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谈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内容摘要从亲属称谓语的产生过程,进行亲属称谓语的界定。以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的称谓语实例,详尽的展示亲属称谓语的分类及特点。从实例出发,讲解亲属称谓语中的特殊分类—称呼语,阐释称呼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展示出亲属称谓语的外化用法,增强交际的顺利性。从社会现状出发,提醒人们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重要性。关键词:称谓语的界定分类及特点《红楼梦》称呼语外化用法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经历历史潮流一次次的冲击、涤荡和淘汰,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被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国”、“文明礼仪之国”等。正如我们的美称一样,我们的民族在礼仪上有许多的讲究,就说这亲属之间的称谓语,在不同地方就有许多不同的称呼,从古至今,也有了许多的变化。称谓语的界定,称谓语的正确用法需要我们去好好的探究。有了语言就有了称谓语,但在书面上第一次出现“称谓”的字样,据有关学者考证,最早见于《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所载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书启:“虽幽显而谋,而称谓未尽,非所以仰述圣心,允答天人。宜崇正名号,详案旧典。”①这里的“称谓”,意思也就是对人的称呼,与现代汉语中的含义相同。但究竟什么是称谓语,古代汉语中似乎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汉语中,称谓渐渐有了广、狭两种定义,广义包括所有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狭义则是专指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因为它除了一般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指称功能外,还能体现一些特殊内容,比如,称谓语能够体现交际者双方之间具有的某种关系,以及交际双方身上所具有的一些固有特征。称谓语之下还要特别分出一类“称呼语”,在某些情境下,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是不能混为一谈的。称谓语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和语言现象。中国有句俗话:“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意思是说人类有人类的语言,动物有动物的语言。但是动物的语言指的是,通过某种叫声进行传递消息、求偶、进食等活动,并不是语言交流,更不是用称谓语打招呼。称谓语完全是适应人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初产生之时,为了寻找食物和生存空间,必须和他人进行合作,简单的信息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传递,而复杂的信息就必须通过语言来交流,而身在母系氏族社会中,不同的人在氏族中有不同的分工,地位也是不同的,不同的称呼语因此产生,称谓语也就渐渐发展完备了。亲属称谓语在不同的文化国度中,不是完全一致的,一般被分为“类分法”、“叙述法”两种类型。类分法的亲属称谓语,不标明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及排列的顺序,只表明尊卑辈分。叙述法的亲属称谓语,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辈分以及同一辈分的长幼排列都非常明确。②汉语采用的是叙述法称谓系统,即用专门的词汇来表示与自己有关的各种亲属关系,从侧面表明了中华民族对于家庭血缘关系和上下等级关系的重视程度。文学巨著《红楼梦》充分展现了古代大家族的各种习俗,下面就以《红楼梦》为例,来阐释汉语亲属称谓语的分类原因及特点。《红楼梦》里写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言行举止十分谨慎:“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这些心理描写固然刻画了黛玉谨慎小心的性格,但也可以看出封建礼法的严格,再有《红楼梦》中,贾宝玉为何受尽贾母等人的宠爱,同为男孩,贾环却不受重视,而探春接管家务之后,并不敢为赵姨娘还有亲弟弟贾环更多的好处,不称呼赵姨娘为母,只当赵姨娘是个奴才。除了宝玉有“衔玉而生”的典故,更有着宝玉是王夫人所生的嫡子,贾环只是赵姨娘所生的庶子的缘故。庶子庶女的生母妾侍之类的人也只是府上的奴才。深切的使人感受到封建礼法的严肃,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汉语称谓的复杂性也取决于宗法制。“封建宗法制统治中国几千年,其结构就是建立在一个个家庭组织的基础上,而每一个家庭又是建立在其内部成员系统化了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也造成了亲属称谓的严密复杂,中国古代的亲属称谓本来就是为了体现宗族制度而设计的,充分反映了宗族社会的影响。具体说突出地表现在称谓的尊卑长幼,不可逾越,内外亲疏,严格区分之上。”③汉语亲属称谓语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结构稳定,历史悠久,《尔雅》里面的《释亲》篇介绍了各种亲属称谓语的用法,它把整个亲属称谓语系统分成宗族、母党、妻党、婚姻四个系统,④这种系统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实质性的变化。第二个特点是上下有别,长幼有序。汉语的亲属称谓语讲究辈分,有长辈和晚辈之说,晚辈应尊敬服从长辈,即使晚辈的年龄比长辈大,也得按长辈的称谓去称呼,这就造成了在有些家庭中辈分高的几岁小娃娃,已经充了奶奶等。就像在《红楼梦》中岁数比贾宝玉大却还是要喊一声“二叔”的贾芸,因此而感慨道:“摇车的爷爷,拄拐的孙子。”而且长辈与晚辈的相处中,晚辈不可直呼长辈姓名,在起名等一些特别时刻应该避讳长辈名。就如在《红楼梦》中写林黛玉读书,凡遇“敏”字即念成“密”,书写时也减去一、二笔,仅仅因其母名为“贾敏”。但长辈呼唤晚辈随意即可,多数是直呼其名,也有喊小名,乳名者,可以使被称呼者感到非常亲切,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怜之情。《红楼梦》中贾母、王夫人等人,就经常以宝玉乳名“宝哥儿”来称呼贾宝玉。第三个特点是内外有别,远近分明。汉语中有“三亲六戚”的说法,“三亲”指的是“宗亲、外亲、妻亲”,上下九族同一祖宗的男性成员属于“宗亲”的范围,父亲的兄弟所生子女与自己就是堂兄弟、堂姐妹关系,女性出嫁前属于“宗亲”,出嫁后属于“夫家宗亲”,因此在《红楼梦》中贾赦之子贾琏和贾政之子贾宝玉就是堂兄弟关系,贾蓉的媳妇秦可卿在嫁入贾家之后随丈夫一起喊贾宝玉为“二叔”。母亲的兄弟所生子女与自己是表兄弟、表姐妹关系。《红楼梦》林黛玉是贾家的外甥女,在其母贾敏、其父林如海接连死后,寄人篱下,显然是外亲,虽然与林宝玉以“表哥、表妹相称”,也有贾母的疼爱,同贾府众人始终是有一些隔阂的。“妻亲”是指以己身的妻子为中介而联系的亲属,如妻子的父母,妻子之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等。专指丈夫与妻的亲属之间的亲属关系。如《红楼梦》中薛宝钗之母就是贾宝玉之母的妹妹,贾宝玉之父贾政与薛姨妈显然就是“妻亲”的关系。“六戚”即指“父亲、母亲、兄长、弟弟、妻子、儿女”这六种亲属,这是以性别和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划分的。汉语的亲属称谓语还有一种特殊类别叫做“称呼语”,也叫“面呼语”。简单的来说就是当面的称呼与书面的称呼是不太一样的。称呼是很讲究尊称与谦辞的,比如说在对别人提起自己的父母时,可以说成“家严、家慈”,自己可以当面可以喊成“父亲、母亲”,现代称呼父母的方式虽然有所变化,多数喊成“爸爸、妈妈”但向别人提起自己的父母时,仍称呼为“父亲、母亲”,以示尊敬。女子嫁入夫家成为宗亲中的一员,向别人提起丈夫的父母亲为“公公、婆婆”,平常就跟着丈夫一起称呼,男子称呼妻子的父亲为“岳丈、泰山”,为敬称。称呼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别人的儿女为“令郎、令爱”,称呼自己的老师为“恩师”等。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然是需要用书面语形式,比如在给父母写信时,就不能使用面称,而是尽量用书面称呼。如果同一辈分的长辈有几个的话,就按“齿序加亲属称谓词”,例如“大伯、二叔”、“二姑三姨”等。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交际的顺利,亲属称谓语又有了一些社会化用法,即外化的用法。在使用中,抛弃了一些亲属称谓语的特点,没有严格区分辈分、年龄等。比如说,对跟自己的父亲差不多年龄的男子,可称为“大爷”,也可以称为“大叔”。对比自己大而比自己父亲小的男性,可称之为“叔叔”,也可以称为“大哥”。如果是熟人,也可以直接称呼姓名,如“小李、小明”等,也可以用他人的职务来称呼,如“张老师、王医生”等。即使有人称你为“爷爷、奶奶”等,你也不能直接用“孙子、孙女”称呼,有骂人之嫌。在交际场合,使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一些人,会使被称呼者感到亲切、自然,有助于交际的顺利。因此,外化的亲属称谓语在日常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的迅速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宗法观念、亲属观念明显的淡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亲属之间的交往也不断减少,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很多人都不清楚正确的亲属称谓语。现在提起“礼仪之邦”,大家更多的想起了韩国,不可否认的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他们是比我们好一点,尤其是对古代礼仪的继承上,韩国人说话分为敬语和平语两类,对着比自己大的人,即使只大一岁,也使用敬语,对待长辈更是使用敬语,同龄的亲密的亲故,才会使用平语,充分的看出韩国人对文明礼仪的重视程度。懂得礼貌的称呼语是一门特殊的学问,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现在的形式并不好,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这些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从实际生活中传承和发扬,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责任重大,否则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不稳,根基不稳,何以使我们的民族屹立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参考文献①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9-10页②王琪《上古汉语称谓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6-17页③王国安、王曼《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版第47-48页④王立廷《现代文化语汇丛书—称谓语》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7-35页
本文标题:词汇与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6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