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葡萄病虫害教案-霜霉病白粉病
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工程系-1-葡萄病虫害教案授课章节名称第二节葡萄病害授课讲次第讲授课班级生物技术授课方法课堂讲授学时2学时知识目标1、掌握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黑豆病的发病症状2、掌握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黑豆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能力目标1、识别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黑豆病的发病症状2、会根据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黑豆病的发病规律,采取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教学重点1、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黑豆病的发病症状2、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黑豆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教学难点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黑豆病的发病规律。教学参考资料葡萄病虫害校本教材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工程系-2-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复习导入讲授新课1、葡萄昆虫容易发现,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2、所学害虫特征葡萄害虫目前在西北地区相对较少,但病害发生严重,2012年8月30日银川地区大雨,降雨量117mm,造成霜霉病大发生,黄羊滩、暖泉等一些地方绝产。1、葡萄霜霉病(1)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新梢、卷须、叶柄、花序、果柄和幼果。叶片受害,在叶面上产生边缘不清晰的水渍状淡黄色小斑,随后渐变淡绿至黄褐色多角形。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叶枯焦,早期脱落。嫩梢受害,初生水渍状,天气潮湿,病斑上产生稀疏的霜霉状物,后期病组织干缩,新梢生长停止,弯曲枯死。卷须、叶柄、幼花序有时也能被害,其症状与新梢相似,于病部产生霜霉;如若早期侵染,则最后变褐、干枯及脱落。幼果受害,病部褐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状霉层,软腐,但在果粒表面很少产生霜霉,萎蔫后脱落。果实着色后不再被侵染。果园低洼,植株过密,棚架过低,枝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时,则发病较重。(2)病原葡萄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Plasmoparauiticola(Berk.dtCurtis)Berl.EtdeToni.侵染所致。该菌为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3)发生规律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在暖冬地区,附着在芽上和挂在树上的叶片内的菌丝体也能越冬。其卵孢子随腐烂叶片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左右。翌年春天,气温达11℃时,卵孢子在小水滴中萌发,产生芽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的绿色组织上,由气孔、水孔侵入,经7—12天的潜育期,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孢子囊通常在晚间生成,清晨有露水时进行侵染,没能侵染的孢子囊暴露在阳光下数小时即失去生活力。孢子囊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3--28℃,最适宜温度为15℃;孢子囊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1℃,最适宜温度为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24℃。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均需有雨水或露水时才能进行。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感病程度不同,欧亚品种群的葡萄易感病,欧美杂交品种较抗病,美洲品种较少感病。葡萄霜霉病一般多于7月份开始发生,7月中、下旬发病渐多,8-9月为发病盛期。但在5-6月份低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于6月中旬也可以开始发病。(4)发病条件5min案例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工程系-3-①气候条件:该病发生的轻重与否,与气候条件的关系非常密切。总的来说,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于发病,在春、秋两季少风、多雾、多露、多雨的地区葡萄霜霉病发病比较严重。②果园条件:果园低温高湿,植株和枝叶过密,棚架过低,通风透光不良时,发病较重。③品种:在栽培品种中,一般美洲系统葡萄较抗病,欧洲系统的葡萄比较易染病。葡萄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形态学等方面的因素。④空气高湿与土壤湿度大,利于霜霉病的发生。降雨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因子。(5)、防治方法①彻底清除落叶细致修剪,剪净卷须、病枝、病果穗,并将其清除于设施外或深埋,以减少病原。②选用无滴消雾膜做设施的外覆盖材料.并在设施内全面积覆盖地膜,降低其空气湿度和防止雾气发生,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③调节室内的温湿度特别在葡萄坐果以后,室温白天应快速提温至30℃以上,并尽力维持在32--35℃,以高温低湿来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孢子的萌发侵染。下午16时左右开启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使夜温维持在10--15℃,空气湿度不高于85%,用较低的温湿度抑制孢子囊和孢子的萌发④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对果穗的侵染。⑤药剂防治发芽前地面、植株细致喷布3—50Be石硫合剂+100倍五氯酚钠药液,铲除设施内的病原菌。发芽后每10天左右细致喷布1次杀菌保护剂,或点燃灭菌发烟弹或熏蒸剂。具体用药可采用200—240倍少量式波尔多液、或27.12%铜高尚悬浮剂(300—400倍液)、或30%绿得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绿乳铜(800倍液)等。以上药液应与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80%代森锰锌、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700倍液)、72%霜露速净(600倍液)等药液交替使用;或与克露发烟弹、克霜灵发烟弹、百菌清烟熏剂等交替使用。注意药品使用时,不可用同一品种药品连续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为提高葡萄的抗逆性与防治效果、增加产量,喷洒非碱性农药时,可掺加600倍“天达—2116”或1000倍旱涝收。2、葡萄白粉病(1)为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及果实等部位,以幼嫩组织最敏感。葡萄展叶期叶片正面产生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黄色或褪绿色小斑块,病斑正反面均可见有一层白色粉状物,粉斑下叶表面呈褐色花斑,严重时全叶枯焦;新梢和果梗及穗轴初期表面产生不规则灰白色粉斑,后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状或不规则的褐斑,可使穗轴、果梗变脆,枝梢生长受阻;幼果先出现褐绿斑块,果面出现星芒状花纹,其上覆盖一层白粉状物,病果停止生长,有时变成畸形,果肉味酸,开始着色后果实在多雨时感病,病处裂开,后腐烂。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工程系-4-(2)病原称葡萄钩丝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闭囊壳直径84-100微米,附属丝10-30根,多隔膜,顶端卷曲。子囊4-6个,椭圆形,大小50-60×25-35微米,子囊孢子4-6个,椭圆形,大小20-25×10-12微米。无性阶段称托氏葡萄粉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3)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受害组织或芽鳞内越冬,第2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穿透表皮进行初次侵染,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干旱的夏季和温暖而潮湿、闷热的天气有利于白粉病的大发生。一般6月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发病达盛期,9~10月份停止发病。(4)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秋末彻底清除病叶、病果、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在生长期要及时摘心、绑蔓、除副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喷磷酸二氢钾和根施复合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②药剂防治a、在葡萄芽膨大而未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b、6月开始每15天喷1次波尔多液,连续喷2~3次进行预防;c、发病初期喷药防治,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喷雾,10%苯醚甲环唑1500倍喷雾、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3000倍液,200/0三唑酮·硫(三唑酮·硫磺)悬浮剂2000倍液。3、葡萄黑痘病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俗称“鸟眼病”,我国各葡萄产区都有分布。在检、夏季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病甚重,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发病症状黑痘病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叶片:开始出现针头大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后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色,直径1~4毫米。干燥时病斑自中央破裂穿孔,但病斑周缘仍保持紫褐色的晕圈。叶脉:病斑呈梭形,凹陷,灰色或灰褐色,连边缘暗褐色。叶脉被害后,由于组织干枯,常使叶片扭曲,皱缩。穗轴:发病使全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果梗患果实:绿果被害,初为圆形深褐色小斑点,后扩大,直径可达2~5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外部仍为深褐色,而周缘紫褐色似“鸟眼”状。多个病斑可连接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小而酸,失去食用价值。染病较晚的果粒,仍能长大,病斑凹陷不明显,但果味较酸。病斑限于果皮,不深入果肉。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乳白色的粘质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团。新梢、蔓、叶柄或卷须:发病时,初现圆形或不规则小斑点,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工程系-5-以后呈灰黑色,边缘深褐色或紫色,中部凹陷开裂。新梢未木质化以前最易感染,发病严重时,病梢生长停滞,萎缩,甚至枯死。叶柄染病症状与新梢上相似。(2)病原葡萄黑痘病病原菌是葡萄痂囊腔菌[sinoeampelina(deBary)Shear],属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为葡萄痂圆孢菌[Sphacelomaampelium(deBary)],属半知菌亚门。病菌的无性阶段致病。有性阶段病菌很少见。病菌在病斑的外表形成分生孢子盘,半埋生于寄生组织内。分生孢子盘含短小、椭圆形、密集的分生孢子梗。顶部生有细小、卵形、透明的分生孢子,大小4.8~11.6微米×2.2~2.7微米,具有胶粘胞壁和1~2个亮油球。在水上分生孢子产生芽管,迅速固定在基物上,秋天不再形成分生孢子盘,但在新梢病部边缘形成菌块即菌核,这是病菌主要越冬结构。春天菌核产生分生孢子。子囊在子座梨形子囊腔内形成,尺度为80~800微米×11~23微米,内含8个黑褐色、四胞的子囊孢子,尺度为15~16微米×4~4.5微米。子囊孢子在温度2~32℃萌发,侵染组织后生成病斑,并形成分生孢子,这就是病菌的无性阶段。(3)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蔓、病梢等组织越冬,也能在病果、病叶痕等部位越冬。病菌生活力很强,在病组织可存活3~5年之久。第二年4、5月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发芽后,芽管直接侵入幼叶或嫩梢,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25℃左右的温度和比较高的湿度。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40℃,最适为30℃。潜育期一般为6~12天,在24~30℃温度下,潜育期最短,超过30℃,发病受抑制。新梢和幼叶最易感染,其潜育期也较短。(4)发病条件黑痘病的流行,和降雨、大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有密切关系,尤以春季及初夏(4~6月)雨水多少的关系最大。多雨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和萌发侵入;同时,多雨、高湿,又造成寄主幼嫩组织的迅速成长,因此病害发生严重。天旱年份或少雨地区,发病显著减轻。黑痘病的发生时期因地区而异。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园往往发病较重。栽培管理不善,树势衰弱,肥料不足或配合不当等,都会导致病害发生。特别是对冬季果园卫生工作不重视,园内遗留大量的病残体,则为病菌越冬和第二年的传播创造了条件。(5)预防措施①速净按5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②轻微发病时,速净按300—5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速净按3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③苗木消毒常用的苗木消毒剂有:a.10~15%的硫酸铵溶液;b.3~5%的硫酸铜液;c.硫酸亚铁硫酸液(10%的硫酸亚铁加1%的粗硫酸);d.3~5度波美的石硫合剂等。方法是将苗木或插条在上述任一种药液中浸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工程系-6-泡3~5分钟取出即可定植或育苗。④彻底清园冬季进行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然后集中烧毁。再用铲除剂喷布树体及树干四周的土面。常用的铲除剂有:a.3~5度波美的石硫合剂;b.80%五氯酚钠原粉稀释200~300倍水,加3度波美
本文标题:葡萄病虫害教案-霜霉病白粉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2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