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语言学家传记语言科学学院2014.1.10形式语言学派乔姆斯基(NoamChomsky,1928--),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1928年12月7日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费城。1947年,在哈里斯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语言学。1951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现代希伯莱语语素音位学》,1955年又在该校完成博士论文《转换分析》,获得博士学位。从1955年秋天开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为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有素养的学者。乔姆斯基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语言学家。最初,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起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后来他又不断丰富和发展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发表了《句法理论要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支配和约束论集》等重要著作,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转换-生成语法仍在继续发展之中。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布龙菲尔德(LeonardBloomfield,1887-1949),美国语言学家。1887年4月1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北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先导人物之一。19岁毕业于哈佛大学。嗣后转入威斯康星大学师从E·普罗科什攻读语言学,1909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布龙菲尔德从研究日耳曼语系和印欧语系入手,继而研究了普通语言学和阿尔表琴语等语言。他曾在很多大学任教,最后执教于耶鲁大学,并任该校高级语言学教授。布龙菲尔德的早期著作是出版于1914年的《语言研究导论》,立足于心理学来阐释语言。1933年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这时,他已从构造心理学转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如区分粘附形式和自由形式、关于直接成分的分析、配列学说等等。从行为主义和机械论的观点观察语言现象,把语言看成为一系列刺激和反应,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传递公式:Sàr…sàR:S表示实际的刺激;R表示实际的反应;r表示语言的替代性反应;s表示语言的替代性刺激。[2]制定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是一个共时系统,他首先使用“替换法”研究音位学。布龙菲尔德认为语素是由音位或音位的组合构成的,而全部语素就构成了一种语言的词汇。从词汇转向语法,就需要“配列”(arrangement)的概念,语言形式的配列方式有四种:词序、变调、变音、形式的选择。语法分为句法和词法。句法如短语和句子;词法是粘附形式出现于组成成分中的结构,包括词和词的一部分的结构。这样,人们就可以用这些原则去描写一种语言的结构。[3]萨丕尔(EdwardSapir,1884-1939)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成为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萨丕尔长期研究语言学和人类文化学的有关问题,重视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思维的联系,提出语言影响人类关于现实世界概念系统的形成这一设想,经他的弟子沃尔夫(B.L.Whorf)发展,形成语言相关性的学说,被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这一假说成为人类文化语言学的基础。萨丕尔的代表作是《语言论》及身后出版的论文集《萨丕尔论语言、文化和个性文集》。哈里斯,语言学家,美国描写语言学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认为是继布龙菲尔德之后美国新语言学的发言人。哈里斯学术贡献体现在他把分布关系的逻辑作为结构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建立了一整套描写语言的严格的技术,对美国描写语言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1951年的出版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被认为标志着一个新的时期的诞生,有人把它称作后布龙菲尔德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描写语言学因为哈里斯的努力而呈现出精密的分析手续和高度的形式化,分布成了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哥本哈根学派乌尔达尔(1907—1957),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之一。大学时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与叶姆斯列夫合作,积极参与哥本哈根学派的建立。主要从事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工作。他接受了索绪尔的许多语言学思想,与叶姆斯列夫共同建立语符学理论。他们都从音位的研究出发,最终把音位研究归结到语符学的道路上去。乌尔达尔还认为语言学是统一一切科学的基础。因此,其《语符学基础》的主要内容是论证运用精密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文科学的可能性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探索统一科学的基础。布龙达尔(1887-1942)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之一,主要从事普通语言学和罗曼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他在许多方面接受了索绪尔的理论思想,认为结构语言学主要有三点:共时性、语言和结构三个概念,主张在逻辑学的基础上建立普遍语法。1939年在国际语言学家大会上,提出论文《结构语言学》,这是在语言学领域首次使用“结构”这一概念,此后人们便把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学理论思想以及接受索绪尔理论思想的诸多学派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叶尔姆斯列夫(LouisHjelmslev,1899--1965),丹麦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他接受索绪尔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的理论并加以发挥,用演绎的方法分析语言的结构,试图建立起一种抽象的、能适用于各种语言分析的理论,形成一个独树一帜的语言学流派。它和布拉格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一起,并称为结构语言学的三大学派。由于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过于抽象,很少分析具体的语言事实,而所用的术语又比较奇特,因而它对语言学的影响远逊于布拉格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特鲁贝茨柯依(1890--1938),俄国语言学家,布拉格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特鲁贝茨科依的学术思想和贡献主要是音位学的研究。他成功地把索绪尔的对立论和库尔德内的功能观结合起来,并运用于语音的研究,撰写并出版了《音位学原理》一书(逝世后由雅科布逊整理于1939年出版)。这是布拉格学派的一部代表作,也是音位学的奠基之作。它提出了一整套语音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如音位的辨义功能、音位对立、对立中和、超音位等概念对后来音位学的研究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些理论和方法直至今天也还被广泛运用,并推广到语法、词汇、修辞、标准语理论等领域的研究。雅科布逊(RomanJakobson1896--1982),美国语言学家。雅科布逊对语言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主张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研究语言,致力于探索支配语言结构各层次的普遍原则。在音系学方面,他区分了12对区别特征,承认音位之间有对立关系,并把这种强调对立关系的理论应用于语法和词汇,提出了标记性理论。在历史语言学方面,他认为语言的变化往往以系统、系统的稳定和系统的重建等等为目标,所以历时的研究不但不排斥系统和功能,而是恰好相反。在心理学方面,他指出,世界上各种语言最早普遍存在的语音区别,儿童最先习得,而失语症患者最后丧失;一些不大普遍的语音,儿童习得较晚,失语症患者丧失最早。他还强调语言功能方面的研究,也研究诗学,韵律学,文学史,文化史,符号学和信息论等,并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派未知洪堡特(BaronvonWilhelmvon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和政治家。1767年6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波茨坦。1787年秋至1789年期间他曾先后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政治、法律以及考古学等方面的课程。1809年他被任命为内务部文化和教育司的负责人,在此期间他提议并创建了柏林大学。1819年洪堡特离开了政界。从1820年到1835年,他专心致力于语言研究。1820年6月19日,他在柏林科学院宣读了他的论文《论与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的比较语言研究》(简称《论比较语言研究》),标志着他的语言和语言哲学研究工作的开端。后来他又先后发表了很多语言学论著。1828-1829年,他的名著《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问世,1830-1835年他又精心写作了三卷巨著《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该书的引言是一篇独立的论文,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在这部著作中,洪堡特完整阐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使之成为他在该领域全部工作的总结。洪堡特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曾在美学、民族学、古典文化等一系列领域进行过深入的探索,但他一生的主要兴趣集中于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被视为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学说不同,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甚至提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的论断。他强调语言的创造性,人们能用少量规则说出无穷无尽的话语来;强调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这些理论直到20世纪仍有很大的影响。韩礼德(1925~)(MichaelAlexanderKirkwoodHalliday)英国语言学家。1925年4月13日生于利兹。曾在伦敦大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学,获学士学位;后到北京大学和剑桥大学进修,获博士学位。1944年后,曾在英国剑桥、爱丁堡、伦敦,美国印第安纳、耶鲁、布朗,肯尼亚内罗毕等大学任教。1963年任伦敦大学语言学教授,主持过多项英语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1973~1974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当研究员。1974~1975年任英国埃克塞斯大学教授。自1976年起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韩礼德是J.R.弗斯的学生,伦敦学派(LondonSchool)的主要成员,又是新弗斯派的领袖。在论文《语言理论的范畴》和专著《语言科学和语言教学》中,韩礼德提出了他的早期理论,名为阶和范畴的语法。70年代韩礼德出版了5本书:《语言功能探索》(Explorationsinthefunctionsoflanguage)、《学习做到有所指》(Learninghowtomean)、《语言的系统与功能》、《英语的连贯问题》、《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在这些书中,他指出语言有3种功能,各有其相应的结构来作为表现方法。韩礼德一向致力于英语中各种变体和文章风格的研究。1985年,他写了《功能语法引论》。这是以系统语法为框架来讲语言功能的,重点在讲结构,其主旨是进行篇章分析,以便帮助人们了解:①某一篇章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那样表达意义。②这个表达法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原定目标。韩礼德的学说包罗宏富,体系严密,远远超过了他的老师弗斯。但是英国有些学者对这种学说仍持怀疑态度。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引论》(SystemicFunctionalGrammar)里,韩礼德自己也承认“英语语法中有许多范畴我还不懂得它的意义”,而且认为“语义与语法没有什么明显的界线”。历史比较语言学叶斯柏森(JensOttoHarryJesperson,1860-1943),丹麦语言学家。1860年7月16日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的兰内斯,童年时就对拉斯克(RasmusRask)的著作发生浓厚的兴趣,开始学习冰岛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并读过缪勒(MaxMuller)和辉特尼(Whitney)的著作。17岁时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初学习法律,后转向语文学,学过速记、法国文学,研究过丹麦方言,致力于语音学的学习和研究。1887年获哥大文学硕士学位。之后,他游学欧洲,拜见了许多著名的语言学家,然后在德国潜心研究古英语和中古英语。叶斯柏森主要从事英语语法和语言理论的研究,一生著述极丰,代表作有:《语言进化论、特别着重英语》(ProgressinLanguagewithSpecialReferencetoEnglish)、《语言教学法》(HowtoTeachaForeignLanguage)、《英语的成长和结构》(GrowthandStructureoftheEnglishLanguage)、《语言论:语言的本质、发展和起源》(Language:ItsNature,DevelopmentandOrigin)、《语法哲学》(PhilosophyofGrammar)、《英语语法纲要》(EssentialsofEngli
本文标题:语言学家传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9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