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论美国当代新保守主义
论美国当代新保守主义【内容提要】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美国政坛上崛起了一股新保守力量,称为新型保守派。新型保守派对20世纪60年代的新左派、反正统文化运动深为反感,认为它们颠覆、破坏了美国的价值体系,动摇、削弱了美国的文明根基。作为早先的冷战自由派,他们认为自由派的国内政策扩大了政府权力,限制或侵犯了个人自由权利,而自由派的外交政策则背离了美国自由价值观,损害乃至玷污了美国作为自由世界领袖的形象。为了复兴美国传统自由主义的精神,新型保守派与现代自由派分道扬镳,他们批评和抨击现代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和确定美国的国内外政策走向。【关键词】新型保守派;自由主义;布什主义;美国式民主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美国政坛上出现了两支新保守主义势力,一支被称做新保守主义(newconservatism),以区别于传统保守主义;另一支被称做新型保守派(neo-conservatism),以区别于新保守主义。为了对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有一个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笔者就新型保守派做初步探讨。随着布什政府的下台,盛极一时的美国新保守主义终于淡出人们的视线。这场发端于上世纪中期,崛起于80年代并且在世纪初大展身手的政治思潮似乎开始徐徐退去。本文旨在分析新保守主义的思想渊源,揭示它与自由主义及传统保守主义的关联,说明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对美国的影响,进而分析它的未来走向。一、新保守主义的思想渊源(一)传统保守主义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兴起于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以后,其奠基者是英国学者埃德蒙·柏克。他在其不朽著作《法国革命论》中第一次提出了保守主义的原则。柏克认为,人的自由不是作为孤立的个体单独存在的,自由总存在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内,并且同传统、社会秩序、个人道德以及法律关系等紧密相连。柏克强调,“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智慧”非常重要,历史——或者更贴切地说作为一种传统——代表了一种排他性的经验,而所有一切的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这一基本的水平面上,历史的继承和发扬是民族传统的本质来源,同时这种经验通过纵向深入地发展与横向时间的推移,然后逐渐形成政治权利,而后者同时也通过这种政治上的历史发展获得新的活力。传统作为我们长期以来赖以存在的基础与习惯,其本身就是一种正确的方式。极端尊重传统与历史,这是柏克提出的保守主义的核心内容。保守主义者认为,时间并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而更大概念范畴的自由需要通过已有的制度来保障,因此保守主义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是抵制商业,希望保存现有社会制度,同时也包括教权主义与反对民众主权。因为欧美政治文化的同源性,保守主义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政治思潮自然地从欧洲传入北美。在美国,保守主义被赋予了更新的以及更狭隘的,但同样是更重要的概念。美国已故比较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在现有的体制遭受根本性攻击时,保守主义提醒人们某些制度存在的必要性,还有其存在下去的可取性。亨廷顿认为,当代的保守主义应与传统保守主义有所区别。我们可以将这种对制度的忠诚定义为一种对美国文化的归宿或者说认同。亨廷顿——包括一些当代的保守主义理论家包括约翰·奥沙利文、詹姆斯·拜纳姆——都认为,西方体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美国体制更是西方体制的杰出代表和典型体现。因此,维护和发展现在有的美国体制,并且抵制那些以自由主义名义向它发起的进攻成为美国保守主义者的价值取向。当代美国保守主义的两个关键就是:强烈反对各种自由主义思想,以保护西方文明为最根本目标。把传统西方文明作为根本的传统来维护,并且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这是这个时期保守主义的基本特征。传统保守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这近40年。这个时期的保守主义经历了起步,发展并且初具规模。期间著名的保守主义者包括哈耶克、拉塞尔·柯克、惠特克·钱伯斯、保罗·魏里奇、霍华德·菲利浦斯、里德·拉森等一批思想家、理论家及社会活动家。这一阶段保守主义运动的典型特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上创办刊物,为保守主义摇旗呐喊,同时成立思想库,积极传播保守主义思想使之为更多民众接受。著名的理论刊物包括巴克利创办的《国民评论》等,影响甚广;二是积极筹措资金,竞选公职,扩大自身的公众影响力,从而从更加广泛的层面来传播保守主义思想。这一期间成立了一大批保守主义的政治和政策组织,为1964年戈德华特竞选总统并为1980年里根最终当选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保守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大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一阶段的主旋律是对外反对社会主义主要是针对苏联,对内提倡遵从美国式的民主与文明,同时反对政府对企业的大规模管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共和党众议员克里斯·考克斯、《华尔街日报》主笔约翰·巴恩斯、“基督教联盟”前主席拉尔夫·里德及凯托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道格·班德尔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畅销书作者迪尼什·德索扎,著作《非自由主义教育》对这一时期保守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概括地说,这一阶段“他们所吟唱的是以‘爱国主义、反苏主义和自由企业’为主题的颂歌”。这个阶段主要特点是,组织形式上,保守主义者表面上更加宽泛,没有严密的组织,并各自为政。实际上,保守主义者互相呼应,都围绕着同样的主题在发出声音,体现了保守主义这一政治思潮在美国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正在走向新的突破。(二)古典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思潮古典自由主义同样源自欧洲。简单来说,古典自由主义可以划分为自然权利学说和自由市场经济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自然权利学说以洛克、霍布斯为代表,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主张人的自由,社会契约论是其核心理念和思想基础。自由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为亚当·斯密以及他的经典名著《国富论》,顾名思义,自由市场经济提倡经济的充分自由,主张政府要扮演“守夜人”的角色。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社会契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社会契约首先不是来源于对权利的认知,因此我认为,社会契约并不是或者说并不一定是像卢梭描绘得那么美好和一厢情愿。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社会中的人——对一切事物或者说是改造世界的所有合法性来源于人对物质资料——简言之是对物质世界的天然的、以生命名义当然的占有。这种当然的占有保证了人类一切改造世界活动的正义性。如果失去这个大前提,那么一切人类活动的合法性依据便荡然无存,而社会伦理也将全面崩溃。但问题是由于资源本身的稀缺性、不平衡性和人的欲望以及更多社会的因素,造成不可避免的资源“后天分配”。而长期的社会实践和人类活动证明,这种后天性的分配不能由先天性的自然权利进行分配,因此就需要一种新的权力——一种后天发生的、单向并且中立性的权力——来分配社会资源。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社会契约正是基于这种后天权利出现而达成的社会公众间的契约,即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资源的分配,大家不能行使部分先天权利而以社会契约的形式把它转交给公权力。权力——更重要的是公权力——的产生前提,意味着权力本身需要服务于权利。自由主义便是基于以社会契约为前提的个人主义而发展起来的。由此再回到上文自由主义的两个方面上来,自由主义在政治领域,强调限制政府权利,保障个人的自由,保障言论出版的自由,反对思想控制和威权政治,主张分权;在经济方面,主张自由经济,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认为“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在社会文化方面,主张思想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古典自由主义作为西方最主要的政治思潮,一直主导着西方政治文明的进程。自霍布斯和洛克以来,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政治伦理一直都是西方主导性的政治思潮,其间尽管发生了许多对自由主义主导地位的挑战,但这种挑战与其说是对自由主义的颠覆,毋宁说是对它的补充和完善。古典自由主义发展到20世纪,开始面临新的危机与挑战。最严重的危机发生在2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美国的自由主义者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个命题就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主义究竟是不是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危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出现了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较之古典自由主义,虽然两者都非常强调“自由”的重要性,但前者显然更愿意把自由放在一个整体——集体,社会,国家——来考虑。如何在大的自由里更好地找到或者说“找回”小的自由。新旧自由主义的区别,塞亚·柏林在《两种自由概念》中提出新自由主义是积极的自由主义,而旧自由主义则是消极的。前者指个人实现自主行动的能力和程度;后者指个人能够免于外在干涉而径自行动的范围。而在这个基础上更积极的自由主义观点是黑格尔意义上的积极自由观。它认为自由的首要意义就是拥有为了实现最优良的生活而采取行动的资源和机会,如果某些资源、能力或才能是有效地达成自我实现所必须的,那么拥有这些资源就必须被当作是自由本身的构成部分。由于在这一理念上的分歧,新旧自由主义的一个焦点矛盾就在于对政府角色的扮演问题上。古典自由主义认为,政府应当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反对政府大规模地干涉经济;而新自由主义认为,政府应该扩大干预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的作用,发挥国家和集体作为实现个人自由的工具作用。同时政府应该积极地建设福利型社会,把社会个体的自由与福利利用国家的公权力来实现,以期实现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并且更加有序和安全的个人自由。新自由主义提倡政府承担社会责任,替个体承担风险并且干预社会经济。经济危机特别是二战以来,新自由主义的主张逐渐为美国所广泛接受并且成为主流的政治思潮。主要原因有:一是自由市场在社会资源的调整上存在不可能自我解决的矛盾,新自由主义关于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主张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罗斯福新政”。新政大大地减少了自由市场的盲目性和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二是新自由主义的提出,使政府职能在监管国家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建设福利型社会,通过公权力实现资源的再分配,缩小了贫富差距,也缓和了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新自由主义的作用还在于,以国家或者说公权力的名义,打破了社会各阶层间的坚冰,以自由的名义使得公平——哪怕是相对意义上的——成为可能。三是新自由主义极大的凝聚了美国国内民众,国家处在一种有序的、积极的状态下,政府获得了民众前所未有的、空前的支持,社会处于稳定和繁荣的状态。二、新保守主义的政治实践(一)保守主义的发展和新自由主义的反思——新保守主义在曲折中前行1.前期新保守主义严格意义上来说,新保守主义包括newconservatism和neoconservatives。前者是指二战后萌芽、50年代“反省重构”、60年代蓄势待发、70年代“出击搏杀”、80年代称雄养威的保守主义势力;后者指滥觞于60年代、兴起于70年代、活跃在80-90年代、发威于世纪之交的保守主义势力。通常所指的新保守主义就是上述两类保守主义的统称。由于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下文我们将统称新保守主义对此进行讨论。新保守主义的源头在于对罗斯福“新政”自由主义政策的反对。上文在论述新自由主义时,详细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作为当时主流的政治思潮,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很好地解决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但保守主义者认为,政府权限的扩大势必威胁民众的自由。这是一个内部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即公权力的加强是建立在对个人自由的剥夺上。而如此来说,个人的空间势必遭到压缩。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经济危机和二战都要求美国政府极大地扩大权力,积极干预经济,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因次,保守主义的主张在当时而言并没有能影响到主流的政治思潮也即新自由主义。困境中的保守主义开始陷入矛盾的处境,一方面,对新自由主义的认同意味着保守主义丧失了独立的话语权——虽然从现在而言,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仍然不可分割——并且可能被同化甚至被吞并;而如果与新自由主义背道而驰,则意味着保守主义在当时的情形下将被彻底的边缘化。因此保守主义不得不寻求变革来解决困境。这种变革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新自由主义的解读,二是对古典保守主义的重构。对古典保守主义的“回归”以及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成了新保守主义诞生的必然前提。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的政治影响力与号召力开始逐渐减弱。主要的原因在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新自由主义对政府权力的扩大,开始实际侵蚀个体的自由主义精神。美国文化中赖以为基础的自由的声音
本文标题:论美国当代新保守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1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