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邓小平到景德镇考察瓷器发展历史和瓷业生产过程,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节过后,邓小平兴致很高,提出再出去走走,去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看看。随即,江西省委通知景德镇市委,邓小平偕夫人卓琳一行数人于2月7日去景德镇考察瓷器发展历史和瓷业生产过程。接到江西省委办公厅的电话后,景德镇市委、市革命委员会对接待工作极为重视,但如何接待尚不明确。时任市委副书记、市人武部政委的林治海打电话向省委办公厅请示。省委办公厅答复:称呼上应称“同志”或“邓老”,“要绝对保证邓小平及随行人员的安全。”因前不久邓小平曾去赣州参观考察,赣州有接待经验,于是景德镇有关同志又打电话给赣州地委,咨询有关接待方面等问题。考虑到邓小平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总书记(当时设中共中央主席)职务,市委、市革委决定按国家领导人的规格接待,并要求市交际处尊重他的饮食习惯,全力搞好生活服务工作。1973年2月7日,一辆灰色“吉姆”牌轿车驰离南昌,沿206国道向赣北景德镇疾驰。车上坐着邓小平、卓琳、邓榕、张仲仁(邓小平的妹夫,是一位档案干部)及司机5人。下午3时40分轿车进入景(德镇)波(阳)交界处的吕蒙渡。市委、市革委派市革委办公室副主任陈健、赵明前往吕蒙渡迎接。邓小平乘坐的轿车,在陈、赵乘坐的吉普车引领下,经昌江大桥,穿过沿河路、东方红大道,驶进市委、市革委交际处。交际处坐落在莲花塘畔,这里绿树成荫,曲径通幽,湖水清澈,环境十分清静优雅,是当时景德镇市条件最好的宾馆。交际处系砖木结构,1956年动工兴建,1958年建成投入使用,共四层。邓小平头戴瓜皮帽,身着灰色中山装,脚穿皮鞋,拄一根手杖,健步走下车来。在此迎候多时的市委副书记、人武部政委林治海,市委副书记李可时,市革委办公室主任卢振家,市交际处负责人方金生等,热情地上前向他问好。邓小平微笑着与大家一一握手、问好。在从交际处门口进入二楼时,邓小平看见一楼大厅两边分别设置了二组装饰橱窗,里面摆放了不少造形迥异、色彩斑斓的艺术瓷,便停下脚步,凑近看了看。方金生介绍说,这些瓷器都是从各厂挑选来的,供住宿的客人观赏。邓小平很感兴趣,说:“这个东西好。”在二楼会议室,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市领导对邓小平说,非常欢迎邓老来景德镇参观,并征求他对这次参观日程安排的意见。邓小平说:“毛主席要我回北京之前,在江西看一看。景德镇很有名气,我小学念书时就知道,这回要好好看看。”卓琳说:“邓小平是第一次来景德镇,主要是体验生活,想看看规模较大,生产恢复快点的工厂,了解一下生产情况。”市领导经过商议,安排几家各具特色、且规模较大的瓷厂让他参观考察,分别是:以生产青花玲珑瓷为主的光明瓷厂、以传统瓷雕为主的雕塑瓷厂、以粉彩艺术瓷为主的艺术瓷厂、以高白釉日用瓷为主的为民瓷厂、以釉下彩瓷为主的红旗瓷厂、以青花瓷为主的人民瓷厂、以高温颜色釉瓷为主的建国瓷厂、以新彩日用瓷为主而且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宇宙瓷厂,综合反映中国历代制瓷历史的景德镇陶瓷馆。随后,市委、市革委电话通知各有关瓷厂,称近日有重要来宾莅临厂里参观,务必做好接待、安全保卫和环境卫生工作。学生时代,邓小平在课堂上经常听先生讲中国地理,讲景德镇的瓷器,留下深刻的记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虽然在江西战斗、生活过,但戎马倥偬,无暇到景德镇造访。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两次到庐山开会,也因公务繁忙,与景德镇擦肩而过。在江西三年之久,失去自由,也难以成行。“梦里寻它千百度”,此次复出回北京之前,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表示“这回要好好看看”,对景德镇这座历史古城的敬仰慕名之情,溢于言表。当晚,邓小平夫妇下榻交际处202室,女儿邓榕住204室。张仲仁及司机亦同住二楼。晚餐的时候到了,市委、市革委负责人尽地主之谊,在二楼会议室用屏风挡一下,临时当作餐厅,盛情款待邓小平一行。邓小平是四川人,口味重,偏爱辣,按照他的饮食习惯,烤猪肉、狗肉等菜肴多放了些辣椒壳、辣椒粉。邓小平喜爱喝酒,特别喜爱喝贵州的茅台酒、绍兴的黄酒,在新建县三年多的时间,喝茅台酒困难,就喝当地最便宜的酒,有时夫妇自己酿米酒。席间,上了茅台酒,大家纷纷举杯向邓小平敬酒,祝愿他身体健康,在景德镇参观考察圆满顺利。闲谈间,邓小平讲到他年轻时曾在瑞金县任县委书记的往事;作为党的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他还说家里没有瓷器用了,回北京前,买一点家用,再送一点给老乡。与“半个老乡”亲切闲聊8日清晨,交际处女服务员罗文英到邓小平住的202室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小罗轻轻敲了房门,走进室内。邓小平坐在藤椅上正在看《人民日报》,桌子上放着几张近期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报,一包中华牌香烟。见服务员进来,便放了手中的报纸,微笑地对她说:“辛苦你了。”小罗礼貌地对邓小平说:“打扰您了。”于是开始整理被褥。邓小平夫妇出行住宿习惯自带枕巾、被单等床上用品。此次来景,自带了有花朵图案的鸭绒被。邓小平说:“老妈子(指卓琳)已经铺了。”小罗又打来清水将茶杯一一清洗,邓小平说:“这些(青花)茶杯很漂亮。”来到景德镇,邓小平心情愉快,话也多了起来。问:“你是景德镇人吗?”小罗回答:“不是。”又问:“你是哪里人?”小罗回答:“我是九江人。”“那我们是半个老乡。”邓小平打趣道。邓小平称自己是半个江西人,是有历史渊源和现实缘由的。1931年2月,邓小平率红七军转战粤赣进入湘赣根据地的崇义县,由于江西敌情尚不严重,他在此告别红七军战友,转道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同年8月,邓小平与夫人金维映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任瑞金县委书记;1932年5月,调至会昌,不久,任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书记,以后,又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机关《红星》报主编等职。由于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军事转移。1934年10月,邓小平告别于都,告别江西,告别中央苏区,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曾数次来到江西。1959年8月在庐山出席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8月在庐山出席中央工作会议。到1969年10月18日,林彪发布“一号令”,邓小平被贬往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监督劳动,一呆就是三年之久,在他充满离奇坎坷的革命生涯中,有长达八年的岁月是在江西度过的,在他的情感世界中,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半个江西人。接着,这一老一少继续攀谈。问:“你读过几年书?”小罗回答:“我是中专毕业。”邓小平和蔼地笑了笑,说:“那你是个秀才。”简短的对话,道出了邓小平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肯定这窑变是国宝2月8日上午9时,邓小平一行驱车来到坐落在莲社路的景德镇陶瓷馆。该馆是1953年由中央文化部拨款建造的,1954年1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馆最早,规模较大,藏瓷丰富的一所陶瓷艺术专业性博物馆。陪同邓小平一行参观的是时任市委副书记的李可时,市革委办公室主任卢振家,陶瓷馆负责人张松涛、黄云鹏等,在门口迎候并引领邓小平一行进入馆内展区。担任讲解任务是年轻的女讲解员胡雅蓓,卓琳对小胡说:“你讲解时靠近他一点,他耳朵的听力有点不太好。”胡雅蓓点头称是。邓小平一边认真听讲解,一边一个橱窗一个橱窗仔细地看,仿佛走进神奇的陶瓷王国、艺术的殿堂。当小胡讲到“三阳开泰”颜色釉花瓶是寓意“吉利”时,引用了一句古诗:“三阳开泰运,五湖转新机”,象征旭日东升,吉祥如意。邓小平很欣赏,称赞道:“这窑变是国宝!”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是高岭土与火焰的结晶,变化成鬼斧神工的艺术品,传达人的思想情感。邓小平对景德镇生产出如此神奇的产品,给予高度的评价,称之为“国宝”。参观前后约90分钟,邓小平对胡雅蓓口齿清楚、语速适中的讲解感到满意,不时地微笑点头。考虑到邓小平听讲解站立的时间较长,又年近七旬,陶瓷馆负责人在二楼会议室,请邓小平一行喝茶、稍事休息。临走之时,市委领导为表示对邓小平的敬意,代表景德镇人民将“三阳开泰”这个吉祥物赠送给他,以表达瓷都人民吩邓小平即将复出工作寄予的无限依赖和欢欣鼓舞之情。人们热情企盼着邓小平早日走上工作岗位,为民造福。仔细察看生产工艺同日上午10时50分,由李可时、卢振家陪同,邓小平一行驱车驶入艺术瓷厂厂区。迎接邓小平一行的是时任厂党委副书记的秦宪波等人。秦宪波向邓小平介绍道:艺术瓷厂是1958年创建的国营企业,以生产粉彩瓷为主。下设彩绘、烧炼、包装等5个车间,现有职工2000余人。当时彩绘车间有100多个技工在画瓷,邓小平仔细地观看几位老艺人画瓷。秦宪波说:这些老艺人在七八岁、十几岁就开始学习画瓷技术,经验丰富、技艺精湛。创作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性,深受用户的欢迎。“文化大革命”初期,厂里大批技术人员,被迫离开工作岗位,下放农村,艺术瓷厂画粉彩的艺人由968人减少到140人。1972年以来,陆陆续续为老艺人落实政策,一部分艺人回到艺术瓷厂技术岗位。厂里名人名作主要有:毕渊明的老虎,叶冬青的龙凤,王鹤林的梅花,余文襄的雪景,赵甫仁的紫藤、花鸟,赵惠民的仕女,吴康的裸体,邓肖雨的藕、荷花,王隆夫的人物等。陶瓷产品主要通过上海港出口东南亚,颇为畅销。1972年产值100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邓小平虽然没有发表观感,但通过仔细察看,对“手成形、火成质”的陶瓷工艺有了感性认识。一个小时后,邓小平一行结束参观,离厂返回交际处。充分肯定传统产品的生产下午2时许,邓小平一行抵达市雕塑瓷厂。该厂主管生产的革委会副主任朱焕堂在门口等候。陪同参观的陈健,向邓小平介绍了朱焕堂的职务。邓小平与朱焕堂亲切地握手。在厂行政楼的会议室,朱焕堂向邓小平汇报了工厂概貌和生产情况,他说:工厂创办于1956年,是全市唯一的主要集中生产雕塑瓷的工厂,为四大集体所有制企业之一,产品远销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文革”中的头几年,破“四旧”,砸烂“封、资、修”,“瓷器无用论”、“瓷器不能打仗”等谬论盛行,许多陶瓷珍品被打碎,连生产模具也被砸掉了,陶瓷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邓小平听了心情很沉重,许久没有说话。接着参观了陶瓷成型车间。当他看到“游水鸭”坯时,就问:“这东西有人要吗?”朱焕堂回答:“是外国人订的货。”邓小平满意地“啊”了一句。又问:“它能浮起来吗?”答:“烧成了瓷器可以浮起来。”接着到彩绘车间参观,在走台阶时,同时的朱焕堂准备搀扶邓小平,卓琳说:“不要扶,他能走。”多年后,工人们议论说,邓小平近七十,又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折磨,还有这么健康的身体真是党和国家的荣幸。他看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以及观音、罗汉等瓷雕产品,不解地问:“这个又可以搞了?”朱焕堂随即汇报了周总理的指示:“不能把我们的观点强加给外国人,只要外国人需要,我们可以适当生产一些。”并向邓小平说明恢复一部分传统产品是经文化部审查批准的。邓小平听后用肯定语气说:“是可以嘛。”可见,邓小平与周恩来的对外开放思想一脉相通,他们在那艰难的岁月里,都在思考,寻找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发展道路,初步孕育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在该厂美研室参观时,卓琳对新产品“玉兰花”台灯给予很好的评价。厂领导为表示对邓小平夫妇的敬意,特意选了两个色彩鲜艳的“玉兰花”台灯赠送给他们,上车时被邓小平发现了,他坚持不要,后来卓琳出面付了钱才同意带上。下午3时,在市为民瓷厂参观考察时,邓小平拿起一个高白釉茶杯说:“中国的瓷器还是景德镇的名气大。”“景德镇很好,特别是瓷器很漂亮。”对有着千年历史的景德镇制瓷业给予高度评价。在一个车间,一个工人认出了来参观的人是邓小平,感到非常意外、惊喜,不禁喊了一声“邓小平”,在车间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关心工人的生活情况9日上午9时,邓小平一行5人驱车前往光明瓷厂参观考察。时任市委副书记的李可时,光明瓷厂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洪明发陪同,参观考察了手工车间、四车间机压成型生产和煤烧隧道窑。洪明发首先向邓小平一行介绍了厂情厂史。邓小平在光明瓷厂参观时,不仅考察了生产情况,还详细询问第一线生产工人每月工资是多少,十分关心陶瓷生产工人生活。在邓小平离厂时,各车间的工人闻讯从四面八方涌来,几百人挤满通道,汽车无法再往前开。这时,邓小平风趣地说,群众不知“刘邓路线”人物是什么样的人,让他们看看吧。他走下汽车,面对群众,兴奋地向大家招手致意,大家热烈鼓
本文标题:邓小平到景德镇考察瓷器发展历史和瓷业生产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1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