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合理应用记忆规律,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三中学周婉珊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第一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遗忘是有一定规律的。遗忘规律其中一个观点认为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再刺激,使痕迹越来越深。那么,在高考备考中,怎样合理应用遗忘规律,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呢?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艾宾浩斯对遗忘的研究表明并不是在任何时间复习,其效果都一样的。有些学生很勤奋,但成绩总上不去,这除了与其本身的智力因素有关外,与他们没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也是有一定关系的。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一),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针对这一规律,识记后应及早加以复习,这比等忘得差不多了才复习,效果要好得多。有些学生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老师可根据不同知识材料,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及时复习。案例:在第一轮复习的课堂上,当精讲完《神经调节》之后,我先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梳理刚复习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堂上小测。学生在小测的过程中,就可对已储存的信息及时地加工了一回。而在高考前的强化训练中,我采(图一)用了“限时训练――对答案――学生自我反思、小组讨论――教师选评”的模式,在“学生自我反思”一环中,我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做错的题目,列出涉及的知识点,马上翻书看相应的内容。这样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就有较深刻的印象,不容易忘记。另外,我还教导学生养成当天学的东西当天消化,当天复习的好习惯。事实证明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识记后及时复习,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2、间时复习艾宾浩斯的研究还表明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这是因为记忆时,先摄入大脑的内容会对后来的信息产生干扰,使大脑对后接触的信息印象不深,容易遗忘,叫前摄抑制(先摄入的抑制后摄入的);后摄抑制(后摄入的干扰、抑制先前摄入的)正好与前摄抑制相反,由于接受了新内容而把前面看过的忘了,使新信息干扰旧信息。所以,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经常连续长时间地复习同一内容,结果往往是:容易疲劳、又收不到效果。这种现象正如中枢神经活动中的超限抑制,即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长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所以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中间有休息,克服识记过程的抑制干扰。案例:复习《减数分离》这一重要的、难懂的、联系面较广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建议学生分三阶段进行复习:第一阶段弄清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各时期的特点。第二阶段比较精子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第三阶段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作比较。每复习完一阶段就休息一会儿,再复习下一阶段。或者把这三阶段分别安排在睡觉前和醒来后复习。睡前复习可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识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而早晨起床后,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的内容,则整个上午都会记忆犹新。这种做法能有效地提高复习的效率,可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段来学习,以便增加多个开头与结尾,增强记忆效率。把重要的内容放在起床后或临睡前学习可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影响,增强记忆效果。二、以激发兴趣为前提艾宾浩斯对遗忘的研究表明:对于感兴趣的事情,我们自然就会记得清,记得牢,不易忘记。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有兴趣的事情才能唤起人们的“注意”,才能在头脑中被保留下来并转入短时记忆中。复习课中接触的基本上是旧知识,部分学生难免会失去兴趣,课堂上不集中精神。因此,在高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高考考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生物学有关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矛盾,产生适度的疑虑和困惑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学生自然会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案例:还记得去年观摩一节高三物理班的理基生物区级公开课,内容是复习几种育种方法。任课老师在刚上课时,向学生们介绍:“一颗西园挂绿荔枝在去年的增城荔枝节上售价为十万元”,此话一出,全班学生马上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然后老师再抛出下面问题:现有西园挂绿荔枝两纯系品种,一种颗大(A)味酸(B),另一种颗小(a)味甜(b),假如你是育种专家,请你想办法解决下列问题:1、用什么办法能简便地获得最理想的品种?2、通过什么途径能缩短育种的时间?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来。3、若想获得果实颗型更大的品种,该怎样处理?4、可以培育出能产生牛奶的荔枝吗?在这节课中,教师选取了学生们都很熟识的“荔枝”作为研究材料,但是“西园挂绿荔枝”的售价却与市场上常见的荔枝的售价相差那么大。这样就成功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们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了。然后教师再用一句“假如你是育种专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思考,表现出高度的解决问题的热情。再者,教师设计的“可以培育出能产生牛奶的荔枝吗?”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相信经过这样的复习,学生们想忘记这节课的内容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激发兴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三、以理解记忆为突破艾宾浩斯的研究还指出: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图二)。图中竖轴仍然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三条曲线表示不同性质材料记忆量变化的规律。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有韵律诗。这就是说: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例如诗歌)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例如无意义的音节)容易遗忘。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能理解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不理解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当学生理解事物,弄清所学内容的前因后果和知识点间的联系时,遗忘程度将会大大降低。所以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一方面老师堂上要讲解透彻,例如要抓住关键词,或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讲解,并且要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思考,不能让知识停留在模糊的认识层次上去死记硬背。1、重视关键词的教学记忆保存的百分比天数(图二)关键词往往就是形成知识结构的关键点。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可以帮助学生省时省力地贮存信息,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记忆能力。案例:必修1中关于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对多数酶是蛋白质。在上述概念中,“活细胞”、“催化作用”、“绝对多数”、“蛋白质”就是关键词,理解了这三个词的含义,才能真正掌握这个概念,遇到相关题目时才能得心应手。例如在复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时,我让学生做下面的题:练习: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是由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⑤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A.①②⑤B.②③⑦C.③④⑧D.④⑤⑥学生通过抓住酶的概念中的关键词,很快作出了准确的判断。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关键词的教学,学生才能牢固掌握有关的知识。2、重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通常是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的结论的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样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其功能想适应的特点。案例:在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时,我要求学生比较心肌细胞、胰腺细胞、甲状腺细胞三种细胞中分别具有哪种细胞器较多?这与三种细胞的各自的功能有何关系?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不难得到答案:心肌细胞具有较多的线粒体,胰腺细胞具有较多的核糖体,而甲状腺细胞则具有较多的高尔基体。这是与它们各自的功能相适应的:心肌细胞不停地有节律地跳动,需要较多的线粒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学生在理解了生物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这一规律后,对相关的知识点,例如上面提到的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的功能,不用死记硬背也能深深地印在脑海中。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般来说,每一章节甚至每一节的内容,我都引导学生弄清几方面的问题。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等。案例:在复习《呼吸作用》这一节内容时,强调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去记忆:(1)什么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间有何异同?(2)为什么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为什么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哪些特点与有氧呼吸的功能相适应?(3)呼吸作用有什么生理意义?而在复习遗传规律的过程中,提到“杂交”、“自交”、“测交”、“表现型”、“基因型”、“性状分离”、“分离比”等术语常令学生很头痛,这就需要老师在堂上帮他们疏理各种关系,并结合例子分析,加深学生对考查内容的理解,这样一来使得这些材料变得有意义,记忆才深刻。而且能大大增加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容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一个新途径。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或生理过程,当面临新的情景时,能够适当地运用信息作出创新和推论。这正是有效提高复习效率的体现。四、让试尝回忆增效对遗忘的研究证明,在复习过程中,花全部时间看书,看题,不如只花部分时间用来阅读,而用另一部分时间去进行试尝回忆。试尝回忆就是在头脑中把学过的知识回想一遍,有人称这为“过电影”,这是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去动脑筋思考的方法。心理学实验表明,试尝回忆比单纯的反复识记好。1、通过回忆,加深记忆有些老师喜欢在复习课中从头到尾地帮学生去归纳总结。我认为既然是复习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学生都已学习过,那么课堂上就应适当地给予学生试尝回忆的空间和时间,对于较难回忆起的知识,老师可从旁引导,甚至指导学生翻阅课本或笔记。案例:在复习对比不同育种方式时,我先给出以下表格: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变多倍体育种依据方法主要优点再引导学生回忆各种育种方式的依据(原理)、方法、主要优点,根据学生的回忆反馈,及时纠正或予以肯定,再要求学生填写表格,这样的复习效果比只由老师如数家珍般罗列出知识点要好得多。当复习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后,我要求学生不看书,把分裂各时期的图解按顺序在脑海中重播一遍。凡记忆模糊的地方立即对照书本核实。通过试尝回忆,一方面让学生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兴趣盎然。同时,经过校对核实,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薄弱点,以便再着重记忆那些生疏的材料,使下一次复习更有目的性。再者,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成绩作出自我评价,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实践表明,用于试尝回忆的时间越多,复习效果就越好。2、联想回忆,整体记忆艾宾浩斯认为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独立的内容容易遗忘。所以学生要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条理及大体意义
本文标题:遗忘曲线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1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