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蒙古歌曲编辑【蒙古歌曲】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蒙古族主要集中居住在内蒙古高原上,辽阔的草原畜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直爽的性格,形成了蒙古民间舞蹈热情、剽悍、有力的基本风格特点。蒙古族民间舞通过模仿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热烈的摔跤舞和欢乐的挤奶等舞蹈语汇来反映他们热爱辽阔美丽的草原,热爱家乡,表达他们的美好情感。中文名蒙古歌曲分类民歌代表歌曲德德玛草原之女蒙古人蒙古歌歌手阿拉泰达瓦桑布目录1蒙古族简介2蒙古歌曲▪蒙古歌曲的特点:▪蒙古歌曲的历史▪蒙古歌曲分类蒙古族简介编辑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很多艺术家在草原的歌海里采风,使蒙古族民歌得到进一步的整理、保护、传播。2蒙古歌曲编辑蒙古歌曲的特点: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2]。蒙古歌曲的历史蒙古民族向有“诗的民族”之称,蒙古族居住的辽阔草原,世人称之为“歌的海洋”。自古以来,蒙古人素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作为一个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他们不仅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也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在绚丽多姿的草原文化中,蒙古民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民歌,不仅是蒙古族音乐艺术的基础,而且也是整个蒙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民歌堪称草原上盛开的一朵最鲜艳的艺术之花。蒙古民歌反映生活深刻、广泛,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征,有着极其完美的艺术性,深受蒙古人民喜爱。蒙古民歌,曲调优美,节奏舒展,在情感表达方式上朴实大方,深沉内在,带着强烈的抒情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蒙古族居住的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财富。尤其是蒙古民歌,其数量和种类之多更是令人惊叹!民歌在蒙古族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蒙古族广大劳动者创造了不同体裁的民歌。而每一种民歌形式在用音乐手段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时则往往表现出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对“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来说,民歌乃是最生动、最丰富、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蒙古歌曲分类首先,是叙事民歌。这类民歌有述事歌、古代狩猎歌、牧歌、宴歌等。这类民歌在叙述事物的同时,表达了民歌的感情色彩,褒扬或贬斥、欢乐或愁苦。音乐旋律多以歌曲内容或歌唱环境或平平述来、或激越欢快、或抑郁深沉。1.述事歌。述事歌是近百年来在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和农业区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复杂情节、人物众多的大型民歌体裁。其形成过程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思想、生活方式上都有其深刻原因的。从民族艺术的角度讲,蒙古人素来善于运用巨大的、史诗性的艺术形式来反映自己的生活,塑造心目中的高大英雄形象。例如,早在14世纪,蒙古民歌中就有古代叙事民歌,主要内容是歌唱有关成吉思汗的传奇故事。应该说,这一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无疑对近代长篇叙事歌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价值。本世纪初,清朝政府在内蒙古地区推行“移民实边”政策,肆意开垦草原,掠夺土地。蒙古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拿起武器举行武装起义,猛烈地震撼着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同时,蒙古人民用长篇叙事民歌体裁,生动地歌颂和再现了这些可歌可泣的起义斗争。长篇叙事歌《嘎达梅林》堪称是这类歌曲的优秀代表。嘎达梅林长篇叙事民歌形式灵活、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它的音乐特点是,曲调简短方整,同语言紧密结合,带有浓厚的说唱性。清朝年间,由于受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加之灾荒频繁,许多汉族农民背景离乡,由邻近的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的部分农村涌入蒙古地区垦荒谋生。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蒙汉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随着汉族农民的大量涌入,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也随之而来,并影响着蒙古草原地区的发展。急剧发展的时代潮流同样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述事歌正是在这种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在蒙古族居住的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发展起来的具有群众性的民歌体裁。此类民歌结构方整、句法规整、节奏欢快,曲调比牧歌要短得多,因此,从形式上讲,人们称它为短歌或短调民歌。述事民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极为多样的。首先,反映近代史上蒙古人民奋起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的具有强烈人民性歌曲,以及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中产生的革命历史民歌,是蒙古民歌遗产的精华。具有强烈人民性的革命历史民歌《引狼入室的李鸿章》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2.古代狩猎歌曲。狩猎歌曲是猎人们在深山密林中进行狩猎劳动时歌唱的一种民歌体裁。13世纪前,生活在现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流域的蒙古族先民,曾以狩猎业为主要生产劳动方式。狩猎歌曲的产生,同原始社会蒙古人的狩猎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为了捕获更多的猎物,要发出一种齐心合力的呼唤和呐喊声,用以鼓舞士气,统一狩猎行动。这种呼唤和呐喊声,也就是蒙古民族最原始的艺术——狩猎歌曲。不少的歌唱是和舞蹈相结合在一起的。猎人载歌载舞形象地摹拟被他们捕获的各种飞禽走兽的动作神态。如一直流传于内蒙古科尔沁一带的狩猎歌舞《狩猎斗智歌》就属于这样的原始狩猎歌舞。它通常由两个人分别装扮成猎人和动物,在表演中有歌有舞,非常生动风趣。3.牧歌。早在七百多年以前,由于元朝的统一,全国各地都减少了战乱所造成的灾难。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繁荣和元朝政府扶植发展畜牧业经济措施的实施,散居在额尔古纳河西岸的蒙古人走出山林地带,迁徙和游牧于辽阔无边的草原。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狩猎业转变为畜牧业生产劳动,他们对社会的种种变化和壮美的自然景观及周围的生活环境,用他们悠长缓慢的节奏,自由粗犷的歌喉,抒发自己的情感。草原牧歌这一新的体裁就是在这种生活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牧歌占据了蒙古民歌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形成了蒙古音乐的典型风格。牧歌作为一种民歌体裁,它是蒙古族游牧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歌唱草原、赞美骏马是牧歌中常见的题材。因此,蒙古族人民在牧歌中集中歌唱草原和骏马是很自然的。例如:《辽阔的草原》、《牧歌》等。从以上这首歌曲可以看出,牧歌的特点,一般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旋律起伏,具有较强的华彩性和抒情性,是一首有代表性的草原牧歌。4.宴歌。宴歌,也有人称之为酒歌。宴歌是蒙古人民在饮酒或筵宴的场合歌唱的一种有浓厚生活风俗的歌唱体裁。特别是当草原上举行那达慕盛会或草原婚礼时,更是载歌载舞,热闹非常。如《金杯》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人,富有浓厚的鄂尔多斯乡土气息。这首几乎每个蒙古人都会演唱的脍炙人口的酒歌,它的曲调质朴、简练、舒展,音乐形象突出。第一乐句平稳的唱出“金杯里的美酒芳香流溢”,接着第二句出现了“塞啦尔白咚赛”的热情欢快的衬语,使歌曲的情绪推进了一层。第三乐句唱出“让我在一起……”,旋律出现高潮,之后热情欢快的衬语再次出现,使喜悦的气氛达到最高点。其次是抒情民歌。这类民歌有苦歌、赞歌和爱情歌。蒙古民族的广大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备尝生活的艰辛与苦难。加之因生活环境、特殊职业、风俗习惯不同,每个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尽相同的。这种不同的心理感受,通过民歌的形式表露或宣泄出来,就是表达各种实感真情的抒情民歌。因与蒙古民族生活的地域、气候有关,这类歌曲多以长调来抒发各种感情。旋律悠扬、绵长、舒缓,歌声嘹亮、激越、悦耳,各种感情的表达淋漓尽致。(1).苦歌。几个世纪以来,蒙古民族经历了数不尽的苦难,连绵不断的战争,不尽的苦役酿成了征人之苦;原始的、封建的婚姻旧俗导致了远嫁姑娘思念家乡和亲人之苦;王公贵族出卖牧场田园造成的迁徙之苦等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为数较多的苦歌。其分类如下:1)征人苦歌。这一类型主要表现为被征入伍的士兵和服劳役的人们控诉战争和劳役带来的苦难,抒发了他们厌战,不堪忍受奴役和思乡的情感。也有一部分是他们的父母妻儿思念远方亲人的歌。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许多古代士兵歌,如《诺丽格尔玛》、《丁克尔扎布》等。2)远嫁苦歌。蒙古民族远在氏族社会时期,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就严格执行着族外婚制,形成了远嫁习俗。多少年来,这种婚俗一直延续下来。到了近代,远嫁的缘由已远非为了“血统纯正”,而是带有浓厚的经济和政治色彩。远嫁给姑娘们带来无尽的苦难,她们只身嫁到陌生的地方,艰难地为人之妻,在异常苦闷中无限思念家乡亲人。于是她们在内心深处流淌着血和泪,唱出了诉说远嫁愁苦的歌。远嫁苦歌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特点是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舒展,表达情感细腻委婉,具有真挚感人的艺术特点。思乡、远嫁类体裁的苦歌,曲式结构严谨,调式运用丰富而大胆,常以摸进的手法发展曲调。因而富有内在的推动力。作品如《德日格日玛》、《诺文吉雅》等。(2).赞歌。赞歌是蒙古族人民在那达慕大会或其它公共集会、庆典活动等特定场合歌唱的民歌体裁。赞歌按其内容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1)英雄赞歌。这类民歌从古至今一直伴随着蒙古民族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蒙古民族崇尚英雄的传统,如《成吉思汗颂歌》。这首赞歌以其庄严肃穆的感情、高亢激昂的音调热情歌颂了成吉思汗。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丰功伟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首流行于锡林郭勒地区的著名歌曲,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堪称是赞歌的典型代表。2)骏马赞歌。马在蒙古民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在人们的心目中远远超出了牲畜和工具的含义,因此,长久以来马受到了蒙古民族神灵般的崇拜和赞美。这些歌不仅数量较多,而且用词丰富,曲调优美动人,达到其他民族语言难以贴切翻译的程度。流传较广的《小枣骝马》、《长鬃马》、《小黄马》等。(3)家乡赞歌。它是人们抒发对生活、对家乡的爱,从内心深处唱出的颂歌。这一类型又可分为久居家乡的人们为赞美家乡而作的歌;背井离乡,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抒发在异乡的愁苦而作的歌。前者如《察哈尔八旗》、《我的家乡》等,后者如《高高的兴安岭》等。(4)姑娘赞歌。姑娘少女的纯洁美丽,在蒙古人民心目中常常作为美好的象征。这类歌曲充满了动人的诗句,有着优美的旋律。作品如《其布盖希里》、《乌尤黛》等。(5)四季赞歌。这是人们赞美大自然四季风光而创造的一种民歌体裁。歌中多描述四季的交替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情景,充满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一类型的民歌到处可见。几乎在蒙古族各聚居区均有风格独特的《四季歌》。3.爱情歌。这一类体裁的歌曲是蒙古民歌中最多的部分,表现手法也极为丰富。其主要内容为抒发男女相互思恋的情感,以及人们对爱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比如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许多青年男女的美好婚姻不能实现,相恋难相聚,出现了不少像森吉德玛一样的爱情悲剧。爱情歌除上述哀怨悲剧型外,还包括相恋型、思念型等类型的歌曲。它们着力于抒发双方炽热的爱情。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手法,以生动的词句唱出对另一方的倾慕和爱恋。语言华丽而朴实,体现了真挚的感情,同时伴以舒展的旋律。其代表作为《十五的月亮》、《丁香波尔》等。蒙古民歌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它不仅是蒙古民族的珍贵财富,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难得的瑰宝。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都大有研究的价值[2]。
本文标题:蒙古歌曲编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3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