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黄陂六中王红胜教材背景分析:从知识的安排上,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多的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本节第一课时是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开始,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时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讨论铝、镁、铜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其相关现象,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部分是介绍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的情况;第三部分是介绍铝箔在空气中加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初中有关金属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知识(2)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3)通过实验掌握钠和铝与氧气反应的有关化学知识(4)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方法。过程与方法:体验钠的性质实验探究;掌握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和记录;通过实验对性质的推理与猜测;通过对钠和铝的性质研究提高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教学重点:本课时的重点是理解钠与空气反应的产物的不同和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养成;化学探究能力的养成.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实验法教具:药品:固体钠铝箔仪器:酒精灯镊子小刀三角架泥三角坩埚卡片: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五千年前,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铜制品、铁制品的大量使用,金属在人类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属和它的化合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例如: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具有金属的通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高温可以燃烧,而氧化铝却耐高温,为什么呢?本章我们就来讨论它们的性质。板书: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图片展示:1.几种金属制品2.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3.金属之最【思考与交流】:1、金属的物理通性?生: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性良好的延展性和机械加工性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2、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3、图3-2是一些化学反应的照片,请分析这些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生:(思考与交流)金属可与非金属、盐、酸等发生化学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2Mg+O2=====2MgOCu+2AgNO3===Cu(NO3)2+2AgMg+2HCl====MgCl2+H2↑4.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他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3名学生黑板上画)总结: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置换出来2.钠、镁、铝它们最外层是1-3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推进新课: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指导学生做实验3-1】:提问:1、通过实验的观察,你能不能简单描述出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呢?2、放置一会儿,新切开的钠表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生: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质软。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比水的沸点低;是电和热的良导体。新切开的钠表面放置一会儿,逐渐变暗。师:对,新切开的表面逐渐变暗,是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氧化钠。板书:4Na+O2===2Na2O师:如果将钠在空气中加热,会有怎样的实验现象呢?【指导学生做实验3-2】:提问:钠在空气中燃烧有哪些实验现象呢?生:钠先融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圆球,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生成的固体呈淡黄色。师:对,生成的淡黄色固体是Na2O2板书:2Na+O2======Na2O2(淡黄色)师:对比实验3-1和3-2.能得到什么生: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师:活泼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层。所以,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容易些。铝的情况如何呢?【科学探究】:(两个科学探究)提问:从这两个科学探究中,可以得到怎么样的结论呢?【并思考】:1.为什么融化的铝不滴落,白色物质是什么?2.金属膜的存在对金属制品的防腐有什么作用?生:(通过科学探究,思考和周边的同学讨论,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以下的结论):铝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使铝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刚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很快又形成了一层新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是Al2O3,能耐高温(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由于氧化膜的存在使得融化的铝不滴落,金属膜的存在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板书:4Al+3O2======2Al2O3【进一步思考】:1.将切开的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哪些现象?最终得到什么物质?生:现象①变暗②变成白色固体③表面形成溶液④变成白色固体⑤变成白色粉末最终为点燃点燃点燃Na2CO32..铝、镁比铁活泼,为什么铁比铝、镁更易生锈?3.大家家里的铝锅为什么比铁锅耐用?表面的白色物质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生:因为铝和镁表面有一层氧化膜,从而阻止里面的金属被氧化,起到了保护作用。教学延伸:1.钠与氯气、硫的反应2Na+Cl2===2NaCl2Na+S=Na2S2.铁与氯气、硫的反应2Fe+3Cl2====2FeCl3Fe+S===FeS总结:1.金属一般情况下都可以与氧气、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与氯气生成的是高价)2.钠与氧气反应,常温下与加热条件下剧烈程度与反应产物有所不同3.有的金属(如铝)表面易形成保护膜,对金属的防腐有作用作业:p53第2、3、4题【板书设计】: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4Na+O2===2Na2O2Na+O2======Na2O2(淡黄色)4Al+3O2======2Al2O3二、金属与氯气、硫的反应2Na+Cl2====2NaCl2Na+S=Na2S2Fe+3Cl2====2FeCl3Fe+S====FeS预计学生会出现的问题1.学生动手能力有待加强,不会用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2.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处理:边做实验边引导,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课后反思: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金属知识出发,通过2个实验探究,对金属的性质做了进一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与以往课的不同之处在于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实验和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最后的结论。既让学生掌握的钠和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知识,也突破了本课时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开始养成实验素养,逐步学会实验探究能力。教材开始的“思考与交流”就很好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节的积极性,既回顾了旧知识,又自然引入新课,又如在做钠的切割实验时,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做,让学生自己描述看到的现象,并思考原因,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传统教学方式。而且还可以为下一节学习钠的化合物做铺垫,让学生自然形成对钠在空气中一系列变化的原因分析。分组探究实验的引入,让学生更能近距离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束,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加强对化学学习的主动性。思考与交流能够体现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多动手动脑的习惯,逐步形成化学思维。点燃点燃点燃加热点燃点燃加热点燃附:学生探究实验记录表活动探究1金属钠在空气中的变化实验探究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结论活动探究2金属铝在空气中的变化实验探究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结论
本文标题: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3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