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
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依托于“低成本竞争”的增长模式。这一模式的要素包括:大规模且日益扩展的市场;低成本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既包括大量从农村转移出来的普通劳动力,也包括受过良好教育、以智力服务为主的劳动力;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开放条件下国外资本、技术、管理和其他中国短缺要素的引入;稳定的国内政治社会环境,等等。这一模式中各种要素组合所形成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低成本”上,因此可以称其为“低成本竞争”的增长模式。但从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低成本竞争”增长模式受到很大冲击。一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收入水平的提高,要素成本的上升。二是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的显著加大。13亿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所消耗的资源,规模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比如,2004年中国消费了世界7.4%的原油、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25%的氧化铝、40%的水泥,只创造了占全世界4.4%的GDP。在许多资源禀赋上处于劣势,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环境正在成为体现生活质量的一种产品,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降低。三是收入差距对增长的负面影响加强。在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收入差距扩大,比如,2005年城乡收入差距达到3.2∶1,贫富差距加大。这些因素其中多数因素过去一直存在,但在近年的增长中显著加强了。我们面对的基本现实是,一个持续了30多年的增长模式需要出现实质性的改变。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我们有很多有利条件,大规模生产能力,能够分摊较高的研发成本;跨国公司从接近生产基地和市场考虑,研发机构正在日益增多地转向中国;产业配套条件有长足改善,一些地区形成了为数众多、有较好基础的产业集群,有利于增长模式转型中的分工深化、技术和组织创新;对内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增长模式转型中的要素重组提供了较大回旋余地;我国的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一批产业表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外汇储备增长迅速,有可能在大规模输出产品和输入资源之间建立平衡。更重要的是,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理念和举措,为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基本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条件。增长模式转型具体涵义.首先要改变粗放、低效的增长方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动态比较优势的转换,适应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而进行的调整。即实现由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模式向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在实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实施4个方面的战略。第一,是扩大内需战略。扩大内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需要长期实行的基本战略。第二,是自主创新战略。首先,要有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其次,大规模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条件的形成与改进。再次,能够组合全球科技资源的开放性研发体系至关重要。第三,是资源节约战略。面对巨大的资源约束压力,我们已经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战略要点,如节约优先、增加供给、优化结构、环境友好等。第四,是稳定增长战略。我国经济在高增长过程中波动较大,除了来自非均衡增长的技术原因外,还有来自微观领域的体制原因,即基础部门由于行政性垄断而出现的投资不足,消费品和部分投资品行业由于要素和环境成本过低而出现的过度投资。总之,如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就将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我们一定要有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危机感。
本文标题: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8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