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药物性肝硬化用药过程中导致的肝脏损害,可致药物性肝硬化。药物可引起几种类型的肝硬化:①大结节性或坏死后肝硬化,通常是由药物性慢性活动性肝炎或亚急性肝坏死发展而来。②伴有脂肪变性的肝硬化,形态学上为小结节或大结节性。③胆汁性肝硬化。④淤血性肝硬化,由肝静脉或肝内小静脉闭塞(如6-巯基嘌呤)引起。目录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鉴别诊断6并发症7治疗8预防病因能引起不同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约200种以上,其中有非类固醇解热镇痛药物如醋氨酚、肌松药、麻醉药、抗惊厥药、抗生素、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抗结核药、抗癌药和免疫抑制药、激素类药、口服降糖药、抗甲状腺素药、H2-受体阻滞剂、精神病治疗药等等。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临床表现药物性肝硬化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小结节性或坏死性肝硬化通常是由重度慢性药物性肝炎或亚急性药物性肝坏死发展而来。2.伴有脂肪变性的肝硬化形态学上为小结节或大结节性主要原因是甲氨蝶呤和无机砷。3.胆汁性肝硬化氯丙嗪、磺胺药、卡马西平等可引起急性肝内淤胆外,还可引起慢性肝内瘀胆,临床上有瘙痒、长期黄疸、皮肤黄染、脾肿大、大便色浅、出血倾向和脂肪泻等。4.淤血性肝硬化继发于肝静脉或肝内或肝内小静脉闭塞。当出现药物性肝硬化时,患者往往有以下症状表现:多数为缓慢起病,亦可呈急性起病(但病理表现上仍为慢性炎症)。症状为乏力、厌食、上腹不适、肝区痛、黄疸、尿色深等。肝脾肿大常见,可有肝掌或蜘蛛痣。多数同时伴有肝外表现,如关节痛、关节炎、皮肤黏膜病变、闭经、多毛、痤疮等。少数可找到LE细胞。如并发亚急性肝坏死,可出现黄疸加深、明显厌食、恶心、呕吐、出血倾向、腹水、少尿、肝浊音界缩小、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也可并发门脉高压症、腹水等。检查用腹部B超检查、核磁共振(CT)进行初步诊断,行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以明确诊断。诊断1.服用损伤肝脏的药物史特别是能引起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药物,如双醋酚汀,甲基多巴,醋氨酚,阿司匹林,胺碘酮,磺胺药等,个别药物呈隐匿性进展直至肝硬化,如氨甲喋呤。2.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如门脉高压症及其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3.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硬化。4.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如各种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均阴性。除外心源性肝硬化等。鉴别诊断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相鉴别,例如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均阴性、外心源性肝硬化等。并发症其并发症多为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治疗1.立即停用相关或可疑药物。2.加强营养如高蛋白、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3.保肝药物如肝泰乐等。4.对症治疗如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应做相应治疗。预防药物性肝硬化,重点在于预防,预防早期的药物性损伤,如用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定肝功能,对已经存在的肝病或肾病患者,更应监测用药期间的肝功能变化。对一度有药物性肝损害史者,应避免再度使用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对于药物性慢性活动肝炎或肝纤维化,应及早应用抗纤维化药物。另外,根据药物的致肝损伤机制,可选择针对性药物与治疗药物合同,以预防肝损伤的发生,如甲吡丙酮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活性,乙酰半胱氨酸可促进GSH合成,乙酰水杨酸可减低钙离子浓度等。药物性肝硬化点击认领用药过程中导致的肝脏损害可致药物性肝硬化。目录1概述2病因学3发病机理4病理改变5临床表现6诊断7治疗措施8治疗原则9生活禁忌10检查11治疗方法12注意问题13致病药物14影响因素15症状16预防17肝硬化转氨酶...18用药原则19用药注意事项20饮食原则21饮食调护方法22肝硬化的调理23肝硬化康复的...24早期肝硬化如...25预防肝硬化出...26药物性肝硬化...27药物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硬化-概述药物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硬化图册用药过程中导致的肝脏损害可致药物性肝硬化。随着新药不断出现,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已逾万种,其中大多数药物需经肝脏代谢,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亦日趋增加。据文献报道,能引起黄疽的药物就有200余种,多方面产生肝损害的药物还要多。据统计,主要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有以下几类;抗生素类;解热镇痛剂类;抗结核药类;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药;麻醉药品;代谢性疾病治疗药;激素类药及其它。上述药物分别占药物性肝损害的24%一26%、5%~19%、8%~13%、9%~11%、5%~6%、6%一11%。药物性肝硬化-病因学能引起不同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约200种以上,其中有非类固醇解热镇痛药物如醋氨酚、肌松药、麻醉药、抗惊厥药、抗生素、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抗结核药、抗癌药和免疫抑制药、激素类药、口服降糖药、抗甲状腺素药、H2-受体阻滞剂、精神病治疗药等等。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粘膜损害和药物热。药物引起损害可分为可预测性(通常是剂量相关性)和非预测性(或特异体质,常与剂量无关)。可预测性损害可复制动物模型,常损伤到肝小叶某些特定部位,由于与剂量有关,因而称这类药物为“直接肝毒性”药物。非预测性损伤常为弥漫性,推测是药物的过敏反应,免疫机制是肝细胞损伤的直接原因。非预测性损伤不能复制相应的动物模型。现在的观点认为:非预测性损伤是由于某些药物在生物转化过程中产生了对肝脏有毒的代谢产物,从而引起肝脏病变。由于个体的药物代谢途径和速率的差异,特别是P450活力变异,解毒机制差异等,使毒性代谢物在肝内增多,因而使某些个体易发生肝损害。药物性肝硬化-发病机理药物引起肝脏损伤的机制可能为:药物性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患者图册1、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这类药肝可以预知;2、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或对药物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cy)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药物及代谢产物或对药物及代谢产物与肝内大分子共价结合的复合物产生的免疫反应。这类药肝是不可预知的。药肝的发病机制可通过改变肝细胞膜的物理特性(粘滞度)和化学特性(胆固醇/磷脂化),抑制细胞膜上的k+,na+-atp酶、干扰肝细胞的摄取过程、破坏细胞骨架功能、在胆汁中形成不可溶性的复合物等途径直接导致肝损伤,也可选择性破坏细胞成分,与关键分子共价结合,干扰特殊代谢途径或结构过程,间接地引起肝损伤。药物性肝硬化-病理改变药物可引起几种类型的肝硬化:1、大结节性或坏死后肝硬化,通常是由药物性慢性活动性肝炎或亚急性肝坏死发展而来。2、伴有脂肪变性的肝硬化,形态学上为小结节或大结节性。3、胆汁性肝硬化。4、淤血性肝硬化,由肝静脉或肝内小静脉闭塞(如6-巯基药物性肝硬化-临床表现药物性肝硬化营养性不良肝硬化图册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之一,与损肝药物的种类及引起肝病的机理不同有关。根据临床特征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肝细胞损害中,急性药物性肝炎最为多见,以肝细胞坏死为主时,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常有发热、乏力、纳差、黄疸和血清转氨酶升高(正常2~30倍),alp和白蛋白受影响较小,高胆红素血症和凝血酶原时间处长与肝损严重度相关。病情较轻者,停药后短期能恢复(数周至数月),重者发生肝功能衰竭,出现进行性黄疸、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常发生死亡。以过敏反应为主的急性药肝,常有发热、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伴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alp中度升高,药物接触史常较短(4周以内)。以胆汁淤积为主的药肝,其临床与实验室表现与肝内淤胆、肝外胆道梗阻、急性胆管炎相似,有发热、黄疸、上腹痛、搔痒、右上腹压痛及肝肿大伴血清转氨酶较度升高、alp明显升高(2~10倍),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34~500μmol/l),胆盐,脂蛋白X、ggt及胆固醇升高,而抗线粒体抗体阴性。一般于停药后3月~3年恢复,少数出现胆管消失伴慢性进展性过程。偶而胆管损害为不可逆,进展为肝硬化。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炎与自身免疫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可以轻到无症状,而重到发生伴肝性脑病的肝功能衰竭。生化表现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同,有血清转氨酶、g-gt的升高,进展型导致肝硬化伴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药物性肝硬化-诊断药物与人的关系很密切。虽然我国是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但仍需排除药物性肝炎。怎样诊断药物性肝病?由于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因此常易被误诊或漏诊。在问诊时,应详细询问服药史、药物对肝脏有无损害,有无合并用药,服药疗程机器距离出现肝损害的时间;另外。注意有无法热、皮疹、关节痛、嗜酸性细胞增多等过敏反应及心、肾等脏器的变化。有些药物如水杨酸盐、巴比妥类可致无症状肝肿大,而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所以还应观察肝脏的大小、质地、压痛等,特别是用药期间的动态变化。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可归纳如下:(1)有一定的潜伏期:多在用药后1~4周内出现肝损害的表现,也可在服药后数月出现症状,少数其潜伏期可更长。(2)初发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瘙痒等皮肤过敏现象。(3)血常规检查示嗜酸性粒细胞大于6%。(4)有肝实质细胞损害或肝内胆汁淤积的病理及临床表现。(5)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阳性。(6)肝炎病毒学检查:HBsAg、抗-HBc、HBeAg、抗HAV、抗-HCV、抗-HDV、和抗-HEV均阴性。(7)再次给予相同的药物,又可发生那个肝损。具备上述(1)条再加(2)至(7)条中的任两条,即可考虑为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硬化-治疗措施1、立即停用相关或可疑药物。2、加强营养,如高蛋白、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3、保肝药物,如肝泰乐等。4、对症治疗,如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应做相应治疗。药物性肝硬化-治疗原则药物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硬化图册1、立即停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2、一般治疗与其它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肝炎相同,如及时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如有出血、肝昏迷应按出血、肝昏迷处理。3、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有出血倾向加用维生素K。4、尽量用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药剂,如异烟肼引起的肝炎可用较大剂量的维生素BG静点。5、有过敏、黄疽较深、病情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待病情减轻后逐渐减量。6、胆汁淤积型的患者应用苯巴比妥与消胆胺治疗,黄疽重者可用中药茵栀黄治疗。7、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时,可按暴发性肝炎治疗,可用人工肝透析或换血疗法。药物性肝硬化-生活禁忌1、忌食过多的蛋白质:虽然肝硬化病人食用蛋白质,能防止或减少肝脏的脂肪浸润,促进肝组织恢复和再生。但是如果使用过量,蛋白质在体内会产生过多的氨,肝脏不能将其转化为无毒物质排出,最终结果是导致肝昏迷。由此可见,蛋白质食用要适量。2、忌酒和烟:酒精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尼古丁有收缩血管作用,造成肝脏供血减少,影响肝脏的营养,也不利于肝病稳定,因此,肝硬化病人忌烟酒。3、忌食过多的糖和食盐:过多的食用糖和盐对您的身体都是有害的,可以诱发其他病症的发生。4、忌食辛辣食物: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会引起食道下端、胃底和肛门静脉扩张,而且肝硬化常常并发胃粘膜糜烂和溃疡病。病人若再进食辣椒等辛辣食物,会促使胃粘膜充血、蠕动增强,从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引起肛门灼痛和大便次数增多,加重痔疮,引起肛裂。药物性肝硬化-检查药物性肝硬化应该做哪些检查?用腹部B超检查,核磁共振(CT)进行初步诊断,行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以明确诊断,药物性肝硬化可以并发哪些疾病?其并发症多为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药物性肝硬化-治疗方法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的核心,在于提取人体内特定的“BX修复细胞”,利用其生物活性,经必要的提取、纯化及培养流程后,将其输入到病灶部位,使病灶局部微环境产生改变,通过细胞因子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等途径,最大限度激发人体自我修复能力,完成对受损细胞的原位修复,恢复受损的组织、器官功能,达到从细胞水平治疗疾病的目的。研究表明,这一疗法适用于各类细胞损伤性疾病,包括神经损伤,如脑瘫、脊髓损伤、脑萎缩、中风后遗症等;脏器损伤,包括肝硬化、肺纤维化等;还可用于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等的治疗。药物性肝硬化-注意问题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中心,几乎所有进入身体的物质都要
本文标题:药物性肝硬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8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