁谁跑的快?为什么?(3)乙和丁谁跑的快?为什么?让学生首先自己思考寻找答案;然后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对重点问题“用比值这种方法”展开讨论,突出重点问题的解决。学生可能的回答:⑴时间相等,比较路程;⑵路程相等,比较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仅用路程或时间都不能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思想。如果学生在某一个问题回答“用路程除以时间”(或说比),比值大的物体运动的快,比值小的运动的慢,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这是在运用前两种方法比较快慢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种也可以比较快慢的方法——用比值来比较,且比那两种方法更具普适性,物理中就用比值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时间路程速度(1)这部分有多个预设,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习“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比值定义法是比较运动快慢的最普遍的方法。【设计意图】要在初中物理教学特别是物理起始教学中渗透比较法、比值定义法,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学会用“比值定义法”去引入新的物理量,使学生在润物无声的经历速度建立的过程中学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这一重要方法。2.速度定义在物理学里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了速度这个概念(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这个比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这个比值就是表示速度的大小,我们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设计意图】学生知道速度名词,但不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学生学习物理遇到的第一个概念,在学生对“路程与时间之比”有了正确认识之后给出速度定义,接着再次强调速度的物理意义。3.速度公式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定义得出公式。如果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速度的表达式就是:tsv(2)给学生说明:公式(2)和上面的式子(1)的所表示的意义一样的,但是简单的多。具有简单美是物理学的一个特点,用数学公式表达就是它的一个标志。我们今后解决有关速度问题就使用公式(2)。【设计意图】速度公式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公式,说明使用数学工具表达物理量的简洁性,使学生提高对速度定义用数学公式表达的重要性的认识。4.速度单位【问题4】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呢?当物体运动的距离是1m,所花费的时间是1S时,把数据带入速度公式得到:sv/m1s1m1物理学中就把m/s作为速度的国际单位,读作“米每秒”,用符号来表示就是m/s或者m.s-1。【设计意图】速度单位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复合单位,它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采用启发引导方法利用公式简单推导一下速度单位,使学生知道速度单位的由来,有利于克服速度单位这个学习难点,学习效果好,也为后面例题学习巧设铺垫。三、实际测算,感受速度单位1.测算教师步行速度【问题5】你知道1m/s是多大的一个单位吗?如何知道我正常情况下步行的速度是多大吗?要测出一个运动物体的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来用秒表测教师步行时间,估测行走的路程(用3秒钟的时间行走3米的路程)。让学生计算出教师步行的速度(1m/s)。【设计意图】安排这样一个实测与感受环节,有利于使学生对速度单位“1m/s”形成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体会观察实验在物理学与物理学习中的地位,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2.速度表教师说明:如果我们想知道汽在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也像刚才那样测量很麻烦,怎样能知道汽车行驶的速度呢?像汽车等一些交通工具都有速度表(投影汽车的速度表),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问题6】你能读速度表显示的汽车的速度吗?说明:km/h这是速度的另一个常用单位。路程的单位用km,时间的单位用h,速度的单位就是km/h或表示为km.h-1。让学生说出,平常司机对速度单位的说法。教师强调:物理学的规范读法与日常生活的区别。【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安排使得物理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km/h形成的前概念给予了注意,说清楚了与物理学的区别。3.常见物体的速度让学生通过课本27页的小资料,了解一些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问题7】从小资料中可以看出:哪个速度和你生活联系最密切?能不能看出最快的速度是多少?最慢的速度是多少?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估算一下:根据蜗牛的速度,估算一下蜗牛从你家爬到我们学校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正在建设中的青荣城际铁路设计速度是200km/h,青荣铁路全长约300km,将来乘坐城际铁路的动车,从青岛到荣成需要多少时间。可以做一个幻想:将来能够设计出时速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的“高速动车”,从荣成到北京的路程约1300Km,请估算:乘坐这样的“高速动车”从荣成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有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感知速度单位的大小,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对兴趣不同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要求。四、联系实际应用速度知识,加深对速度的理解【例题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6年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m跨栏比赛中,以
本文标题:速度的教学设计-(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8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