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经济
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基本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培养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发展要求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说明复习时应依据“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这一目标来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神农’的传说”、“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二目为课外阅读内容。重点: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课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复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白虎通》卷二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自己了解的历史知识,想一想: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神农”为什么有特殊的地位?农业的始祖。中国古史中“神农氏”,“尝百草”、“播五谷”和“种粟”,正是原始种植业发生时的人物。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神农氏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为了使农业经济得以确立,要有相应的工具的创造,反映在传说中就是神农氏创制斤斧耒耜,“以垦草莽”。所谓“神农氏”的传说,正是这一时代中国农业的反映。可见:?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3.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思考: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二)农业的发展5.农耕格局:黄河流域——种植粟、麦;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①气候不同;②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①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②耕作方式的演进与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1.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原始社会——夏商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青铜铲春秋战国开始战国铁口犁汉代铁犁铁镰曲柄铁锄a.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生产工具的演变:牛耕、铁制农具;c.牵引动力:人力-畜力-水力;d.材质:石、木→青铜→铁;e.工艺:打制→磨制→冶炼、铸造;f.方式:群体协作到个体家庭“男耕女织”。①特点:②表现:a.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b.距今七八千年前:“石器锄耕”(“耜耕”)。c.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少量使用。d.春秋战国:中原地区铁犁牛耕出现与推广,中古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e.汉代:牛耕在全国逐渐普及(二牛抬杠、一牛挽犁);f.唐代:发明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战国策·赵策一》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秦赵临战,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思考:平阳君赵豹认为秦国强大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原因之中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哪一项?“二牛抬杠”,也即“耦犁”。一牛挽犁《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时期后期,人们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思考: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说明春秋时期牛耕出现并得到推广。a.平阳君赵豹认为秦国已经推行牛耕,发展水上运输,作战勇猛者都得到最高的封赏,国家法令严厉,行政效率很高,这样的国家是难以战胜的。b.最主要原因是“以牛田”。③评价: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标要求)土地公有制。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国有制(实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概况:瓦解原因:根本: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以鲁国为代表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有利于垦荒、提高农业产量;但不利于技术革新。③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a.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b.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c.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3.兴修水利:农业的血脉千百年来,中国农民长期在恶劣自然条件即“旱”与“涝”的双重威胁下艰难劳作。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满足社会温饱需求并得以缓慢进步的基本保障。故这方面的中古史志非常多。大禹治水。①传说英雄:②著名工程a.战国时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郑国在秦国修郑国渠。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灵渠。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b.秦:c.两汉:d.隋:e.唐朝:f.明清:改进灌溉工具。探究: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的极端贫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惟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请发表你的看法。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阶级分析法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此外历史调查法、历史比较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很多:a.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b.中国古代战乱频繁;c.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d.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e.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坎儿井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东汉王景思考: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又名《悯农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后,你会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地主和农民是两个基本阶级,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农民没有土地,是被剥削阶级,所受压迫非常严重。残酷的土地兼并会使大量的小农破产。由于农民是劳动者,进行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革新,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4.本质反映: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反映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而促进这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故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探究: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是什么?(三)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a.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b.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c.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d.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探究: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农民的赋税成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奠定了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故封建王朝都要向农民征收比率和数额不同的赋税。①原因:②种类:古代赋税有田租、户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及杂税。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汉书·食货志》:(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人民)衣牛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结合材料和秦朝相关史实,思考:封建统治者的赋役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局势的关系。赋税繁重,超过社会承受能力,导致民不聊生,甚至天下大乱。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封建自然经济。自耕农破产,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与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①根本原因:②危害:③解决措施:a.封建国家改革,抑制兼并——都未能成功(地主阶级是统治基础);b.农民起义,要求平均土地——如明末李自成(均田免粮口号)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5.赋役繁重、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激化,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6.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7.历朝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4.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注:小农经济铁犁牛耕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1.形成条件:2.发展的原因:3.阻碍:4.影响: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②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③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本文标题: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3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