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论文地理综合题答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第1页共5页地理综合题答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四川省简阳中学胡利彬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征,它强调地理学科的特点,一直是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基本思想之一。近几年高考文综试卷,往往以某个地理区域为背景,把高中系统地理知识和初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增加了试题的综合性,也提高了试题的难度。该部分试题得分的高低往往决定地理学科总得分的高低,因此,提高学生解答综合题的能力是高三地理复习课的重点。一、主观题的设问特点:1、地理事物的分布:该类设问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小,得分率较高。2、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或突出特征:该类设问旨在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难度适中,得分率较高。3、基本原理解释区域特征:以该区域典型特征和特殊特征为重点,要求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分析问题,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较高。4、区域人地关系:该类设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属应用型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难度、区分度均较高。二、解答主观题应具备的能力1、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3、论证和探讨的能力4、描述和阐释能力三、地理综合题答题能力的培养策略:(一)知识储备是基础1、正确的空间定位:(1)把握经纬度的基本递变规律:(2)从整体到局部,确定区域的绝对位置:一是熟悉各大洲、大区、主要国家的经纬度位置。二是熟悉一些特殊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如重要河流河口、主要海峡、主要角地、特殊山脉的经纬度位置。(3)主要经纬线为骨架,确定相对位置:在区域地理复习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第2页共5页有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识记一些主要的经纬线和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他们为参照物,确定细小区域的位置。如世界地理主要掌握00、200E、600E、900E、1200E、600W、900W七条经线;00、23026′SN、300SN、500N、66034′N七条纬线。中国地理掌握800E、900E、1000E、1100E、1200E五条经线;250N、300N、350N、400N、450N五条纬线。2、正确分析区域特征:区域特征内容繁多,相互联系,因此,在分析区域特征时,要重视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分层次进行分析。(1)明确区域特征的基本分析方法:①地形:从地形类型、地势特点、地形单元、特殊地形四方面分析②气候:从气候特点、影响因子、气候差异、产生影响四方面分析③河流:从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开发利用三方面分析④资源:从生物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三方面分析⑤农业:从农业类型、农业特点、作物分布、区位因素、优势及问题五方面分析⑥工业:从工业特点、主要工业区、区位因素、优势及问题、发展方向五方面分析⑦交通:从陆地运输、内河运输、海洋运输、航空运输、发展方向五方面分析⑧人口:从人口构成、人口分布、影响因素、人口问题四方面分析(2)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一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如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河流、地形、气候对城市的形成、分布、发展的影响;气候、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自然资源类型及储量对工业的影响;地形、气候、河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等。二是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综合:运用地球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地质作用、板块构造、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原理和规律,来解释区域地理中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以及地理分布;运用区位因素原理解释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的发展等。(3)突出区域的典型特征或独特特征:如季风区的水旱灾害;中亚的干旱;欧洲的海洋性;横断山区的垂直分异;中南半岛的地形;非洲自然带的南北对称;澳大利亚自然景观的半环状;南美洲的湿热;青藏高原的高寒;日本、新加坡的经济;美国的农业;巴西的热带经济作物等。3、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也是地理学科的根本任务。因素,学生要正确掌握各区域人地关系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这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也是地理综合题比较主要的设问方式。第3页共5页(二)解题方法的把握:从高考阅卷场反馈信息分析,学生在解题综合题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信息提取不全或不准确;二是不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解读;三是不能正确的调用储存的地理知识;四是分析问题能力不足,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不强;五是描述和阐释力能不强,不能用准确的地理学科语言回答问题。为此,在高三复习中,让学生形成解答综合题的一般思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下面以05年全国文综卷(I)36题第(1)问为例分析如下(试题附后):1、提取和解读信息:提取和解题读信息是正确解答综合题的前提。它包括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两个方面,提取信息又包括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两方面。(1)文字信息:提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小区域两个信息。解读: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说明该河流流量较大,小区域说明该图比例尺较大。(2)图像信息:提取:左图:河流水系(河曲的变化)、材落的分布(地处河段及距河流的距离)、小路(海拔高度变化不大、相当于一条等高线)三个信息。右图:海拔高度、水平比例尺、三条剖面图总体地势起伏特点、河流附近较平坦地区的宽度、三剖面线两侧的海拔高度五个信息。解读:三条剖面图中部和两侧的地形类型、三条剖面图河谷特点、由河流上游到下游的变化特点三个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根据试题信息和设问提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并进行分析运用,是组织答题要点的基础。根据设问“三条剖面线地形特点”调动地形特点的分析方法:地形类型、地势特点、地形单元、特殊地形四个方面。得出三条剖面线通过地形的地形类型有平原(谷地)、丘陵、低山三种类型;地势特点均为两边高,中间低;河谷面积宽窄差异较大。3、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和探讨是形成答题思路和答题要点的关键。需要学生根据调用的知识并结合试题的分值认真分析答题要点。(1)分析要点:该问共16分,问三条剖面线地形特点及整体地形特点,故得出该题应四个要点,每个要点4分。(2)答案指向:问三条剖面的地形特点,分析出该问应侧重强调三条剖面的区别(河谷宽窄、两侧海拔高度差异)。整体地形特点应侧重强调由上游到下游三条剖面线地形特点的变化(河谷由宽到窄再到宽的特点)。4、描述和阐释事物:第4页共5页描述和阐释事物也就是要求学生用规范、准确的学科语言组织答案要点。用学科语言、前后语言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是关键。(1)分析得出:AA′两侧为低山、丘陵,中部为河谷,且宽度大。BB′两侧为低山(山地),中部为河谷,且峡谷窄。CC′两侧为丘陵,中部为谷地,且宽度较宽。(2)由AA′到CC′河谷宽窄相间排列。(3)组织语言:AA′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BB′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峡谷)。CC′剖面显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该小区域是山地(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当然,高考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试题解答,要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附:05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I)36题: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16分)(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9分)(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11分)作者简介:胡利彬,男,现年39岁,中共党员,中学地理高级教师,四川省资阳市骨干教师,简阳市高三联合教研组成员。从教于国家级示范校——四川省简阳中学,该校地理把关教师。多年从事高三地理教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联系电话:13982923383电子邮箱:jjzxhlb@163.com工作单位:四川省简阳中学邮政编码:641400第5页共5页.
本文标题:论文地理综合题答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0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