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找不同:第一套: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报道了食品安全的信息,它们报道的角度有何不同?思路:(1)材料一报道的事件是什么。(2)材料一通过采访……来表现对待社会舆论对待食品安全的态度(3)材料一通过数据说明了食品安全存在问题。(4)材料二报道的时间是什么(5)通过个案反应食品安全存在问题(6)材料二总体说法律和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制裁政策答:(1)“材料一”是选取面上的信息,借助数据来反映食品安全存在的事实状况。(2)“材料一”是借助人物访谈,揭示社会舆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厉态度。(3)“材料二”是选取个案信息,揖让读者感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多发,又让其感受到在食品安全方面,只要胆敢接触法理,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第二套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网络流行语“现象都做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思路:先分析材料一围绕网络流行语都讲了些什么:1、报道了《……报告》。2、网络流行语的影响。3、网络流行语的“副作用”,该怎样应用。3、《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情况。5.对待网络流行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题目问的是,有关网络流行语的事情,就在总结方面以网络流行语作为主语)。材料二:1、民众对待“网络流行语是否会威胁汉语的发展”的观点。多数人认为……。2、正确对待网络流行语。3、网络流行语对文化的积极影响。4、对待网络流行语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问传递的信息时,要先大体概括,为绕主题进行简要标注,读文章时不要慌,把每段都概括好,可别着急)答:看上文还有一条,觉得答不到就答不到吧,相同点:不要过分干预。要求解析:“概括说明”就是概括具体信息,不用说明。“重要信息”就是所有信息“哪些”就是不止一点。“异同”要先“同”后“异”。答题方法:①逐段或分层概括所有具体信息。②按要求比较分类。比的是内容。③量化作答,分类清晰。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人民日报》记者与《中国青年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思路:侧重点,我觉得就是大笔渲染,大部分都在写哪些,哪些就是侧重点!不仅仅是在找不同!更是概括总结提升,不是对基本内容的陈述!答:材料一:1、网络语言有利有弊(有二三段得来)2、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应为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例如:《现代汉语词典》……。材料二:3、民众对待“网络流行语是否会威胁汉语的发展”的观点。多数人认为……。(毕竟主题是这个)4、不能将网络流行语和汉语文化发展对立起来。第四套: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则新闻内容的异同点。思路:与第一个相似,问传递的信息时,要先大体概括,为绕主题进行简要标注,读文章时不要慌,把每段都概括好,可别着急。答:异:①材料一更为全面地报道了《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的事情,包括原因、出版前的准备工作、《一课一练》的发展状况与影响力。(2分)②材料二侧重报道了英国教育代表团专程来沪“取经”的事。(2分)同:①都报道了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的消息和原因;②都谈及中国基础教育模式已受到英国的重视和推崇的情况。(2分)第五套: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公布“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一事都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由哪些异同?思路:这是一道好基础的题,先段段概括吧,记得围绕主题“全民阅读”?材料一:(1)报道了……(2)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增长(3)国民人均报刊和期刊阅读量保持下降趋势。(4)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注意哦,原文列了好多好多数字,要对数字进行分类!)(5)我国数字化阅读行为国民年龄较轻,中青年是主力。(6)数字化阅读的原因。(7)多数国民认为数字化阅读很重要。(8)国家用行动推进国民阅读。材料二:(1)报道了……(2)我国盛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上涨。(3)报纸和期刊阅读率下降(4)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上上(5)我国成年国民人民阅读电子书增长,报纸期刊图书减少(6)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研究,大部分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7)阅读年龄分布来看,未成年人是纸质阅读图书的主力。(8)亲子早期阅读行为分析,大多数儿童家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的习惯。(9)社会机构采取行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展开。看看答案:相同点:①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2013年连续七年稳步上升②2013与2012年相比,纸质图书阅读量上升,报纸、期刊阅读量下降;数字化阅读量增加,接触时常增长③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各种活动,推动全民阅读不同点:材料一介绍了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具体原因,以及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不断加强,并点出了现代国民仍然认为读书很重要。材料二介绍了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指出0-17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稳妥妥的满分,但这篇数据多的可怕,你要做的是把数据分类,然后概括,万万不可以省略!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社记者与《中华读书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思路:这个题不再是找细节,而是在大面上概括,题出的不好,找不同就可以,因为大体都很相似。材料一:侧重在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原因。国民对社会阅读的态度材料二:侧重在国民形式的介绍,以及未成年阅读的情况答:材料一的侧重点是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的情况及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具体原因。材料二的侧重点是介绍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及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主力这一情况。要求解析:①“侧重点”是指作者着力表现的、文字量较大的,报道比较详细的内容。“哪些”就是不止一点。“简要说明”就是高度概括各点信息,不用太详细、具体。答题方法:①逐段或分层概括所有具体信息。②按要求比较分类。比的是文字数量。第六套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则材料报道内容的异同。材料一:(1)报道了农村小班幼儿园的真实情况。教师有学校纸牌,所学专业非学前教育,参加培训少。对农村校办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提出质疑:(2)师资问题是校办幼儿园发展的平静。(3)多数农村校办幼儿园幼儿教师极其短缺(4)农村校办幼儿园以学校委派为主,学校自主招聘为辅,学校行为方式直接影响校办幼儿园教师的数量。(具体内容点一下)(5)一半以上教师年龄大,素质偏低,教学形式方法不好,影响校办园保教质量的提高。(6)农村校办教师学历高,专业素养差,很少接触专业培训材料二:(1)在教师调配方面,校长直接向幼儿园派遣教师,很少征求园长意见。(2)派到得得幼儿园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不合格。(3)教师考核方面……(4)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园长具有高水平的领导能力,农村幼儿园需要。答:相同点:都指出了农村校办幼儿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不同点,材料一侧重从师资力量、年龄特点、专业素养等方面指出农村校办园师资的现状(当侧重点稳妥妥的被看出来的时候,要写上,真的概括一下很重要),材料二侧重于将幼儿园园长在教师调配方面、教师考核方面没有发言权。第七套问题: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新闻媒体都对“APEC蓝”现象作了报道,请概括说明它们传递的重要信息的共同点。(5分)材料一:导语:小标题1:“APEC蓝”到底是人努力还是天帮忙?——政府减排措施很有效,对生产生活影响不小。小标题2:APEC的减排措施是否都落实了?——还有偷排的,政府加强监督落实会更好。小标题3:治污减排是否只是“一下子”?——“APEC蓝”能否保持下去?损失不小,不是长法,政府应有长效机制;治理跑不过污染;区域共治才有效;个人也要参与。材料二:导语:1(①——③)“APEC蓝”来之不易,政府的减排措施对生产生活影响不小。2(④)政府蛮拼的。但是APEC之后,我们还能看到“APEC蓝”吗?3(⑤)政府应有长效机制。4(⑥——15)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成因探索。指出要天天见到“APEC蓝”,首先必须厘清雾霾的形成机制,并据此开出科学的药方,。(细细找,无论大段小段都要概括!)答案:答:①两则新闻都关注到了“APEC蓝”的成因,肯定了政府减排措施的作用。(2分)②都提到了“APEC蓝”来之不易,政府的减排措施对生产、生活影响不小,应有长效机制。(2分)③都表达了对保持“APEC蓝”的某种忧虑和美好期待。(2分)问题: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位记者报道的新闻侧重点有哪些不同?答:答:①两则新闻都关注到了“APEC蓝”的成因,肯定了政府减排措施的作用。(2分)②都提到了“APEC蓝”来之不易,政府的减排措施对生产、生活影响不小,应有长效机制。(2分)③都表达了对保持“APEC蓝”的某种忧虑和美好期待。(2分)观点类第二套材料三和材料四在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上的分歧时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网络流行语的?答:怎样看待,应该顺应原文的意思去答,先说是什么(该怎样看待),再说为什么(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再说怎样做(由多方面来回答),注意原文中寻章摘句。第四套:结合四则材料,请你依据教辅资料的使用经历,就教辅泛滥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我国有精品教辅走出国门,但与此同时,教辅泛滥问题也应得到解决,提高教辅书质量和水平是根本,相关部门的监管也不能少。(盖帽!!!!!!)①我国教辅应向《一课一练》看齐,加大质量改革,创出更多优质教辅以满足旺盛的教辅需求,让劣质教辅失去市场,缓解教辅泛滥问题;(结合材料三、四得出)(2分)②做教辅要像《一课一练》那样,了解并研究学生的教育模式和不同学情,做贴合学生实际、更有针对性的教辅,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基础上从教辅中得到有益的辅导;(结合材料一、二得出)(2分)③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合理地提高教辅的准入标准,要让那些为逐利而生却质量不高的教辅无法进入市场。(2分)第五套:问题:材料四对“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浅阅读。答:(1)材料三认为网络阅读是浅阅读,获取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而习惯了浅阅读的人们也难有耐心品味经典著作,不能领略经典著作的深刻之美。(1分)(2)材料四则认为电子工具阅读也是一种阅读方式,不必纠结于阅读的载体,读书才是最重要的。(1分)(3)看法(观点):既要有浅阅读,也要重视对纸质图书的深阅读。(2分)①浅阅读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和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目前十分普遍的一种阅读方式,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②浅阅读也有弊端,它容易使人们把读书当紫一种休闲方式或者获取某种利益的途径。③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是提高个人素养、完善知识结构以及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所以,两种读书方式兼用。(4分)浅阅读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和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目前十分普遍的一种阅读方式。【理解认识】它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优点】但是,浅阅读也有弊端,它容易使人们把读书当做一种休闲方式或者谋取某种利益的途径。【缺点】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是提高个人修养、完善知识结构以及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所以既要有浅阅读,更要重视对纸质图书的深阅读。【做法】第六套:问题:作为主办方的中心校,如果要办好校办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你根据四则材料的相关内容提一些建议。(剪贴!)第七套问题:阅读材料四,它与材料一在保持“APEC蓝”方面有什么分歧?你又是怎样看待“APEC蓝”的?(7分)解析:材料一在保持“APEC蓝”方面:【小标题3】治污减排是否只是“一下子”?——“APEC蓝”能否保持下去?强力减排损失不小,不是长法,政府应有长效机制;治理跑不过污染;区域共治才有效;个人也要参与。材料四①段:十大关键词,总结回顾,揭示了将在未来长期坚持的清洁空气路线图。②段:解读“APEC蓝”:APEC蓝”是共治、合作的结晶,是特殊时期最高级别、最强力度实践,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临时举措不可长期持续,要化为长期行动。区域合作应有“守护同一片蓝天”的远见“APEC蓝”是目标,是预期,是承诺。你我共创“常态蓝”。提出的不好,没什么区别,就谈谈怎样做吧!①常态蓝需要政府措施得力,执行给力。“APEC蓝”的出现证明我们的治理方向是正确的,政府的作用是巨大的。只要下决心,建立减排的长效机制,“APEC蓝”是可以变成常态蓝的。(材料一)②常态蓝需要企业处理好健康权与发展权的关系。转变发展方式,
本文标题:语文新闻类阅读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9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