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物理超重和失重教学反思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超重与失重一、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超重与失重,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特别是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以来,人们就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因此,它还是当今宇宙开发和国家国防军事领域中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教材中安排这一节,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又能增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宇宙开发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热情。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什么是超重现象、失重现象和完全失重现象;②理解产生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的原因;③培养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实验观察能力和正确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研究能力;⑤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抽象生活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经历观看录像、分组实验、讨论交流的过程,观察并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②经历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原因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体会到牛顿运动定律在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中的重要作用,产生探究的成就感;②通过运用超重和失重知识解释身边物理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掌握物理规律的价值;③渗透“学以致用”思想,结合我国神舟号飞船升空,增强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强国强军意识。3、重点与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并由实验结论得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难点】对实验方法的理解,探索超重、失重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三、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和讲练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体重计、弹簧秤、钩码、矿泉水瓶、多媒体课件五、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1.演示实验:棉线悬挂重物,用手提住,迅速向上,观察发生什么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手向上加速时,细线会断?是重力增大了吗?2.观看视频:升降机里的怪现象?提出问题: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或减速上升时,人的体重和正常体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怪现象?二、新课教学1.实验探究:讲台上有一体重计,怎样测你的体重?学生上讲台演示,教师强调该生在体重计上要保持静止状态。2.学生分组实验1.给你弹簧秤和重0.5N的钩码,怎样测钩码的重量?小组代表回答:先零校准弹簧秤,把钩码挂在弹簧秤上保持静止状态,视线正对刻度观察到弹簧秤示数0.5N理论分析:当弹簧秤悬挂钩码静止时,钩码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二力平衡得:F=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F′=F=G总结:当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物体所受重力.板书:超重和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即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③当弹簧秤悬挂重物加速下降时小组代表回答:观察到弹簧秤示数小于物体重力0.5N理论分析:此时钩码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G-F=ma故:F=G-ma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F′=F<G板书: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即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思考:超重和失重与什么因素有关?速度?还是加速度?例1、某人站在一台秤上,当它猛地下蹲到停止的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台秤示数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B.台秤示数先变小,后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C.物体的重力先变小,后变大;D.物体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思维点拨:人下蹲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人下蹲过程分析: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速度增加,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失重);蹲下后最终速度变为零,故还有一个向下减速的过程,加速度向上(超重)。思考:如果人下蹲后又突然站起,情况又会怎样?例2、一个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1000N的重物,那么他在以5m/s2向下加速的电梯中,最多能举起多重的物体?(g=10m/s2)学生上黑板做教师分析:对同一个人来说,他能提供的最大举力是一定的,因此,它在电梯里对物体的支持力也为1000N,对物体受力分析可求出F合,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加速度。解:设物体的质量为m,对其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g-F=ma故:m=F/(g-a)=200Kg若在沿竖直方向做匀变速运动的电梯中,他最多能举起80kg的重物。求电梯的加速度?a=2.5m/s2方向:竖直向上3.分组实验2:弹簧秤下面挂着一个钩码,现将钩码和弹簧秤一起放手让它们自由下落。小组代表回答:观察到弹簧秤示数=0板书: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演示实验:思考:为什么塑料瓶自由下落时不流出水?重力失去了吗?小组代表回答(教师适当引导):当塑料瓶自由下落时,瓶中的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水的内部及水和瓶壁间都没有压力,故水不会喷出。但瓶中水的重力仍然存在,其作用效果是用来产生重力加速度。4.观看视频:杨利伟在太空航天飞机中的人和物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航天飞机中所有和重力有关的仪器都无法使用!三、总结: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及实质:(1)当物体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FG(视重实重),产生超重现象。F-G=maF=G+ma(2)当物体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FG(视重实重),产生失重现象。G-F=maF=G-ma(3)当物体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现象。G-F=ma(a=g),F=0(物体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时,只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有关,而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实质:物体所受的重力仍然存在,且大小不变,只是对物体的拉力F拉或压力F压与重力G的大小关系改变。四、课后探究课外实验:用一根细橡皮筋悬挂一个较重的物体,手拉橡皮筋竖直加速上升以及竖直加速下降时,手有什么感觉?怎样解释?五、作业:习题六、教学反思:1、学生自主探究时,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从哪入手,因此要求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提示学生从运动和力这两方面去进行分析,如果疏于引导,就会拖延时间,导致后面教学被动。2、完全失重的演示实验,在这里采用矿泉水瓶自由下落,让学生观察漏水的情况,由于下落太快难于观察,本节课采用了让染红了的水射向白纸,再用实物投影帮助观察,亦可利用摄象机拍下,进行慢放,效果会更好。3、让学生体验完全失重,下落过程弹簧秤与钩码易脱节,老师要抓住这个微小环节,及时要学生分析脱开的原因。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是成功的,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角”,他们主动地学习,积极参与问题的分析、讨论、交流、体验,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知识,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仅掌握了应学的知识,而且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存在不足之处,在授课过程中语言方面还不够精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反思与探索,走向更为成熟与完善。
本文标题:物理超重和失重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0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