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武汉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可达性研究卢彦凝,陈志斌,夏晓,娜尔玛,廖城妹,王彦恒,赵雪晴,杨卉(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摘要: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选取综合医院病床数为指标,采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对武汉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分布状况及研究区内二级以上医院的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武汉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分布在三环线以内,并以汉口地区的同济、协和两家医院为集聚中心、武昌地区的武大中南医院为次一级中心向四周减弱;中心城区二级以上医院的平均服务人口总量93305人,各街道人口重心到最邻近医院的平均最短距离小于1.5km。从总体上分析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空间配置状况,为优化医疗设施布局及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关键词:医疗卫生资源;可达性;空间分布;GIS;武汉市中心城区中图分类号:P208;R197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问题的关注,医疗设施的优化布局、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等问题,成了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可达性便是评价其分布的重要依据。虽然学界对可达性的精确定义莫衷一是,但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一定区域内,人们到达某一地点的便捷程度。目前国内运用可达性来评价医疗卫生资源有效配置的成果并不多见。王远飞等采用引力多边形方法计算上海浦东新区医院可达性情况[1];陶海燕等运用潜能模型,分析了广州市海珠区各街道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可达性水平[2];吴建军等人以兰考县为例,使用GIS技术和可达性指标,运用5种分析模型计算了农村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3]。从以上研究成果中不难发现:GIS技术已成为医疗设施可达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不过还未见以武汉地区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成果出现。本文以ArcGIS软件为平台,依据武汉市中心城区人口分布、医疗设施位置、行政区划等地理数据,描绘出武汉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分布图,并运用泰森多边形理论,对研究区内二级以上医院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为武汉市医疗服务的供需平衡、医疗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等问题提供参考。1数据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根据《武汉年鉴2009》,武汉市中心城区包括: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青山区、武昌区、洪山区、汉阳区等7个行政区,共辖街道80个。又《2009年湖北省卫生事业发展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09年武汉市有医院147家,其中综合医院88家,二级以上医院62家。而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综合医院和二级以上医院(不含专科医院,下同)分别约占全市各自总数的87.5%和70.94%。1.2研究方法武汉市处于江汉平原东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路网密集,因此采用欧氏距离来测度研究区内的医院的可达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据此将可达性进一步定义为需求点到其最邻近医院的距离。本文利用空间邻近度分析来衡量最邻近距离,空间邻近度是空间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描述了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Voronoi多边形分析是空间邻近度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Voronoi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J.Voronoi首先提出的一个几何概念[4]。Voronoi多边形分析是指根据离散分布的已知数据点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使得划分的多边形中仅包含一个已知数据点。利用该已知数据点的数据可以对该多边形内的所有其他数据点进行来表达和分析。其具体定义如下:},...,1,),,(),(|{)(njijppdppdppVjii式中:Pi…..Pn为2维平面空间R2中的有限个已知点;P为R2中任意位置点;VPi为第i个已知点所在的Voronoi多边形;d(P,Pi)为P点到Pi的距离。Voronoi多边形也叫泰森多边形,泰森多边形具有以下特性:Voronoi多边形的顶点是相邻是Delaunay三角网每个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每个Voronoi多边形内仅含一个离散点数据;位于Voronoi多边形边上的点到其两边的离散点的距离相等;Voronoi多边形内的点到相对应的离散点的距离最小[5]。因此,利用Voronoi多边形内的点离控制点直线距离最近的性质的可以计算最邻近的距离,从而利用最短距离评价指标来对武汉城区医院的可达性进行评价。1.3数据来源与处理文中所采用的各行政区所属街道的人口、面积来自《武汉年鉴2009》,街道管辖范围根据各区政府网站及武汉市民政局网站中的信息划定;医院的数目及其病床数、空间位置等依据湖北省卫生厅“省内医疗机构查询”系统[6]、市卫生局发布的《2007年综合医院名录》以及各医院网站中的数据确定。将湖北省地图院编制的《武汉市地图》(1:220000)、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2010年版武汉市交通图》(1:50000)配准后,在统一坐标系下将其与上述信息一并矢量化。2结果与分析2.1武汉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分布2009年武汉市综合医院的数量占全市医院总数的近60%,又据《武汉统计年鉴2010》显示:2009年武汉市综合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居全市各类医疗机构之首,为97.15%。因此我们选取综合医院的病床数来衡量武汉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状况。利用ArcGIS软件中空间分析功能,将综合医院的病床数与各街道人口密度进行反距离加权插值分析,得到武汉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资源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图。图1武汉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资源与人口的空间分布Fig.1ThemedicalresourcesandpopulationspatialdistributioninthecentreofWuhan从图1中可以发现: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综合医院主要分布在三环线以内,又以汉阳区分布最为稀少,武昌和汉口地区相对均衡,且多沿主干道分布,即武昌地区多沿武珞路-珞瑜路、和平大道分布;汉口地区则较多集中于解放大道两侧。而医疗卫生资源是以汉口地区的同济、协和两家医院为集聚中心、武昌地区的武大中南医院为次一级中心向四周扩散。从人口密度等值线可以看出:汉口地区为人口聚居区,同时人口分布与医疗资源分布呈耦合状态。2.2武汉主城区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2.2.1医院服务人口总量根据武汉市医疗卫生资源与二级以上医院的集中分布情况,故以三环线范围附近的街道管辖区为研究范围,采用泰森多边形法对二级以上医院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Voronoi服务域是基于供需双方的距离因素来考察最邻近医院所服务的人口总量。利用泰森多边形法对研究区域进行最邻近意义上医院服务域的划分,即将以街道为单位的行政区划图层与Voronoi图层叠加(图2),再根据各街道的人口密度,利用面积加权的方法求得各医院服务人口总量,如图3所示。图2武汉中心城区二级以上医院Voronoi服务域Fig.2TheVoronoiservicereligionofthesecondorthirdlevelhospitalsinthecentreofWuhan图3武汉中心城区二级以上医院服务人口总量Fig.3ThetotalservicepopulationofthesecondorthirdlevelhospitalinthecentreofWuhan按照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及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9版)》发布的国家标准:二级以上医院的服务人口总量不得少于10万人。由图3分析可知:武汉中心城区内二级以上医院的平均服务人口总量93305人。其中,武昌和汉口地区各有12家医院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服务标准。而汉阳区二级以上医院服务人口总量皆大于10万人。这主要是因为汉阳区医院较少,使得最短距离意义上医院需要负担的服务人口总量远高于武昌和汉口地区。2.3.2中心点到最邻近医院距离随着现代交通的高速发展,河流的屏障作用也日益削弱。武汉市交通网密集,各区之间的联系较为便利,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忽视河流因素的影响。加之武汉市区地势较为平坦,直接计算直线距离也近乎合理。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研究中采用各街道的几何中心近似替代街道的人口重心。通过计算几何中心到其最邻近医院的最短距离,来考察需求点到最邻近医院的距离。图4为各街道人口重心到最邻近医院的距离。从图4易知,距离医院较远的区域集中分布于汉阳。根据统计可知,武汉中心城区二级以上医院的平均最短距离小于1.5km,各街道人口重心到最邻近医院的最远距离约7km。在研究的80个街道中约有49%的街道到最邻近医院的距离小于1km,到最邻近医院短距离小于3km则占到90%以上。从总体水平上来看,武汉市医院的可达性相对较好,可进入性和获得性较高。从汉口、汉阳和武昌三个区的平均最短距离来看,汉口地区平均距离最短约为1km,这主要受该地区丰富的医疗设施影响;其次是汉阳区约为3.5km;武昌地区的平均距离为三者中最大,主要是因为武昌地区有东湖、南湖等诸多地理障碍。图4各街道人口重心到最邻近医院的距离Fig.4Thedistancebetweenthepopulationcenterofthestreetandthenearesthospital3结论与讨论(1)武汉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分布在三环线以内,并以汉口地区的同济、协和两家医院为集聚中心、武昌地区的武大中南医院为次一级中心向四周扩散,与人口的分布状况呈耦合关系;武汉中心城区二级以上的医院的平均服务人口总量93305人,接近国家规定的服务人口半径,且其平均最短距离小于1.5km,可达性较好。(2)武汉市无需再在三环线内建设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而是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完善相应资源的配备,以实现医疗服务的供需平衡。基于距离的不同定义,地理可达性存在多种不同的测度方法,如空间距离、道路网络距离、出行时间、出行的交通费用等[7-13]。而本文采用直线距离作为武汉中心城区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的评价指标,虽然反映了就医的便捷程度,但未考虑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需求因素。因而,在测度医院的可达性时存在一定的偏差。此外,在计算医院服务人口总量时,也未考虑跨区域性就医的影响,因此所得的服务人口总量要小于实际的数值。致谢:感谢龚胜生老师的悉心指导及刘鹏程老师给予的技术指点,谨表谢忱!参考文献:王远飞,张超.GIS和引力多边形方法在公共设施服务域研究中的应用——以上海浦东新区综合医院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6):800-803.陶海燕,陈晓翔,黎夏.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空间可达性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J].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30(1):1~5.吴建军,孔云峰,李斌.基于GIS的农村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J]人文地理,2008,(5):37~42.[4]张宏,温永宁,刘爱利等.地理信息系统算法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1.[5]曹爱红,王映龙,唐建军.Voronoi图在新能源场选址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5137-15138.[6]湖北省卫生厅.省内医疗机构查询(EB/OL).[7]Cromley,E.KandMclaffery,S.L.GISandpublicHealth[M].TheGuilfordPress,NewYork.2001.[8]BrabynL.andSkelly,C.ModelingpopulationaccesstoNewZealandpublichospitals[J].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lthGeographics,2002,1(3):1-9.[9]Love,D,Lindquist,P.Thegeographicalaccessibilityofhospitalstotheaged:a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analysiswithinIllinois[J].HealthServRes,29(6):629-51.[10]LovettA,HaynesR,SunnenbergG,GaleS.Cartravel
本文标题:论文写作格式示例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0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