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行动来自积极心态许多人,懂得的道理很多,说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可一到实际去做的时候,就没戏了。肚子里有没有知识是一回事,能不能用于行动是另一回事,真正去做是另一回事。说一千道一万,动真格就付诸行动。心理能力,最最重要的是行动力。由认知倒行为,只是人类活动的一种途径。认得行为并不仅仅由头脑里的意识决定。都认同某一个道理的两个人并不一定采取同一行动;即使是同一个人在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未改变的情况下,也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行为。因此决定人的行为的,除认知外,还有别的因素,如:心态或当时的心情。意志力是新的力量。说意志不属于大脑,如同说电脑不具有意志。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运用去学心理学的普通人,都有同感:书上那些知识不管用。心理学说,大脑左半球是管这个的,右半球是管那个的;还有什么皮层、丘脑、垂体起这个那个的作用。这些知识除非是脑外科医生,否则关我们什么事?现代心理学重视认知,而且当他们认识某个规律之后,不是说理解就是“动刀”。东方传统的人学讲觉悟,讲修炼、修持、修养的功夫。东方人学是真正关心人性、要人活得自然高尚有神采、教人“变换气质、陶冶心灵”的智慧。《易经》有“君子以果行育德”一说。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1],更提出“知行合一”。近代陶行知[2],由于认识到“行”的重要,将自己的名字“文浚”改为“行知”,后来觉得还不够明确,便又将“行”字放在前面,改为“行知”。提升行动力,孺子是我们的老师。看他摇摇晃晃,刚能站立,大人一放手,便勇敢往前冲。哪管他歪歪扭扭,哪管他跌跌撞撞。从不灰心丧气,像大人那样的半途而废,他想都没想过。1行动来自积极心态拿破仑·希尔的成功法则十七条中,把“积极心态”放在第一条。积极的心态,能将个人一切潜在的魅力,借着人与人之间的感应,吸引他所接触的人,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增加事业成功的机会。如果把积极心态比作一种资源,这种资源有两大特性:第一:不讲条件。乐观、进取、勇于尝试等等,是不需要讲条件。无论你身处何等恶劣的环境,常遇到何等难堪的事情,都有可能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环境和遭遇对人的心态有直接的影响,但是,你仍然拥有是消极逃避还是积极应对的抉择权。日本最有名的推销员原一平,在刚走上推销岗位的头7个月,没有拉到一分钱保险,当然也拿不到一分钱薪水。只好上班不坐电车,中午不吃饭,每晚睡在公园的长凳上。但他依旧精神抖擞。每天清晨5点左右起来后,就从这个“家”徒步去上班。一路走得很有精神,有时还吹吹口哨,还热情的和人家打打招呼。有一位很体面的绅士,经常看见他这副模样,很受感染,便于他寒暄:“我看你笑嘻嘻的,全身充满干劲,日子一定过得很痛快啦!”并邀请他吃早餐,他说:“谢谢您!我已经用过了。”绅士便问他在哪里高就。当得知他是保险公司推销员时,便说:“那我就投你的保险好啦!”听了这句话,原一平猛觉“喜从天降”。原来这位先生是一家大酒楼的老板,他不仅自己投保,还帮助原一平介绍业务。从此,原一平彻底“转运”了。照一般人的看法,原一平当时那样的状况,是最没有资格充满朝气和喜悦的。在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里,他有足够的资格自怨自艾;怪父母没有给自己好的条件,怪命运不公,怨社会冷漠,后悔选择了这份工作,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没用的人。但他没有这样,而是朝阳精神抖擞地迎接每一天,照样热情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积极心态本藏于每个人内心,你可以随时决定要不要,只需拿出即可。第二:越用越多。积极心态这种内在资源只要你去使用,它能源源不断再生。随取随有,再取再有,而且越用越多。与此相反的是负面心态。对于一个早上出门工作的推销员来说,负面心态不仅不能让他愉快地投入工作,反而会制造敌人、失去顾客;有负面心态的律师在踏进法庭的时候,将会发现法官甚至书记员、证人都在和他作对,虽然法庭调查的事实对他是有利的;医生如果以负面心态对待病人,他对病人的伤害要比给予病人的好处更大。所以,我们必须要牢记:面临低谷、遭遇挫折,如果你不是习惯于逃避,而是永远微笑面对,积极行动,你的内心就会生成更多的自信,你就能生活的更轻松、更快乐,你就能更受欢迎、被人尊敬,你的行动就会更积极、更富有成就。一个人行动的力量,主要来自内在。只要首先从自己的内心找到力量,任何外在的困难都不难克服。真正从内心想要成功的人,挡都挡不住。孙中山留学归来,途径武昌总督府,想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他递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名片,门官将名片呈上。张之洞很不高兴,问门官来者何人?门官回答是一儒生。张总督拿来纸笔写了一行字,叫门官交给孙中山: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这分明是瞧不起人。孙中山只是微微一笑,对出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做王侯。张一见,不觉暗暗吃惊,急命大开中门迎接这位风华正茂的读书人。对这样的追求成功者,或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什么样的障碍和挫折能抵挡它创建伟业呢?!缺乏行动力的人,必定有一种习惯:向外部环境寻找安于现状、逆来顺受的借口:消极分析际遇,不相信未来是今天的努力创造的。缺乏行动力的人必定难做成一件事,这样的人会有一个“自圆其说”的逻辑:不是我不想去做,而是我肯定做不了、做不好。在这种逻辑下,他来拿去试一试的念头也被扼杀。《圣经》中有个人物叫约拿,由于躲避自己的使命而受到上帝的惩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一种奇怪的心理,名之为“约拿情结”:不仅躲避自己的低谷,也躲避自己的高峰。不仅畏惧自己最低的可能性,也畏惧自己最高的可能性。“约拿情结”进一步发展,就是“自毁情结”:面对机会、成功、幸福等好的东西时,总是浮现“我不配”、“我承受不了”、“这种好事肯定轮不上我”、“弄不好要被人家耻笑”的念头。“让我试试看!”这句话代表积极心态,代表行动力,是所有可能走向成功之路的人的常用语,是成功者的标识。2未来成为拉动力行动力,不仅与现实实际有关,而且与过去、未来也有密切关系。人们过去的生活经验,是今天行动的基础。它对今天的行动可能构成一种局限或惯性,也可能够成激发力、推动力。一个人面对某一类事物的挑战,如果没勇敢正视过、战胜过,而是退缩了、逃避了。生活中若再次出现此类事物,他会习惯于消极。这样的经历正是人的行动力的溶解力。同样,如果面对挑战,他曾经有过胜利的经历,这样的经历正是人的行动力的激发剂。这样就像心理“马太效应”:已经有的让他更多,没有的还要再剥夺他。跳蚤实验:把跳蚤放在桌子上,一拍桌子,跳蚤迅速跳起,跳起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的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是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会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改变成“爬蚤”了。跳蚤变成了“爬蚤”,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上述例子让人感悟的是:跳蚤事实上并为丧失跳跃的能力,只是被那个玻璃罩罩住了。现实的玻璃罩已被拿掉,心灵的玻璃罩尚未去除。比跳蚤更聪明的人,应该能开悟:勇敢点,再去试试!好的心态的获得,有赖于经常地对现有的心态进行“盘整”。陈年老帐,让它“归零”;敢于放弃一些该放弃的东西,给心灵清理出干净的空间。人的成长发展之路既是由经验的积累铺成的也是由勇敢的放弃开拓的。懂得放弃,懂的告别,才能拥抱旺盛的行动力。我们的终生都在通过积累和放弃成长着。放弃的困难在于,不仅要放弃那些被经验证明是不好的东西,还要放弃曾经被证明是很好的但对未来已经不再有作用的东西。人不能没有感恩之心,让感恩成为心灵的重负,成为影响你前行的累赘,则大可不必;因为这也不是施恩之人的意愿。关于这一点,释迦牟尼有一个教人“不要被木筏”的比喻:一个人坐着木筏过了河,虽然没有林筏,他救过不了河,但是,假如由于木筏这样帮助了自己,过了河还是把它背起来走,那不就是很蠢吗?与“过去”相比,“未来”对人的作用更大。大冬天,一觉睡醒,从暖暖的被窝里起来的行动力来自三个方面:或是因为昨天你跟什么人约好的见面时间快到了;或是因为昨天起头的事还没做完要接着做,还是过去给你的推动力。过去的作用还可能成为今天的习惯,你今天起床并无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习惯于这时候起床。或是你看见的阳光、呼吸道清新的空气,你觉得起床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比躺在床上好;或是父母再叫你起来,不起来要被打屁股了;这是现实的动力。更大的动力来自未来。你知道如果不赶快起床,上课要迟到;迟到了老师要批评(有人会想老师批评没什么了不起,那他会仍旧躺着);关键是读不好书,将来没资本自立(也有人会想老爸有的是钱,自立没问题那他自然不急着起床);有许多的是等着我去做,今天不积极努力,明天的理想就无法实现。对未来的信念,也会让人形成某种行为的习惯,给人以持久稳定的影响。消极的未来期待,导致消极的行动;积极的未来期待,导致积极行动。行动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未来的拉动力。“少爷,该起床了,正义的事业在等待着你!”欧文小时候,家里的佣人每天早晨都要对他这样说。“年轻人,该起床了,未来的事业在等待着你!”我们每个人是否也应在每天早晨对自己说上一句?《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上有名言:“当今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可获得人类所有的知识、智慧和美的遗产。这样的时代在人类历史中是首次出现。”“现在几乎一切都成为可能。”“如果你能想到,你就能做到。”“在以往的一切时代中,现实是由过去决定的;今天,现实将由未来决定。”未来拉动力的第一项要诀是:富有梦想。当你能超越现实有所梦想的时候,你就有了克服困难、改变现状的动力。有了激动人心的梦想,你不但能激励自己还能感染周围的人。将梦想付诸实施才算是真正的梦想,不然,只能称幻想、空想或胡思乱想。所以,想象里只有转化为行动力才是我们所谓的未来拉动力。阿诺·施瓦辛格是以健美著称的最有名的电影明星之一,他除了高超的演技,更以他如山岳般健美的肌肉令世人赞叹不已。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双科明星,出生于澳大利亚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十五岁时,他身高仅仅6英尺,体重只有150磅。这在西方,只能说是一个瘦小子。但是,当他看到美国健美先生力土柏加主演的电影,他就被影片中那种肌肉棱棱、威武雄壮的男子汉形象迷住了。他下决心成为力土柏加这样的人。周围的人几乎都把他这种想法看成笑话。因为有梦想,他愿意付出超乎常人的代价。在自传中,他说:“要肌肉增长,你必须有无穷的意志力,你不能可怜自己;你要跨越痛苦,甚至爱上痛苦,人家做10下的动作,你要加倍,而做足20下。不要松懈、不要懒惰,否则你是不会成功的。”这种敢于想象并积极付诸行动的能力,就像是从自己的内心建造发一台马力强进的发动机,推动你越过艰难险阻、不断向前。未来拉动力的第一要诀是:对未来有敏锐的预见力,并迅速及时地将自己的预见贯彻与行动。青蛙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水的大杯子里。此时水温对青蛙很合适,它在水里悠哉游哉。将杯子里的水,慢慢地、慢慢地加热,青蛙随之慢慢地安静下来。这时,若再放进“清醒的”青蛙,都能马上赶到不适并跳出杯子。可是,那只一直在杯子里的青蛙,却没有跳出来的力量了。只能慢慢地死去。多么残忍的实验!青蛙之死,只是想告诉我们:舒适、习惯会导致对环境变化反应的迟钝以及行动的无力,它们往往是死亡之源。就像人比跳蚤聪明一样,人也应该比青蛙聪明,能尽量避免这样的死亡。人比跳蚤聪明,因为人有悟性,能开悟,能自解心结;人比青蛙聪明,因为人有洞察力、预见力和决断力。洞察力依靠知识和经验,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的感受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除此之外,还要有一颗平常心。水面平静方能真实映照万物,丢一颗小石子,就能激起层层涟漪;一颗平常心,能察觉最细微的变化。人所独有的预见未来的能力,让人对即将发生但尚未发生的事物做出应对计策。通过对过去、现实各种变动规律的把握,发现未来大趋势,是人类的大智慧。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比在崎岖山路上行车更容易让车子“残酷亲吻”;当你感到最舒适的时候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习惯于某中生活,不愿接受任何新的挑战是最危险的生活方式。唯有保持警觉,主动寻找现实的不足,相信任何事都有再改善的地方,
本文标题:行动来自积极心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0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