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血战关家垴---《亮剑》中李云龙围攻山崎大队的真实战斗
《亮剑》中李云龙围攻山崎大队的真实战斗:血战关家垴胡展翔《亮剑》中有一场李云龙独立团围歼日军冈崎大队的李家坡之战,其历史原型就是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血战。此战被称为八路军抗战中最惨烈的一仗。1940年8月20日起,华北八路军各部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破袭战,参战部队共105个团,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八路军转入攻坚战,日军也进行报复作战。1940年10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了解到了八路军的整个百团大战进攻情况后,即令所属部队首先坚守和恢复各铁路沿线的据点。随后向铁路两侧及八路军根据地进行“扫荡”。日军第1军因各铁路沿线的兵力不足,于是从驻山西运城的第37师团(1939年2月7日在九州久留米编成,为三单位制师团)各单位抽调部队组建成冈崎支队(支队长为第37步兵团的参谋冈崎谦受中佐)参与这次扫荡。该支队主力为1个步兵大队和2个步兵中队,共1227人。冈崎支队10月6日从晋南的闻喜出发,于10月9日下午抵达南关镇。因“扫荡”武乡以东地区的独立混成第4旅团在“百团大战”中损失比较严重,难以单独完成任务,第1军于10月11日临时决定冈崎支队以一部对沁河上游进行扫荡,其主力则转向武乡以东地区协助独立混成第4旅团。冈崎中佐接到命令后,即命步兵第226联队第2大队主力(大队长今富光藏少佐)对沁河上游进行扫荡,自己当天亲率留驻在沁县的其他部队转向武乡以东地区。此时该部实力为:步兵第225联队第3中队,155人;步兵第226联队第8中队,153人;步兵第227联队第6中队,151人;步兵第226联队第2机枪中队第2小队,38人。加上其他后勤人员,共有561人,相当于半个大队的兵力(日军1个步兵大队编制为1091人,以下称这支日军为冈崎大队)。10月25日,冈崎大队冲入山西省黎城县东南的黄崖洞,接近了该处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水腰兵工厂,守卫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朱德警卫团)的连长不战而退。水腰兵工厂设在黄崖洞谷中,四面险峰环抱,唯一的出口是南面绝壁中的一道裂缝。八路军总部把兵工厂设在这里,是经朱德、彭德怀和左权亲自察看地形后精心选定的。经过精心规划和建设,这个军械所已形成月产400余支步枪和大量子弹的生产能力。随着战争和八路军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蒋介石政府断绝粮弹供给的情况下,兵工生产显得尤其重要。由于警卫连擅自撤退,兵工厂受到严重威胁,彭德怀大怒:“擅离职守,将连长枪毙!”总部特务团执法队遂将该连长就地枪决。彭德怀立刻命令386旅的772团和16团赶到黄崖洞,打退日军的进攻。实际上冈崎大队并不知道黄崖洞有八路军的兵工厂,当时他们也没有找到兵工厂。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当地的地形极不熟悉,疲于奔命而战果甚微,直到10月28日才被迫开始从左会撤退。早在反“扫荡”初期,彭德怀就发现日军在“扫荡”根据地时,很多时候都是以一个大队为一路。由于一个大队的兵员少,集中起来较为容易,行动迅速,使得我军在每次反“扫荡”中准备时间都相当仓促,十分不利。为摆脱这种被动局面,10月底彭德怀要求129师趁各路日军返转之机,寻歼敌之一个大队,震慑敌胆,使之不敢再以一个大队为一路实施进攻。29日,冈崎大队500余人经左会进到蟠龙以东,准备取道武乡回沁县。当天下午1时,八路军总部电令129师集中主力歼灭该敌,不惜动用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下属的陈锡联的385旅、陈赓的386旅、薄丅一波的决死第1纵队和新编10旅等4个旅10个主力团兵力。冈崎大队察觉形势不妙,立即停止前进,迅速抢占易守难攻的险隘关家垴,紧急抢修工事,准备迎战。关家垴(日军称为文德高地)位于武乡县以东40多公里,是群山环抱的一个高高的山冈,冈顶上有一块方圆几百米的平地。山冈的北面是断崖陡壁,东西两侧坡度陡峭,只有南坡比较平缓。坡的对面是一个比关家垴更高的山冈柳树垴(顶部称凤垴顶,日军称为钵卷山阵地),与关家垴互为犄角,从柳树垴上可以用火力控制通往关家垴的小路。29日晚,彭德怀指挥129师主力10个团将冈崎大队包围,部署是385旅和新10旅为右纵队,归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占领关家垴西北和西面阵地,堵死敌西逃之路;386旅与决死1纵队38、25团归陈赓指挥,占领关家垴南面及东南面阵地;总部特务团(缺山炮连)由彭德怀亲自指挥,控制关家垴东北面阵地;总部炮兵团3营及特务团山炮连在关家垴东南占领阵地,为上述各部提供火力支援;拟于次日凌晨4时发起总攻。谁知29日深夜,冈崎大队组织步兵第225联队第3中队和1个机丅枪分队突然袭击凤垴顶,我决死1纵队38团与25团正在调整部署,疏于防范,以致阵地失守。于是,陈赓迅速命令386旅16团、决死1纵队38、25团各以一个营进行反击。日军顽强抵抗,我军4次冲锋均被击退。日军遂以两处制高点互为掎角,固守待援。30日凌晨4时,我军按原计划向敌发起进攻。我炮兵首先集中所有山炮及迫击炮猛轰敌前沿阵地,随后386旅769团从西北、总部特务团从东北、386旅772团从东南、决死1纵队25团由南面一齐扑向关家垴。但战斗一开始就不顺利,日军用机丅枪和掷弹筒封锁了仅有的一条通住垴顶的不足1米宽的窄路,攻击部队遭到严重杀伤,担任主攻的772团1营仅剩80余人,385旅14团和决死1纵队38团对凤垴顶的攻击也同时受阻。祸不单行,此时敌机开始轰炸我军阵地。由于我军缺乏对空作战的装备与训练,部队既没有及时疏散,又没有组织有效防空火力对空射击,以致于日军飞机的航空炸弹杀伤力极高,一颗颗在密集的人群中爆炸,血肉横飞。陈赓见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倒下,心如刀绞。经过反复思考后,他要通了总部的电话,请求彭德怀立即停止围攻、撤出战斗。可彭德怀的决心仍未改变,下令:“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下午4时,我军第二次总攻开始,共连续发动了18次冲锋,终于攻占了日军第一道防线,但是代价惊人,16团参加进攻的1个营仅存18人,团长谢家庆牺牲。特务团第11连164人仅剩15人。在西面担负助攻任务的新10旅也遭受很大损失,旅长范子侠负伤。刘伯承、邓小平要求停止攻击,但彭德怀火冒三丈:“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10月31日拂晓,我军第三次总攻开始。第769团从西北方向攻击关家垴,被日军击退。此时刘伯承发现此处坎上斜坡隐隐露出的黄土,于是告诉团长郑国仲:“那坎上斜坡是土质的嘛,可以挖暗道通上去。”郑国仲立即组织突击队从坎下面往上挖掘坑道。不到2个小时,一条通往山顶日军阵地后面的通道挖成了。八路军突然从日军阵地后方冒出来,日军顿时一片混乱。这时,隐蔽在坎下的突击部队迅速从斜坡上攻了上来,双方在山顶平地上展开了激烈的肉搏。八路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攻上山顶,加入战斗。几经搏杀,终把日军压缩到一个狭小的地段。正当攻击部队要进一步动作时,西南方向凤垴顶的日军发觉了关家垴日军的危机,逐用猛烈的侧射火力对我军的关家垴攻击部队扫射。在这种情况下,关家垴攻击部队被迫抽出第769团2个营增援冲击凤垴顶,战斗又陷于僵持。据参战的冈崎大队士兵才田升回忆:“到10月31日早上,共军对文德高地的攻击已持续了一天一夜,守卫阵地的士兵由于日夜激战,已经耗尽了弹丅药,处于用刺刀和敌人肉搏的困境。攻进阵地前沿的敌人,利用死角向我方战壕不断扔来手榴弹。我方士兵不停地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冈崎中佐站在阵地上指挥作战,10时30分左右一颗迫击炮弹落在近旁爆炸,冈崎支队长、藤泽少尉和犬饲上等兵当场被夺去了性命……就这样,到下午1时,支队逐次放弃了大部分主阵地,退至文德高地的顶端台地阵地,缩小了战线……到下午3时,一部共军冲入了台地阵地,正当我军无力反击,支队的最后时刻将要来临时,共军开始了全面的撤退。”战至31日下午4时,关家垴仍未攻下,而武乡、辽县之日军2500余人也已出动,试图围歼129师主力。彭德怀无计可施,只得命令部队撤离关家垴。是役我军伤亡2000余人,其中牺牲1000多人。我军宣称日军阵地遗尸280余人,另有三大堆骨灰。而据幸存日本兵才田升回忆录《冈崎支队长之最后》称,此战日军仅幸存203名,其中关家垴上剩61名,柳树垴上剩142名。据此,此战日军被击毙358名。彭德怀之爱兵,全军皆知,冠于诸将帅,此次之所以不计牺牲誓将冈崎大队歼灭,这背后有两重重大意义。一是日军扫荡通常以一个大队为一路,如果八路军能在硬碰硬的条件下歼灭其中一路,敌人就不得不集中更多的兵力,扫荡的次数和范围就会减少,从而为抗日根据地军民争得更多的机动时间。更何况冈崎大队深入根据地核心,烧毁兵工厂,如果任其离去则敌人气焰必定大涨。关家垴之战无疑达到了这一目的,给日军以极大震撼,从而基本上结束了日军小股部队随意扫荡的局面。战后,陈赓曾说:这次胜利告诉敌人,太行山绝非无人之境,可以由他大摇大摆、横冲直撞。可以想象,彭德怀当时的犟劲儿,一定有些像一意孤行攻打平安县城的李云龙。第二,彭总认为八路军是坚持敌后抗战的主力军、正规军,不但要会打游击,打巧仗;必要时,也得猛攻坚守,顽强拼杀,敢打硬仗、恶仗。关家垴之战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八路军各部队,战斗中日军善于利用地形、构筑工事、合理配置火力的实例,使身经百战的八路军将领受到很多启发。战后第三天,彭总即带领各级指挥员仔细勘查了关家垴阵地,将日军各类工事详细绘制成图,下发各部队学习。其中一种单兵掩体之后被我军广泛应用直至70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猫耳洞。时任决死第一纵队政委的薄一波后来回忆说:关家垴战斗中损失固然大,但部队也打出来了,决死纵队参战的两个团后来成为战斗力最强的两个主力团。此时,彭总已经含冤去世十年了。日后军史上由关家垴之战引起对百团大战的评议我们的历史书中均称此战全歼日军冈崎大队,《亮剑》也采用此说法,并不正确。彭德怀在回忆中也否定了歼灭日军的说法,称他率7倍于敌的兵力在野战中力图围歼一部日军,结果激战一天,付出相当大的伤亡却未能达到目的。关家垴战斗由彭德怀和刘邓亲自指挥,名将云集,又动用10个主力团聚歼日军一个500多人的大队,但仍未能将其歼灭。我军伤亡极大,许多连队打到了只剩不足三分之一,红军时期的连、排战斗骨干也损失过半,大伤元气。这样一场硬拼战,引起了日后军史上对百团大战的争议,也增加了彭刘两位老元帅之间的不和。陈赓在百团大战中看到部队受了重大损失,上级对自己正确意见不接受,还派人督战时,曾潸然泪下,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曾对此进行过尖锐批评。1944年4月5日,他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一部三支的《报告》中提到:到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我觉得不能再打了……我问一个问题,这一仗是不是中国革命最后的一战?或对革命有很大帮助?如答复是就打,否则不打。师长来命令叫一定打。”百团大战刚一结束,中共中央就敏感地意识到这种大规模军事进攻可能带来的副作用。1941年1月,中共中央首先就交通破袭战的战法提出异议。它清楚地看到:敌人控制占领区的交通线实为其既定方针,对其主要交通线,我破袭愈多,敌守备愈强,结果反陷我之交通联络愈加不便。而破袭的结果,因敌之技术优越,修复甚易,担惊受累的只是路旁居民,以致夜毁昼修,不胜其劳。因此,中共中央决定:“道路不可不破亦不可太破,凡与我太有害而于敌非必争者(如插入我根据地内之大路),必须彻底破袭之;凡在敌为必争,在我无力控制者(如正太路平汉路北),不可因破袭而引起敌之守备加严”。百团大战在敌我双方军事装备上暴露出来的巨大差距,给了毛泽东相当强烈的印象。毛泽东早就指出:八路军的基本缺点就是技术装备不如敌人。然而,在军队和根据地顺利发展的时期,他没有特别重视这个问题。在百团大战之后,他才真正意识到这种武器弹药方面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八路军在对日战争中的致命的弱点。特别是在日军已转入进攻的情况下,八路军必须迅速转入退却,这个时候不设法保存自己,反而去大举进攻敌人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在日寇疯狂“扫荡”和进攻的情况下,八路军最有效的作战方法就是尽量将大兵团化整为零,尽可能加强地方军及各地的群众武装,最大程度地减少甚至停止集中作战。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这时在其指示中强调指出:我们一无飞机、大炮、坦克,再则我们的步枪、机枪质量也差,子弹也日益困难,想要靠我们自己力量办到有优良的步枪、机
本文标题:血战关家垴---《亮剑》中李云龙围攻山崎大队的真实战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9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