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试论高岑边塞诗的异同
试论高、岑边塞诗的异同内容摘要:盛唐时期,边塞诗极为流行。高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在表达“慷慨报国”的激情,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上是相一致的,用写实的笔法,反映边疆将士浴血奋战的悲壮诗风也是相近的但在诗的气质、艺术特色表现形式上又不相同。关键词:边塞诗异同沉雄浑厚浪漫奇丽尚质主理雄奇瑰丽以边塞为题材的诗在唐代极为流行,盛唐时蔚为壮观。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世人把“高、岑”并称。高、岑的诗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是基本一致的,所以文学史上把他们称为“诗风相近”的诗人。但从诗作的气质、特色、表现手法上看,高、岑之诗又各有其特色:高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岑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一、高、岑边塞诗“报国建功”思想和“悲壮”诗风的形成。唐代疆域辽阔,同边地少数民族政权联系密切,边境驻军增多,从而为诗人们从军、出使和漫游边塞提供了机会。所以许多诗人向往从军边塞,建功立业,向往新奇的边疆景象和生活。高适、岑参本来都是热衷于进取功名的诗人,有想通过立功边塞而封候的理想和热情。如高适在《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中说:“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恩卫霍”就表现出想像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那样在边塞立功封候的愿望。从岑参的《送郭乂杂言》:“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和《银山碛西馆》:“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中也不难看出诗人追求功业而羡慕富贵的心理。正是这种愿望促使他们产生了从军报国的英雄气概,立下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为形成高适、岑参诗歌思想内容上的一致垫定了基础。高适一生曾于开元十九年,天宝十年、天宝十二载三度出塞;岑参一生于天宝八载和天宝十三载两次出塞,所以高、岑二人都有出塞的经历,对边塞的生活都有实地的体验和冷静的观察。长期的边塞生活,为高、岑诗的慷慨激昂的写实精神创造了条件。由于高、岑在随军出征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和军营生活的艰苦,目睹了沙场战斗的残烈和战士浴血奋战的悲壮,所以,高、岑的诗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悲壮”的美。如高适《燕歌行》中:“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战士军前半死生”、“相看白刃血纷纷”等描写,既写出了边地环境的艰苦,又表现出了征战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同时歌颂了战士勇于牺牲的悲壮。慷慨悲壮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之惨炎万里凝。”、“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边塞生活的苦寒。使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边疆将士为保卫祖国不顾环境恶劣,不畏冰雪严寒的豪壮气概。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有:“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的描写,既写出了沙场恶劣的环境气候,也表现出了战斗的激烈悲壮。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高适、岑参的诗道:“高、岑之诗悲壮,使人读之感慨。二、高诗“沉雄浑厚”,岑诗“浪漫奇丽”的气质差别。高、岑二人的诗,虽然思想内容基本一致,诗风相近,但仔细品读又觉气质不同。高诗表现为“沉雄质气,浑厚骨力”,岑诗表现为“浪漫而奇伟壮丽”。高适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最大的特色和最高的成就在于思想深刻,能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现实意义强烈。他对下层士兵的思想有更多的了解和同情,既歌颂了他们的“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的精神,更休恤他们生活的艰苦及久戍不归,有家难回的遭遇。如在《蓟门五首》中写道:“羌胡无尽日,征战几人归?”,“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长欲涕沾臆。”更可贵的是他还能通过对比,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不平等待遇,指出这是造成边战失利的重要因素。例如他极负盛名的边塞诗作《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忧忆李将军。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胡骑凭陵杂风雨”的猖獗和我军“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的危机情形,更写出了“战士军前半死生”的浴血奋战、保卫孤城的献身精神。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对比,写出了官兵之间天地悬隔的苦乐不均;一方面是“战士军前半死生”,一方面是“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就难怪使士兵“至今犹忆李将军”了。这前后呼应的描写,饱含作者对视士卒生命如草芥的将军的强烈谴责,面对这腐败“轻敌”的将军,“天子非常赐颜色”,把矛头隐隐指向天子,使全诗的思想性显得更为深刻。就全诗的感情看,既真实地反映了征战的艰苦,但又不失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更增添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故此诗虽多用偶对,却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纵横顿宕,以“沉雄质气和浑厚骨力”的气质取胜。岑参是一位以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的诗人,他的诗也不乏对边塞军旅生活祥尽真实的描写。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西安》“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旁。地上多骷髅,皆是古战场。”又如著名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旗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这首诗写出了将士们的雄心壮志,也道出了他们的悲哀不平,既有对火热生活的歌颂,也有对恐怖遭遇的描写,这种写实的精神与高适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相一致的,但不同的是,岑参运用浪漫的文笔,在诗中为读者提供了“雪海涌”、“阴山动”、“白骨缠草根”、“石冻马蹄脱”等富有传奇探险色彩的新鲜内容。读来使人产生一种雄奇壮丽的美感。不过岑参边塞诗最有气质的内容当数充满新鲜的异域情调和浪漫的传奇色彩的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描写。酷热严寒,火山黄云,狂风大雪,莽莽平沙,胡琴羌笛,野驼美酒,以至苜蓿草,优钵罗花,都能一一被诗人写入诗中,如《火山云歌》中写火山云的瑰丽曰:“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热海行》中写天山雪的奇寒曰:“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铤歌》中写异族的舞蹈曰:“曼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雪,左铤右铤生旋风”、《与独孤渐道别七句兼呈严八御史》中写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为:“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特别是他运用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更是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和浪漫洒脱之气。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此等浪漫之笔,奇伟美景豪壮之气是多么值得欣赏啊!如果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由此可以看出岑参开朗的胸襟和非凡的艺术感受力。三、高诗“尚质主理、兼有气骨”,岑诗“雄奇瑰丽、活泼奔放”的特色差异。高适的诗在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上与岑诗的热烈浪漫、想象夸张不同。高诗“尚质主理”“以气质自高”,因而直抒胸臆,直陈其事,直议其理的赋笔较多,比举寄托,寓情于景,含蓄委婉的描写较少,显得更凝重深沉,浑茫苍老。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称赞高适说他“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例如在《塞下曲》中,他描绘了从戍征战时“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的壮观场面后,直言道: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诗中这种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豪情,往往使他的诗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再如:《送李侍御赴西安》中说:“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壮志满怀,雄心勃发,写得极粗犷豪放。不过战争的艰苦往往超出想象,也是诗人能冷静感受到的,故慷慨激昂中亦时见悲凉,如《武威作二首》其一:“匈奴终不灭,塞下徒草草。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就是高适写的一些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也有直陈其事、直抒胸臆、气质沉雄、境界壮阔的特点。如《别懂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再如《塞上听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些诗无不抒发出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当然若没有亲临边塞的生活体验,是写不出如此壮阔的场面的。岑参边塞诗以力求新创,“奇逸瑰丽,活泼奔放”为特色。具有浪漫主义的奇情异彩,他善于用比喻、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重视向民歌学习。语言清新奇巧,变化自如,能根据声情特点,采用不同的转韵方式,句式长短错综,富于节奏感。岑诗善于即事命题,充满创造力和活力,字里行间也总充溢着奇情壮彩,昂扬着勃发英气、要之不离“奇”、“丽”二字,如杜甫曾在《渼陂行》中称岑参道:“岑参兄弟皆好奇。”殷璠也在《河岳英灵集》中称赞岑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赞曰:“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之边塞之作,奇气益出,风云所感,豪杰挺出,遂不得不变出杜公矣。”岑诗的这种奇,虽然充满浪漫主义夸张,但又无不贴近现实生活,入情入理,所以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评曰:“诗奇而入里,乃谓之奇。……诗之奇而入理者,其惟岑嘉州乎?”胡应麟在《诗薮》中也评道:“盛唐高适之浑,岑参之丽,王维之雅、李颀之俊、皆铁中铮铮者。”由此可见,岑诗之“奇丽”读之令人感叹。岑诗的“丽”以瑰丽、壮丽为主要特色。用于体现这些特点的主要手法不外有三,一是丰富的想象,二是大胆的夸张,三是多变的节奏。例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胎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诗中破偶为奇,三句一转,奔腾跳跃,有如疾风骤雨,诗使人目不暇接。“一川碎石”二句,“风头如刀”一句既是极度夸张,又不失生活真实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促,音调激昂,与全诗雄奇伟壮的气势相协调。真乃“奇”、“丽”并举。活泼奔放。在如《白雪歌送武判管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奇情逸发。不管是写风雪冰云这些自然之景的寒与冷还是用胡裘、锦衾、角弓、铁衣这些军中之物来衬托寒与冷,都充满一个“奇”字,风为“卷”地吹,雪是“八月飞”,冰是“百丈冰”,云是“万里凝”,到处是一派异域的神奇,就连音乐也是急管繁弦,密音促节的“胡琴琵琶与羌笛。”但奇中又有“丽”,“忽如一夜”二句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倒比大雪毫不费力地把风雪严寒的北国风光随手点化成生意盎然的南国之春。真是想象奇壮,画面瑰丽,令人称绝。“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取景生动、色彩瑰丽,可堪入画。最后借景抒情,意境高远,恰如杜甫所赞“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
本文标题:试论高岑边塞诗的异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7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