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读书笔记班级:13级劳动与社会保障班姓名:徐雅卿学号:1312043037本书是是描写十六世纪伊丽莎白统治时期后半叶英国社会状况的一本著作。作者署名为S.W。关于作者是谁,后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猜测时间和考证时间。根据优雅的文笔和对话体,有人认为是威廉莎士比亚,还有人认为威廉斯塔福德。最后根据拉蒙德的考证分析和国内的一般看法,此书作者被认定为约翰黑尔斯。全书为对话体,参加对话的角色有制帽商、庄稼人、商人、博士和爵士五位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其中,博士的话代表了作者的意见,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我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我想更加了解外国关于公共福利的思想,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然后借用他们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加以运用。全书的结构分为三层,即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表述了人们对当时英国出现的一些现象,如物价上涨、圈地运动的不满,以及就他们遭受的不幸原因相互埋怨。第二次对话是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三次对话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第二次对话为例,他们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分析了物价上涨的原因。庄稼人认为是绅士们大幅度地提高了低价,而爵士却说是被迫提高地租的,因为他们必须以高价买进一切东西。博士认为圈地的事具有一人得利,多人受害的性质。所以,如果制定了一项约束把可耕地变为牧场的法律,那些仍在研究如何获取最大利益的人势必千方百计钻那项法律的空子。如果圈地和大规模放牧的行动是任何物品涨价的原因,那么一定主要是在小麦方面。过去的三、四年间由于小麦丰收,因而价格低廉。但如果那几年小麦中有中等的收成,那么小麦就会像其他物产一样价格上涨了。所以要使从事畜牧业的收益同依靠耕作得来的收益一样增长的不多或使从事耕作所得的利益和以前一样靠畜牧业得来的利益一般多,才能改善这种物价上涨的局面。关于圈地运动,爵士认为圈地是有益而无损于社会福利的,因为共同使用土地的佃户不如各有其一部分时显得那么出色。个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这句话有一定的正确性,因为从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出发,人们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去生产经营这块土地。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里的圈地运动发生在当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他们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分离,这就是剥削。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工人的积极性下降,由这些衍发出来的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这些都对社会再生产有害无利的。全书的核心思想是重商主义。具体表现在:第一,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的真正财富。作者花了较大的篇幅来说明金银才是一国的真正财富,以至于我在看这部分的内容时感觉自己看的不是探讨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问题而是研究货币起源。博士解释金银比其他金属更具有价值的原因,即依稀为贵,以及柔韧性、色泽等自然属性。作者反对发行不足值的劣币,因为在他看来,“既然我们的硬币质量低劣,改变了模样,外国人就伪造了我们的硬币,设法把大批大批的伪币运到这里来脱手,既换取我们的硬币又换取我们的主要商品”。他还主张发展农业,把多余的粮食运往国外以换取大笔钱财。第二,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利润是在商品流通中由于贱买贵卖而产生的,国内贸易对财富有增无减。关于这一点我无法认同。贱买贵卖的确是可以得到利润,但是利润并不是在商品流通中产生的,而是在生产中产生的,我比较认同马克思所说的利润实质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产生的,流通中的利润只是产业资本家把一部分利润让渡给职能资本家并不是产生的。而且无论是否国内贸易还是国外贸易,都能带来财富的增加。财富的增加是以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为依据的,并不是对外贸易量决定的。所以,从这一点上又反映出当时英国盛行的重商主义的思想。第三,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只有出超才能使金银出口,杜绝本国财富外流。关于这一点的思想对于我们现在还试用。以前的中国是个出口大国,靠出口拉动经济经济增长。国内生产的产品都外销而不是国内国民自己消费,近年来国家提倡经济发展要从充满风险的外向依赖型经济向稳定的内需型社会转变、从依靠低劳动成本优势向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与科技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转变。第四、提倡保护关税,使用本国产品,发展本国加工工业。他提出,即使有的商品本国生产的比进口的成本高,也应该买本国的。因为即便以低价向外国人购买,不管多少收益都会流向外国,对于我们来讲都是一项损失,而在本国购买,不论多大的收益从一个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个人的手里还是保留在国内的。个人不是很赞同这个观点。从微观来说,财富的确都保留在国内,但是这个国家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如果能用低价购买外国的产品,而把那些钱用于投资我国较发达的产业,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外销,也许对于这个国家来讲财富增加的更多。此外,如果国家鼓励这项行为的话,那么会造成公民积极性下降,没有动力提高创新能力,生产力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经济衰退。总体来说,这本书关于当时英国社会出现的一些物价上涨等原因分析的很详细并且在本书的第三次对话中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解决办法。但是可能由于这本书是由外文翻译过来的,而且两国的文化不同,所以本书中还有一些疑惑需要经过反复推敲才能弄懂。
本文标题: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1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