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试卷(2014-2015学年第1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科学与宗教宗教,乃哲学,乃信仰。人生始于偶然终于必然,但人生的过程必将颠沛、磨难。人性有与生俱来的弱点:惧怕人生的结束,惊恐人生的不确定性,逃避肉体与内心的折磨。所以,古代圣贤为我们想象了天国、想象了命运、想象了修行,用无与伦比的思维为我们建立了金碧辉煌的思想大厦,让我们安息、安心、安神。但这些都不是宇宙真实,更不能代替人类对科学、宇宙、物理的探索。科学,乃客观规律,它必须是逻辑上自洽的,必须是可以推断出系列结果,且这系列结果能够被验证并证明为真的。一.历史上科学与宗教的互动科学与宗教之间存在着历史相互作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相互作用的方式与内容又各不相同。这种历史相互作用意味着互相克制、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其后果就是整合、融合、协调。古代希腊时代,一方面,古希腊哲学深受原始宗教的影响,另一方面,古希腊哲学又为后来基督教的产生莫定了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希腊哲学、科学,最初源于古老的宗教祭仪,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近代经过一次次”阵痛“逐渐从母体中独立出逐步壮大并建立自己独立的体系,并为西方科学的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产生了关于科学的基本理念和体系。在希腊化时期,基督教被罗马统治者选择作为统一的意识形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神学理论。宗教成了凌驾于其他文化样式之上的统治力量,并形成了独立的社会建制。宗教取得思想上的绝对统治权之后,科学与哲学等文化样式在社会中的地位取决与对宗教的评价。科学与哲学为发展与完善自己的认识体系与建制,在认识方法上与宗教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正是由于这一方法论上的革命,导致了基督教与近代科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于宗教来说,这种冲突最致命的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自然科学将会一个接一个地攻占宗教的堡垒,自然科学每前进一步都会把昔日视为上帝操纵的超自然领域变为自然法则支配下的纯自然领域,作为造物主的上帝将不断失去存身领地。“恩格斯的论断虽然针对的是欧洲的宗教和科学,但同样适用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宗教和科学。文艺复兴的兴起和发展使古典的理性主义复苏,科学不断超越自身即对前科学的超越,科学理性不断壮大,并越加使人信服。科学对自然界的解释力图超越宗教对自然界幻化的解释,并力图摆脱对神学的依附,形成一种独立的社会建制。而宗教也力图固守对自然界幻化的解释,并力图固守对其他领域的解释和表达。两者矛盾激化,科学对宗教的挑战以及宗教对科学家的迫害,似乎成为此时期科学与宗教关系中的主流。哥白尼革命对基督教的打击以及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布鲁诺等科学家的迫害成了两者关系中永久的历史话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似乎成为衡量和评价事物合理性与否的标准途径。宗教2在历史上的辉煌似乎走到了末期,失去了以往的权威。客观地看,在历史上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最终都是以科学的胜利而告终,宗教孕育了科学的产生,并推动或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科学与宗教是简单的矛盾关系。正如荷兰学者霍伊卡甚至认为:”希腊--罗马文化与《圣经》宗教的相遇,经过若干世纪的对抗之后,孕育了新的科学。这种科学保存了古代遗产中的一些不可或缺的部分(数学、逻辑、观察与实验的方法),但它却受到不同的社会观念和方法论观念的指导,这些观念主要导源于《圣经》的世界观。倘若我们将科学喻为人体的话,其肉体组成部分是希腊的遗产,而促进其成长的维他命和荷尔蒙则是《圣经》的因系。“二、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过去,在很多人中间有一种传统看法:科学与宗教是互相对立的,甚至是水火不兼容的。我们认为这起码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无庸讳言,科学与某些宗教曾经出现过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斗争。从古到今,科学的发展绝大多时间为宗教所困,可以说每一次宗教与科学的碰撞都会或多或少地促进科学的前进,而几乎每一次与宗教理论相悖的科学的进步又会遭到宗教势力的镇压。于是宗教便成了科学进步最大的障碍。宗教法庭曾经迫害过伽利略等科学家,并且把布鲁诺残酷地送上火刑柱。因为正如大哲学家、数理逻辑大家、一九五○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B.A.W.Russell)所说“宗教法庭的学说,即:发展真理的方法就是一劳永逸地阐明甚么是正确的,然后惩罚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这就是当时的原则。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类似的现象已经从大多数国家逐渐地或永远地消失了。虽然如此,基于对历史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人们仍然会问“宗教同科学之间真正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吗?宗教能被科学代替吗?”多少世纪以来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曾引起不少的争论,事实上还引起了残酷的斗争。然而在历史长河中,宗教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宗教文化已深深地扎根在各种民族文化之中,渗透在哲学、习俗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自古就与宗教交织在一起,科学的萌芽与古代宗教活动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例如,中国道教方士的炼丹术就可以说是化学、医药学的源头,而历史上各种古老的宇宙模型、天文历法则与占星家密切相关。再观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则与欧洲民间方术及基督教修道院中的种种实践活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类发展史上,宗教总是试图解决一些人类所未知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是后来科学为之探索解释的问题,虽然宗教的回答是臆想猜测的,但在宗教神话和经典著作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容纳了一些自然知识,成为科学研究资料的来源之一。古人认为神仙居住于天上宫阙。古代方士为了了解神灵的活动,为了掌握人间祸福、国家存亡而研究天象。便特别观察和记录天象变化,积累了大量的天文观察资料、观察工具以及与天文观察有关的建筑遗址。从而奠定了古代天文学的基础,对人类的生产实践起到了促进作用。早期的天文学也是同占星术联系在一起的。古代大量丰富的天象资料大都是通过宗教占卜而被记录和保存下来的,数学、物理、地理等知识都与宗教有联系。对于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学术界讨论和研究经久不衰的课题,并且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主张。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相互关联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科学与宗教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科学与宗教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对各自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如1940年9月爱因斯坦在美国“科学、哲学和宗教同民主生活方式的关系讨论会”上所作的题为《科学和宗教》的发言中指出:“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二是“冲突说”。持这种观点的人普遍认为科学与宗教是绝对对立的,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不是宗教摧残、压制科学,就是科学贬低推翻宗教观点。三是“分离说”、“互不干涉说”、“并行不悖说”等。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科学与宗教是分离的,各自代表了不同领域的知识,满足人类不同的社会需要,具有不同的社会职能,二者互不干涉。三、科学与宗教的联系与不同3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体系。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有两种方式:一是自然主义的;一是宗教的。无神论,人道主义,科学主义属于自然主义的方式;世界各大宗教属于宗教的进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为生存而积累的生存和生产的经验便成为早期的科学。但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与大自然的强大的威力,许多的自然现象人类无法认识其本质,由此产生了对自然界的恐惧与崇拜。面对自己无法解释的种种诡异的自然现象,人类只好把此归结与神秘力量的存在,并通过对神灵的恭顺来求得神灵的庇护。正如“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原始人把可以用经验科学和观察或传说加以处理的简单现象和他们所无法理解或控制的神秘不可估计的变化,明确区别开来。前者引向科学,后者导致巫术、神话和祭祀。因此科学,作为”人类的理论思维起源于对幻化的神话思维的超越“。人类在理性把握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科学。因此,”巫术、占星术和宗教显然必须同科学的起源一并加以研究“。具体来说,科学与宗教的不同,就在于其对自然的本质和规律的解释是不同。——宗教的认识是建立在启示和信仰的基础上的,宗教神话带有主观臆测的特点;而科学强调科学观察和实验,崇尚理性,不承认权威,只承认事实,寻求自然的运行规律。科学和宗教代表了人类思想的两大体系。宗教和科学有着共同点,也有着相互对立的一面。因此,在科学时代,宗教需要接受科学的挑战,而科学需要不断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在科学能够完全解释世界和万物的起源之前,宗教就有其存在的可能。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在竞争中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将长期维持下去。科学比宗教坦荡,到目前为止,科学也没宣布已经认识到了宇宙真实,但科学每前进一步,也即每一个新理论建立,都是严格自洽的,其推论是可证实的。而宗教已经停下脚步,抛弃了实证,甚至不屑于逻辑上的自洽,走向神秘。它只自负的告诉信众,只有它才是绝对真理,不需要证明,只要你感悟,你感悟不到,那是你没有诚心悦服。这般的蛮横如何教人信服?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宇宙不存在控制其运行的精确规律,它只在概率统计上遵循规律的,因而上帝也是无法精确控制宇宙细节的,除非它也是掷骰子的。上帝掷不掷骰子我不知道,但算命、风水肯定是在掷骰子的,试想,宇宙现有的状态都是测不准的,又怎么可能预测未来?从表面上看,科学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宗教强调的是对某种根本不存在的意识产物的崇拜,以幻想的形式来反应客观的世界;而科学强调对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掌握,强调的是真理,他们之间是不存在任何沟通的必要。但从科学发展史上看,宗教究竟是一种阻碍还是一种促进,对此做出准确的回答却是相当的困难,因为任何一种简单的结论都经不起严格的考证。总的来说,科学与宗教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既相互排斥,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互相包容,呈现错综复杂的关系。现代人类的恶行多是借科学之名,用科学之果,为自己的贪婪而更快的消耗地球资源,企图依靠捡拾起宗教来给科学纠偏是开错了药方。我个人观点:宗教,只是人类思维困惑的安慰剂、安定剂,只要不超越心理学范畴还有可取之处,再跨出一步就是谬误,拿它当做宇宙实在的认知更是荒唐。宗教,社会用它以减少一些躁动,人生用它以减少一些迷茫、痛苦,仅此而已。四、科学认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一)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科学与宗教的关系4通过考察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全过程,以对二者的关系有客观公正的认识。我们把视野放大到整个历史进程中,我们会发现,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科学与宗教始终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作用的,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冲突与作用的形式、程度和方向等有所不同。客观地说,近代以前,宗教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已经在人们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因此,在与科学的关系中,理所当然地把握着主动权、支配权。而此时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发展初期,还不足以对宗教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威胁,因而,科学与宗教之间没有较激烈的冲突。进人20世纪以来,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方面,科学的巨大成功曾使得它变得骄傲和独断专横起来,强制地把它的理论变成教条,把它的假设变成无可争辩的真理,从而使它自己成了新的宗教。然而,随着科学的负面影响的日益显露,人们对科学的价值及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反思,开始重新审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重新认识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另一方面,宗教与科学的接触也刺激宗教在现代社会不断加以修正而更加精致化。(二)以服务人类的生产实践需要,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因为,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水平以及人们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等不可避免的都影响着科学与宗教相互关系。关于科学与宗教对抗模式的根本弱点就是脱离人类生产实践的背景,把科学和宗教都看成了相对独立的实体,看成了两种实实在在的力量在对抗。而事实上,他们不过是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下展开的人类的智慧活动,各自包含了对人类认识的种种不同的表达,同一个人在这两种活动中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科学与宗教确有冲突的一面,但决不能因此就否定他们相互作用甚至是相互促进的另一面。客观认识二者
本文标题:论科学与宗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1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