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诗之法,诗之品摘要: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关键词:诗法,诗品,模范,创新,作诗参考文献:严羽《沧浪诗话》钟嵘《诗品》陶明濬《诗说杂记》引言诗的历史极为漫长,其发展也具有不同朝代的特色,也因此诞生了不少关于“诗”的理论研究著作。在简体字和白话文盛行的现代,很多人在谈论如何写诗,条条框框说的头头是道,将作诗进行格式化和规范化,如同八股文一般。其实,关于写诗,古人早就用八个字说尽了:诗写什么?情景事理;诗怎么写?起承转合。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一味遵循所谓的条例来写诗,实则是本末倒置,轻内容而重形式,闭门造车,必回成为枯竭之源。但是,这并不能代表现代人对于诗的看法,那么,古人和今人,对于诗的看法有什么相似和不同呢?本篇论文即讨论这个问题,其包含内容太过繁杂,因此仅从一小部分进行讨论,以小见大,即可知道相关方面的优劣。一、诗之法有五“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此盖以诗章与人身体相为比拟,一有所阙,则倚魁不全。体制如人之体干,必须佼壮;格力如人之筋骨,必须劲健;气象如人之仪容,必须庄重;兴趣如人之精神,必须活泼;音节如人之言语,必须清朗。五者既备,然后可以为人。亦惟备五者之长,而后可以为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诗道成焉。诗法即诗的方法与规律,严羽将诗法分为五种。即诗的体裁、格调气势、气韵风格、兴会情调及音乐节奏。宋代有一江西诗派,这个诗派就是把诗法作为其核心思想,他们将杜甫的诗歌创作总结出了一套诗法,从这之中获取诗歌的创作灵感。可想而知,这是一种极为本末倒置的行为。从一位伟大的先人那里学习是正确的,然而将其诗歌进行总结归纳并以此为典范进行诗歌创作,甚至灵感也是从中而来,这种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的做法终究是会被历史发展所摒弃的。在后期,江西诗派也明确认知到这种局限性,并从中摆脱出来,将诗法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江西诗派吸取了教训并扭转过来。而现代的很多人,依旧秉持了与江西诗派早期思想相类似的观点。以各种条例要求教导人如何写诗,如何写“好”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我看来,一方面是白话文的盛行,以及教育的普及,多数国民都能识文断字,也都读过诗歌古文,由于日常写作都有白话文,因而也就会对古文和古诗产生向往之情。从而就会产生创作古诗的冲动。但现代教育并不普及平仄押韵等诗歌创作要求,很多人就会寻求规范的格式来进行诗歌的创作。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很多人思想日益僵化,不论什么都会去寻求规范模板进行模仿,尽管当今社会提倡创新,但多数人或因为懒惰或因为畏惧或是为了随大流而阻隔创新的思想。由此,尽管本身有灵感、有才华,但终究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寻求规范的作诗模式,从而使有些人总结作诗之法,进行条条框框的束缚。二、诗之品有九“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在严羽的《沧浪诗话》中,将诗的品性风格概括为以上九点,基本上诗歌的风格都可以与这九点相对应。以品论诗,古来有之,南朝钟嵘的《诗品》就首开以品论诗之先例,而唐代也有关于“诗品”的论著,而严羽将诗定为九品,既有与先人重复的部分,也有自己独立总结的部分。诗之品有九,不仅是讲述诗的品性,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诗人品性的概括总结,一个好的诗人,其诗作中必然会包含其自身的思想深度与人格品性,从一个人的著作中是可以窥探作者本身的。因而,要想作好诗,自身的品性也要与诗之品相符,缺少其中的某个部分,依旧可以作诗,但却难以作好诗。即所谓的成诗而不成大诗,成器而不成大器。不可否认,古人对诗多有钻研,其总结的也极为深刻明白。不过,在我看来,不论是钟嵘还是严羽,或者是其他研究诗作并有论著流传下来的先人,他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教导人如何作诗,而是出于理论层面对“诗”进行研究,就如同近现代西方对于美学、散文等的理论研究一样。“诗”是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其存在历史之长导致了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变,并体现了不同朝代的特色,这也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再到宋诗,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诗歌,中国的诗文化是如此的源远流长。因此,对诗进行理论研究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倘若把这当做是写诗的要求就大错特错了。任何一种文体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不会存在最规范的、必须这么写作的范本存在,如果这么做的话,文学也就不会丰富多彩了不是吗?因此,理论研究就是理论研究,其存在是为了更深刻的进行理解学习,而绝不能当做规范存在。三、其用工有三“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尽管作诗是没有最标准模板存在的,但既然是“诗”,不是其他文体,那么就会有一定的要求,而不能信马由缰的胡来,让人看不出这是诗。所谓创新,总是从细微处一点点进行改变的,其过程可能会及其漫长。譬如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从三国魏晋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唐朝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等。因此,诗也体现了各个朝代时期的不同特色。从唐代起,对作诗的要求就渐渐规范起来,这也是作诗所要遵从的规则。譬如写小说可以借鉴现实,以真实的社会现状为主题,但不能完全写现实中的事;写散文就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事件……诗的用工有三,一是起结,即诗的开头和结尾,作诗对于起结句都有很高的要求,好的开头给人一种为之一振的感觉,或开门见山,或比兴开头,或写景进入,不论何种方法,都希望能给人一种欲罢不能、引人入胜的感觉,将读者吸引住,引导其往后继续阅读。同样,结尾也至关重要,如沈德潜《说诗碎语》中所言:“至收结处,行徐而来者,防其平衍,须作斗健语以止之;一往峭折者,防其气促,不妨作悠扬摇曳语以送之,不可以一格论。”诗的结尾要防止过于平淡,好的结尾,是诗的最终高潮。因此,好的开头能吸引读者继续研究,好的结尾会给人留下回味无穷之感,二者的重要性缺一不可。陶明濬言:“诗既难于起,又难于结。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一篇之中既不得机势,虽善于承接亦难生色。……至于一结,尤为不易。……从来作者于对结处,往往以轻心掉之,以草率了之,此大谬也。”因此,不论是古还是今,作诗时必要考虑开头和收尾,这一点至关重要。二是句法,即句子的结构方式。“句法尤为诗篇之要素。苟不得其法,则前后舛乱,彼此轇轕,或了不相应,或绝无关系,或显相攻击。……五古之句法贵乎雅淡,七古之句法贵乎沉雄,五律之句法贵乎庄重,七律之句法贵乎明丽,五绝之句法贵乎超妙,七绝之句法贵乎悠扬,又须和情辅势,回环错综,务使镕成一片。”古典诗歌对诗作的思想内容、立意炼字及艺术风格往往研究颇多,但对诗歌的句法研究却很少,而优秀的诗人却能注意到诗句的结构方法的重要性,如李白和杜甫,尤其是杜甫,对于诗歌创作有严格的法度。三是字眼,即诗文中精要关键的字词。“若夫字法,所以组织成句者,一字妥帖,则全篇生色。下字之法:贵乎响,言其有声也;贵乎丽,言其有色采;贵乎切,一字可以追魂魄也;贵乎精,的然如明球,屹然如长城也。”诗歌通常是短小的,因此里面的每个字都很重要,在这之中,必须有关键的、极为突出的字词来给全诗增光添彩,使全诗都发光。在起结与句法的考虑之后,就必须有精要关键的字词来进行润色,使整首诗都生动起来。四、其大概有二“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这似乎就有些现代主义、先锋的味道了。“优游不迫”指的是从容闲适地吟咏情性而达到极致的状态,从容旷远,随心所欲。“沉着痛快”,指得是飘然而通透;洒脱而酣畅。这与当代诗歌的艺术主张没有什么不同。不论是古还是今,作诗时大概就是这两种状态,或从容悠闲,或潇洒酣畅。总而言之,作诗时的心境是很重要的,不同的心境会影响到诗歌的风格与意蕴,使相同类型的诗歌产生不同的风格,这就是作者自身在作诗时的心境的作用所造成的。五、诗之极致有一“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入神,是指一种技艺达到了神妙的境界。《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陶明濬《诗说杂记》卷七:“万事皆以入神为极致。……一技之妙皆可入神。……魁群冠伦,出类拔萃,皆所谓入神者也。”诗到极致,无非一个“神”字。神情、神韵、出神入化。神除了做上帝、神灵解之外,还标示支配宇宙万物变化的内在动因和规律。荀况老夫子有言:“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谓之神”。同时,更指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古人把审美主体对艺术作品的理解、领悟、感受等视作美学意义上的精神活动与状态,艺术作品的审美水平达到绝高的程度,人们使称之为“神”了。所谓“下笔如有神”,或“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妙者,谓之神”即是如此。由此看来,神,乃人的精神之舍,人的生命之核、人的思想之精髓、人的审美之佳境。诗无神韵,不如无诗。因此说诗的极致是“入神”,丝毫不为过。由此可知,将诗达到极致是多么神妙的境界。但是,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谓水平,是要靠不断的练习、积累而成的,倘若在作诗的最初就想要达到入神的境界,那么我劝你放弃作诗这个想法。就如同写作是要靠磨练的道理一样,作诗也同样,尽管可能会有天赋的限制,但作者要不断的积累写作经验与技巧,积累社会阅历与见识,才能不断的成长进步,文笔才会越来越好,其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好诗。结论尽管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与古时候的社会大相径庭,但文学是不分朝代、不分国界的存在,“诗”作为文学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令人向往的,也是令人仰慕的。本文主要从严羽的《沧浪诗话》中诗辨篇第二、三两部分对诗进行了部分的阐述及个人的理解,内容虽有些狭小,然古人之言字字珠玑,其概括能力为今人所不及也。古今对于诗的理解必然会有所不同,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不论在什么时候,所谓创作,就是在一定的规范下,进行自由的发挥,是作者个人灵感的迸发与文笔的激扬。不仅仅是作诗,写小说、散文等也都如此,是不存在绝对的模板的,不可能有类似“开头一定要说什么,故事一定要这么叙述,必须要这么结尾……”这样的要求,这种死板僵化的格式注定会被淘汰掉。诗,不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都是人类文明的财富,如何作诗,全看作者本人如何。诗法、诗品很重要,但不要把这些当做是最重要的,这只是作诗前所要关注的一部分罢了,理论终究是理论,具体如何,必须要付诸于实践才能看出其成果,现实,是很重要的。
本文标题:诗法与诗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8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