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阅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1、文学作品阅读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3、古诗鉴赏4、浅易文言文阅读试卷内容与赋分1、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2、现代文阅读26分3、古诗文阅读14分4、写作50分5、书写5分文学作品阅读古语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千字散文、微型小说)一、故事情节概括(一)概括一件事型——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人物+事件(二)概括几件事型——文中共写了几件事,依次概括注意叙述对象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三)分阶段概括型1、注意叙述对象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2、分析示范暗含的要求;(如叙述的角度、表述的结构、字数的要求。3、抓住每一部分关键信息,仿造示范结构拟写答案。(找出相关信息的句子和词语,再进行概括。)人物情感或心理变化也类同(2015金华卷)11.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2分)①一九○八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②一九三六年,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二、标题标题的含义结合文本,找到文本中出现标题字样的语句或者相关情节,来理解。1、浅层含义与文章内容有关(内容概括)2、深层含义与文章主题、人物情感有关(主题概括)(2015金华卷)1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4分)示例:这是张伯苓演讲了半个世纪的主题,是他教育救国理想的体现;(2分)这也是张伯苓和他的学生坚信“中国不亡”努力创造“另一个中国”的“南开精神”。(1分)这更是南开精神对我们后人永恒不灭的激励。(1分)概括作品主题1、概括作品主题要注意文章的类型。写人叙事散文,可从这些方面考虑:所写事件的启示,人物的性格品质和作者的感情。写景状物的散文,可从这些方面考虑:作者对所写景物的感情;所写景物具有的象征义、比喻义。2、概括作品主题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标题;2)议论抒情句,特别是出现在段首段尾的议论抒情,不能小视;3)分析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4)联系写作背景。对主旨句的理解意蕴丰富的句子(特别是结尾的句子)的理解,往往与主旨有关,应该联系文章主旨回答。标题的作用:1、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2、揭示(暗示)文章的中心;3、标明文章的线索;4、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5、交代写作对象;6、运用修辞,使标题生动形象,新颖别致;7、若是一语双关,则含义深刻。三、文章的线索线索标志:贯穿全文,反复出现。一般有以下几种——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推动情节;表达主题。四、揣摩句段在文中的作用1、揣摩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要注意段落的位置,位置不同,其作用亦不同。在文章开头:a、结构上的作用:开门见山,引出下文,总领下文,点题,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等;b、内容上的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②段末的总结作用③为下文作铺垫在文章结尾部分:一般从结构、内容、表达效果三个角度思考。a、结构上的作用:首尾呼应、收束全文、篇末点题;b、内容上的作用:卒章显志、突出主旨、深化主题、表达作者的情感;c、表达效果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回味;给人以丰富的想象。2、回归语境,分析句段内容,再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揣摩段落的作用。3、还需考虑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插叙等)手法+句意+作用(2015杭州卷)9.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内容上,强调继父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表达对继父的爱戴、怀念之情。结构上,开头点题,引出下文对继父的怀念;结尾呼应开头,点明题旨。【解析】某一句段内容的作用就是其对文章表现有哪些好处,通常可以从内容、中心、结构三方面方面分析。内容上,“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说明继父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文章中心是表达对继父爱戴、怀念之情;结构上这两句分别在开头结尾,很容易分析出“开头点题,引出下文对继父的怀念;结尾呼应开头,点明题旨”的作用。五、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1、注意人物的身份;2、人物的性格品质及其突出特点;(主要方面)A、在原文中找出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分析性格特点,有的可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宁滥勿缺原则)B、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如对比手法、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侧面烘托)(正衬或反衬)。C、对性格特点进行“合并同类项”。3、作者创造这个人物的意义。注意事项:1、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若作者已经概括了人物性格,则尽量用原文的词句;2、一般都要用褒义词;3、若有“结合原文分析”的要求,则要概括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再分析人物形象。逐条依次。(2015杭州卷)12.“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从继父下班后去摆摊,直到去世前还在摆摊,他会修理各种电器,常常帮助别人,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勤劳、能干、热心的人;从继父把糖让给我吃,把母亲夹给他的菜夹给我们,为了攒钱养活一家人,从不吸烟喝酒,一年四季穿旧衣服,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关爱孩子、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从继父不仅自己能忍受邻里街坊的风言风语以及爷爷奶奶他们的脸色,还劝母亲不要计较,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宽宏大量和好脾气的人。【简析】人物形象分析需要注意梳理好不同事件,并对事件归纳分析所能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切记没有头绪,看到哪写到哪,非常容易漏点。(二)评价人物形象1、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2、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要有分析,合情合理,能自圆其说。3、注意文中人物描写及其表现出来的人物思想、性格,准确把握人物形象。4、注意文章中抒情、议论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评价。(三)补写人物心理活动1、结合语境,抓前后文的关键细节,根据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理;2、补写的内容要与人物性格相吻合,与上下文语境相吻合;3、补写人物心理要注意人称,一般要求用第一人称;4、有时人物的心理很复杂,要求考虑全面,采全要点。揣摩人物心理要结合具体语境。通过分析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及生活的环境来进行。(2015杭州卷)10.阅读下列句子,简要分析加点词反应的人物的心理①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柔柔软软”写出了继父瞅着“我”时的满足与幸福的心理。【简析】“柔柔软软”的眼神能够给人以温柔幸福的感觉。②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抹眼泪”写出了母亲感动、感激和内疚的心理。【简析】“眼泪”可以表现多种情感,对母亲来说,她对于毫无保留地帮助自己抚养自己与前夫的多个孩子的现任丈夫,既感动也会掺杂拖累了对方的愧疚的情感。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含义:1、弄清这个词语描述的对象(或范围)。2、联系上下文,解释这个词在整个句子中写出了什么内容。(如是代词,指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3、深层挖掘一下,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派生出来的新义(新义,往往与人物形象有关),分析词语所隐含的意义。(弄懂语境中词的比喻义、借代义、反语义)字词本义+语境义(2015金华卷)13.文中说“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温暖”的理解。(3分)在艰难的求学生活中,张校长对我们的照顾细致周到;(1分)无论国家民族处于何种境地,张校长和他的故事总是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坚信中国不会亡。(2分)。作用:(表达效果)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要考虑词语对描写意境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原意+语境义+表达作用(这个词原指……这里指……在文中起到了……作用)(2015金华卷)1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2分)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眼睁睁”一词写出了张伯苓看着国帜三易,国力衰微时内心的无奈、痛心和悲愤,(1分)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强烈的爱与责任感。(1分)七、理解句子的含义1、从句中的关键词入手,分析关键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再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把握句子的含义。2、从句子的位置入手。如是总领句,则从下文搜索重要信息;如是总结句,则从上文寻找;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关注上下文的内容的分析准确理解含义。3、揣摩人物的潜台词。因为潜台词指的是话后隐藏着的,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解题时要结合具体情境和人物性格特点来揣摩。(从字缝中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八、语言赏析题人物性格或作者情感外在形式+句意+人物性格+作者情感人物性格+结构上的作用“外”(外在形式):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有特色的词语(如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叠词、色彩词、结构相同的短语、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等;“内”指句子的内容,包括句意和人物性格特点或作者的思想感情,此外有的还要考虑在结构上的作用。解题步骤:1、分析句子外在形式的特点。2、概括句意。3、分析该句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四角度(一)、修辞手法(二)、描写方法(三)、有特色的词语(如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叠词、色彩词、结构相同的短语、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四)、表现手法(写法)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例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不经意间蓬勃生长的勃勃生机。例:“春风吹来,柳絮不停地飞舞着。它挂在小树上,像给小树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纱裙;它浮在小河上,像许多小虫在蠕动;它落在草地上,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小花;它飞到田野上,给辛勤的农民伯伯跳起了欢乐的舞;它来到幼儿园,抚摸着孩子的脸蛋……”《春天来了》赏析: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春天里万物复苏、柳絮漫天飞舞的动人景象,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二)、描写人物形象描写: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景物描写(环境描写)。赏析描写人物的语句。如《我的老师》有这么一句:“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里运用“落”、“迎”、、“敲”、“笑”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准确地把蔡老师那种假装发怒、高举轻放的慈爱形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同时也展现了师生之间的默契与友爱的和谐氛围。环境描写及其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的心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注意点:1、使答案有针对性:1)渲染了(悲凉、悲壮、恐怖、祥和、温馨……)的气氛。2)衬托人物(愉悦、悲伤、失落、惊喜……)的心情。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什么内容做铺垫。4)若在开头,可能有交代
本文标题: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9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