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穿龙圳等圳生态工程生态普查
穿龍圳等圳生態工程生態普查(生物資源調查)成果報告委託單位:台灣省苗栗農田水利會穿龍圳等圳生態工程生態普查(生物資源調查)成果報告1執行單位:民翔環境生態研究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二月穿龍圳等圳生態工程生態普查(生物資源調查)成果報告2一、環境現況概述(一)地理環境及氣候穿龍圳、私礐圳、姐妹泉圳、五谷岡圳及尖山圳支圳等五條農業灌溉水圳皆位在苗栗縣公館鄉境內(圖1-1),其中除姐妹泉源頭為自然湧泉外,其餘四水圳源頭皆來自後龍溪,下游並皆匯入後龍溪。依據中央氣象局苗栗氣象站資料顯示苗栗近五年(91~95)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此六個月的降雨量佔全年平均的76%(約3/4),此時段可視為豐水期,其中又以7月及8月的平均降雨量304mm及313mm最高。反觀於枯水期(10月至翌年3月),降雨量平均最低的月份為1月及2月,降雨量各僅有14mm及36mm。(二)土地利用穿龍圳等五條水圳主要為農業灌溉用途,因此水圳兩側以農耕地為主,住宅聚落零散分布。農耕地多栽種稻田及芋頭對水較為仰賴的農作。第一季(96.05)調查時,在水圳兩岸邊則廣泛有居民架設棚架讓絲瓜、瓠瓜、百香果等藤蔓植物攀爬的情形。地面則多栽種空心菜、過溝菜蕨等蔬菜。第二季(96.11)調查時,穿龍圳中上游則因生態工程施工,棚架已拆除,水邊的過溝菜蕨等蔬菜亦已移除;姐妹泉圳水岸邊亦因季節轉變,許多短期蔬菜亦有輪作改變的情形。(三)結構材料在水圳結構物本身,溝壁的材質包括乾砌石、水泥砌石、鋼筋混凝土等型式,溝底則多水泥底,部分為土石溝。而在同一水圳不同河段其溝壁及溝底的材質型式常有不同,如穿龍圳中上游溝壁多為水泥砌石,下游則為鋼筋混凝土;姐妹泉圳溝壁則有水泥砌石、乾砌石及鋼筋混凝土等形態。(四)水質狀況依據今年(96年)5月及11月針對穿龍圳、私礐圳、姐妹泉圳、五谷岡圳及尖山圳支圳等五條水圳18站次水質檢測的結果,以河川污染指數(RPI)顯示五條水圳皆屬未(稍)受污染情形。穿龍圳等圳生態工程生態普查(生物資源調查)成果報告3(五)生物相穿龍圳等五條水圳及週遭水田農耕地的生物相屬農業生態,亦即在有農事擾動下的生態體系。就圳路本身因水質未受污染,且上方常有棚架或樹冠遮蔭以降低水溫,水流亦不甚湍急,因此可發現許多河川中上游的特有魚種如台灣馬口魚(Candidiabarbatus)、台灣石魚賓(Acrossocheilusparadoxus)等,第一季調查時於穿龍圳尚有發現蓋斑鬥魚(Macropodusopercularis)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魚種。外來種以大肚魚(Gambusiaaffinis)及孔雀魚(Poeciliareticulata)數量較多,下游河段則有吳郭魚(Cichlids)。在螺貝類亦有發現因水污染而日漸稀少的台灣蜆(Corbiculafluminea)、石田螺(Sinotaiaquadrata)等。惟外來種福壽螺(Pomaceacanaliculata)在部分圳路河段仍呈現相對優勢。蝦蟹類中,數量較優勢種為擬多齒米蝦(Caridinapseudodenticulata)及粗糙沼蝦(Macrobrachiumasperulum),外來種美國螯蝦(Procambarusclarkii)在五谷岡圳有發現記錄,其對本土的魚蝦有潛在的威脅。在陸域動物方面,在水圳附近的環境多為水田,主要栽種稻米及芋頭,因有農藥施用情形及棲地型態較單調,因此二季調查發現,鳥類仍以麻雀(Passermontanus)、白頭翁(Pycnonotussinensis)、紅鳩(Streptopeliatranquebarica)及家燕(Hirundorustica)為常見優勢種。兩棲爬蟲類於第二季調查時已進入冬季,物種種數及數量明顯減少,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及澤蛙(Ranalimnocharis)為常見優勢種,此外,貢德氏赤蛙(Ranaguentheri)雖為珍貴稀有二級保育類蛙類,卻廣泛分布在台灣水田、埤塘、草澤地等環境。蝶類以紋白蝶(Pierisrapaecrucivora)與沖繩小灰蝶(Zizeeriamahaokinawana)為優勢,此二種屬農耕地環境常見蝶種。在植被部分,因穿龍圳等圳屬灌溉溝渠,因此周邊多為稻田及芋頭田等農耕地,自生型植物多分布在水邊及路邊、田埂等耕地縫隙,並以草本為主。沉水植物包括馬藻(Potamogetoncrispus)、聚藻(Myriophyllumspicatum)、水蘊草(Egeriadensa)等;挺水植物包括細葉水丁香(Ludwigiahyssopifolia)、香蒲(Typhaorientalis)、茭白筍(Zizanialatifolia)、空心菜(Ipomoeaaquatica)、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李氏禾(Leersiahexandra)等。水邊則栽種過溝菜蕨(Anisogoniumesculentum)、絲瓜(Luffacylindrica)、苦瓜(Momordicacharantia)等農作。穿龍圳等圳生態工程生態普查(生物資源調查)成果報告4圖1-1穿龍圳等圳區位圖穿龍圳等圳生態工程生態普查(生物資源調查)成果報告5二、計畫方法(一)計畫流程計畫動機及目的相關資料收集計畫區位航照圖相關計畫研究調查報告計畫區現勘課題探討計畫目標擬定規劃設計構想擬定調查方法工作計畫書調查內容調查頻度調查方式人員調配調查器材及工具第一季現地調查訪談穿龍圳尖山圳支圳生態工法示意圖姐妹泉圳五谷崗圳生態工法示意圖SWOT策略分析第二季現地調查施工前後資料比對期初簡報審查意見修訂期中報告審查意見修訂期末報告生態工法圖冊彙整穿龍圳等圳生態工程生態普查(生物資源調查)成果報告6(二)工作進度96年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簽約工作計畫書期初簡報審查意見及修訂第一季生態及水質調查生物保全設施及工法示意圖繪製期中報告第二季生態及水質調查審查意見及修訂期末報告初稿審查意見及修訂期末報告修正定稿註:第二季生態及水質調查時間視工程完工後11月進行。(三)調查方法1.調查頻率計畫期程約7個月,其涵括2個完整季別,因此第一季施工前調查於96年5月調查1次,作為背景資料。第二季則在穿龍圳施工完成(10月下旬)後11月再進行調查,作為對照資料。2.調查範圍於穿龍圳、私礐圳、姐妹泉圳、五谷崗圳及尖山圳支圳分別設置5、3、4、4及2處測站(如圖2-1~4),每季18站次,2季合計為36站次。水域生態每個測站沿水圳30公尺為一個區段,陸域動植物則以測站半徑50公尺為調查範圍。3.調查內容及方法.陸域植物(1)蒐集相關資料蒐集基地及鄰近地區之相關文獻及空照圖。穿龍圳等圳生態工程生態普查(生物資源調查)成果報告7(2)田野調查a.植物種類包含自生、歸化及栽植種之名錄,並將水生植物分為濱水、挺水、浮葉及沉水植物。b.稀特有種類就植物種類調查所得確定稀特有種之狀況及歸納稀有等級。並進一步調查族群大小、分布狀況及生存壓力及復育可行性。再就每一植被類型進行調查,特別是天然植群,了解其組成及優勢種類。c.樣線劃設就每一測站選擇一代表性植被類型進行橫斷面調查,並繪製一剖面圖,藉以了解其組成及優勢種類。d.資料分析依據現調查資料,探討植物於水圳環境中所扮演之角色,並建立未來水圳棲地營造適合栽種的植物名錄。.陸域動物本計劃路育生態的監測項目包括鳥類、爬蟲類、兩棲類及蝶類。(1)鳥類調查方式分定量及定性調查;定量採固定點(pointcount)調查法進行,分別在各測站半徑50公尺設置固定點進行定量調查。定性調查則採沿既有水圳調查,記錄所目擊的鳥種種類。每固定點停留時間為15min,相似種的辨識輔以雙筒望遠鏡進行觀察,密林草叢間活動鳥種則配合鳴叫聲進行種類辨識和數量的估算。由於不同鳥類有其特定的活動時間,為避免遺漏所有可能物種,調查時段將區分成白天及夜間兩時段。(2)爬蟲類爬蟲類調查綜合沿線(與鳥類相同)調查和逢機調查兩種調查方式,利用目視或聲音記錄沿線步行和車輛行進間所出現物種。由於不同種類有其特定的活動時間,為避免遺漏所有可能物種,調查時間區分成白天及夜間等兩時段進行。日間調查時間在計畫範圍所劃設的各個調查區域內穿龍圳等圳生態工程生態普查(生物資源調查)成果報告8尋找個體及活動痕跡(蛇蛻及路死個體),同時徒手隨機翻找環境中可能提供躲藏隱蔽之掩蓋場所(石塊、倒木、石縫)。夜間則以手持電筒照射之方式進行調查。(3)兩棲類兩棲類調查綜合沿線(與鳥類相同)調查和逢機調查兩種調查方式,利用目視或聲音記錄沿線步行和車輛行進間所出現物種。由於不同種類有其特定的活動時間,為避免遺漏所有可能物種,調查時間區分成白天及夜間等兩時段進行。日間調查時間在計畫範圍所劃設的各個調查區域內尋找個體及路死個體。夜間則以手持電筒照射之方式進行調查。(4)蝶類蝶類主要是利用目視遇測法、定點調查法及網捕法進行調查。以每小時1.5公里的步行速度在既成路徑上行進,將目擊的蝶類記錄下來。若因飛行快速而無法準確判定時,則以網捕法捕捉進行鑑定。在一些比較會吸引蝶類停駐取水的地方如水塘或是地上潮濕、滲水處或蜜源植物聚集處,則利用定點觀察方式來記錄。.水域生態水域生態監測項目包括魚類、底棲生物(水生昆蟲、蝦、蟹、螺、貝類)、及水生植物。調查方法如下:(1)魚類魚類主要利用誘捕法及手拋網方式進行,並輔以手抄網於岸邊與石縫處撈捕。捕獲魚類經鑑定後原地釋回。誘捕法是在各水域測站施放3個蝦籠(口徑9cm,長30cm),以混合魚餌、炒熟狗食等進行誘引,置放隔夜後收集籠中獲物。(2)水生昆蟲水生昆蟲主要以蘇伯氏水網(Suber’snet)進行採集及目測法記錄。進行蘇伯氏水網採集時於有水處隨機選定2個50×50cm²定面積進行。採集發現之所有水生昆蟲樣本,置於70~75%酒精內,攜回實驗室進行穿龍圳等圳生態工程生態普查(生物資源調查)成果報告9鑑定與計數。目測法則觀察出現在水邊的蜻蜓及大黽等成蟲。(3)蝦蟹類蝦蟹類以誘捕法進行採集(同魚類),捕獲之蝦蟹類經鑑定後原地釋回。(4)螺貝類螺貝類以翻尋法或挖取法進行採集。進行翻尋法採集時於有水處選定2個50×50cm²定面積進行翻尋,挖取法則適用在有足夠深度的底泥中,以鏟子等器具挖取,並經篩網過濾。採集發現之所有底棲生物樣本經鑑定後原地釋回,無法立即鑑定者置於70~75%酒精內,攜回實驗室進行鑑定與計數。5.水質水質部分,現場直接進行檢測的項目包括水溫、pH值、導電度及溶氧等4項;採樣後至實驗室分析項目包含濁度、懸浮固體、生化需氧量、氨氮、大腸桿菌群等5項,合計共9項。各項檢驗的方法及依據如下:檢驗項目水質檢驗方法及編號水溫NIEAW217.51ApH值電極法NIEAW424.51A導電度導電度計法NIEAW203.51B溶氧溶氧計APHA4500-0生化需氧量NIEAW510.54B懸浮固體103℃~105℃乾燥NIEAW210.57A濁度濁度計NIEAW219.52C氨氮靛酚比色法NIEAW448.51B大腸桿菌群濾膜法NIEAE202.52B河川污染程度指標(RiverPollutionIndex,RPI)水質/項目末(稍)受污染輕度污染中度污染嚴重污染溶氧量(DO)mg/L6.5以上4.6~6.52.0~4.52.0以下生化需氧量(BOD5)mg/L3.0以下3.0~4.95.0~1515以上穿龍圳等圳生態工程生態普查(生物資源調查)成果報告10懸浮固體(SS)mg/L20以下20~4950~100100以上氨氮(NH3-N)mg/L0.50以下0.50~0.991.0~3.03.0以上點數13610污染指標積分值2.0以下2.0~3.03.1~6.06.0以上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地面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分級基準值氫離子濃度指數(pH)溶氧量(DO)(mg/L)生化需氧量(BOD)(mg/L)懸浮固體(SS)(mg/L)大腸桿菌群(CFU/100ML)氨氮(NH3-N)(mg/L)總磷(TP)(mg/L)甲6.5-8.56.5以上
本文标题:穿龙圳等圳生态工程生态普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