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黍稷粟麦稻猪马牛羊鸡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经营方式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民间俗语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农业的起源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三、不利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白虎通》卷二阅读上述材料,说说神农氏在中国古代农业中有怎样显赫的地位?——神农氏又称炎帝,开拓了古代中国的农业,成为传说中农业的始祖。二.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事业的发展)1.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2.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1)原始阶段:“刀耕火种”(西汉,南方地区火耕水耨)火耕是使用火去除掉森林来使得这样获得的空地变成耕地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它是一种非常老的技术,人类使用这个技术来从将森林改变为耕地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古代的人使用轮耕的技术,当一块耕地的营养被耗尽后,这块耕地就被荒芜不用了。农人开辟一块未被使用的原始森林作为耕地。词目火耕水耨发音huǒgēngshuǐnòu释义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出处《史记·平淮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1.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1)原始阶段:“刀耕火种”(西汉,南方地区火耕水耨)2)春秋战国:牛耕铁器的出现石锄骨耜磨制石斧凹形铁锄1.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1)原始阶段:“刀耕火种”(西汉,南方地区火耕水耨)2)春秋战国:牛耕铁器的出现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汉代:曲柄锄和大镰)4)东汉时期:一牛挽犁取代耦犁耦犁一牛挽犁1.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1)原始阶段:“刀耕火种”(西汉,南方地区火耕水耨)2)春秋战国:牛耕铁器的出现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汉代:曲柄锄和大镰)4)东汉时期:一牛挽犁取代耦犁5)唐朝:曲辕犁曲辕犁2、水利建设传说英雄:东汉治理黄河:东汉王景等大禹治水早期文献:战国工程《河渠书》《沟洫志》都江堰(李冰)郑国渠(郑国)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汉代水利:关中人民“井渠”三、不利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赋税:2、土地兼并1、繁重的赋役“泰半之赋”徭役:水利、交通、国防、城市、宫室、陵墓等工程建设社会动荡统治危机政府:税收减少农民:破产暴动兵役:征战、戍边、守地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普遍富者兼地数万里,贫者无容足之居。--唐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宋以后2、土地兼并探究:小农经济有何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1、分散性:2、封闭性:3、落后性:4、脆弱性: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奴隶社会(商周)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1、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有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私有制③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④贵族土地所有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土地高度集中B、赋税繁重C、力役沉重D、贫富分化严重3、中国古代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人头税B、农户交纳的赋税C、土地税D、茶税4、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5、汉代开始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有①曲柄锄②大镰③耦犁④一牛挽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自给自足B、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D、封建政府经常纵容地主兼并土地关注现实—今天的“三农”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005年12月29日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一是科学技术水平(工具);二是劳动者的智力因素;三是管理水平;四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都江堰郑国渠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连接泾水和洛水,灌溉关中平原。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竖进愈浅,间距也愈短,约有10米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井渠法东汉王景治黄黄河在河套平原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你如何解读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泰半之赋秦代收“泰半之赋”,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悯农诗唐·李绅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3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