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请谈一下目前对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所实施政策的看法
请谈一下目前对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所实施政策的看法最近10多年来,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话题一直是我国教育界的重要议题。当前我国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不科学。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只在制度上抓,规范办学上抓,而对问题的根源不反思,不追究,不改正,直接导致了2000年以来的课程改革不但没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反而大大加重了,已经重到严重威胁到孩子的健康与正常发展,如果再不迅速改变课程标准的内容,教育管理的其他措施都是隔靴之痒。课程标准的问题有:一是内容过多,压的学生抬不起头来,什么音体美、什么法制教育、什么实践活动、什么个性爱好,哪里来的时间去搞?二是难度过大,现在的课程标准是最低要求,这条要求将基础教育难度放到无限大,必须要更正。三是将英语放到很重要的位置,本末倒置,好像要将所有学生培养成国际性人才。15年来,语文内容共减少了1半,而英语内容增加了10倍。将英语科目沦为某些人赚钱的工具,却忽视了语文的学习。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发文要求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例如福建省下发《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和公告制度,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改革考核办法,各级政府不得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育部门和学校业绩的主要指标,不得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有部分地区率先试行中小学生作业量禁超1小时规定,如陕西省教育厅出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督查办法》,规定小学高年级作业量不得超过1小时,超量的作业,学生和家长有权拒绝写。同时不能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文件同时还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6小时,保证学生每天能睡9小时。但是以目前我国的办学模式和教育考核评价体制,这些政策究竟能不能落到实处,仍是令人相当怀疑的。不从源头上进行变革,一昧幻想通过行政单一强制手段一举解决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瞬间实现天下太平,实在无法给人民群众足够的信心与希望。空谈了十几年的减负,之所以屡战屡败,其根源在于现有的教育评估体制,特别是高考,更是成为政府与社会衡量某学校、某地区教育业绩的核心指标。这样的教育评估体制一天不改变,学生的减负就一天不可能实现。即使将所有学生全关押起来,实行24小时隔离监督,恐怕他们梦见的仍是那些个习题、试卷。如此强大的惯性阻力,怎么可能说改就改呢?既然根源在考试,那么取消考试、废除高考是否可行呢?恐怕会引起更大的混乱,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我们首先要对目前的教育评估体制及人才培养选拔机制进行合理的改革,才有可能逐步实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为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开辟道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改高考选拔制为准入制,淡化高考对于选拔人才的决定性影响。可以考虑将高考选拔制改为准入制,即只要考生能达到一定的分数,即认为考生拥有了升入大学的能力,获得了可以寻求相关大学就读的权利。这相当于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就可以凭此自主到人才市场闯荡求职。这种制度有些类似于托福考试,并不要求一定要考第几名,只要达到其分数要求,就可以报名进入某些大学,即使考的分数比别人低,只要自己拥有某些方面特长,仍可能获得很好的机会。通过这种变革,可以使考生不必过份专注于高考的成绩,只要达到合格线(可以定得宽松一些),就可以不再为高考担忧,而认真考虑下一步的事宜。二、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以考生综合素质作为录取指标。前面所述,考生完成高考合格考试后只发给考生合格证书,就可以根据各所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将自己的简历统一投寄到各高校招生部门,由各校招生部门根据学校发展的要求决定录取哪些学生。当然这里面操作起来会很复杂,但只要招生部门制订科学合理的参照指标,就一定可以录取到满意的学生,甚至可以重点向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倾斜,以免这部分人因某些学科成绩低下丧失升学机会。三、改革中小学考试制度,推行合格率指标,增加活动项目,彻底摒弃依靠单纯机械训练的考试题型。要求学校试卷以基础题为主,难度系数在0.1以下(只有10%学生做不出来),并且要求学生只要达到合格线即可,学生看不到分数,教师也不知道自己学生的分数,评估时计算合格率,不再计算平均成绩,也不计算优秀率,这样就会大大淡化考试成绩的影响。同时,努力增加可以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项目,这种项目绝不是可以用大量机械训练、识记可以掌握的,而是必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使学生逐步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样就会鼓励学校努力开展各类活动,通过活动逐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可以设置某种对身心有益的游戏项目,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敏锐性等,这样学校就不能以分数为惟一的指引,而是不得不重视开展各类有益身心的活动,因而达到减负的目标。四、中小学依据上述要求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不以学业成绩为主要指标,从而推动减负工作稳步取得进展。高考失去选拔人才指挥棒的地位后,学业成绩就不再是考生进入高校大门的惟一保证,考生若想就读好的学校,必须考虑提高个体综合素质。这反过来会推动各中小学校淡化学业成绩评估价值,更加重视学生其它方面的素质培养。例如,假如北京大学选拔人才除了要求高考成绩合格,另外要求口才达到***级,体育达到***标准,反应速度达到***秒,会玩***种游戏,等等,这就会促使各地学校都以此作为衡量自身办学成绩的一个尺度。同样,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亦可以制订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成绩的主要参考,从而全面淡化学业成绩在评估中的核心地位。笔者的上述建议当然只是一种设想,不可能完全正确,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大家一起重视学生减负的问题,确实为培养我国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而不断努力。
本文标题:请谈一下目前对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所实施政策的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0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