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周黎.
白岩松经典语录又要出发了,因为希望,只能依靠走。幸福就是记忆青春见证时代感恩生活白岩松名言白岩松,1968年8月20日,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央视著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任《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感动中国2008》等节目主持人。1989年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1993年初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后正式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持人至今。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白岩松在主持中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大会在青岛召开-白岩松主持2012年奥运会火炬传递第36日-白岩松参与传递2012年《感动中国》白岩松录制现场如果问对日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部分人会脱口而出:不好如果问对日本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部分人还是会脱口而出:不好……大多调查者对日本的印象是很不好是什么造成了对日本如此的仇恨?这个想象中的恶毒国家哪里让人如此厌恶?我们能不能拿一种审慎的方法来研究日本?《行走在爱与恨之间》--白岩松目录一、东京:日本初印象二、靖国神社:极端的日本“二战”史观三、和平博物馆:一种理性的声音四、渡边恒雄:敢于说不的新闻良心五、冲突与希望六、防灾:无处不在的国民意识七、涩谷109百货:亚洲流行时尚的发源地八、大相扑:不仅仅是运动九、从垃圾处理看日本环保十、感受动漫神话东京:日本初印象东京浅草寺,日本当地最为著名的文物景点之一,创建于628年,是东京最古老的寺院。东京浅草寺前的手工艺品一条街,它的主要客户群是国内外的游客。东京:日本初印象在东京明治神宫内,一场传统婚礼正在举行日本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长期封建等级造成的影响渗透到日本的最深层有关日本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或许都源于此在战争中的日本,所有人都说战争不是天皇的错对天皇的态度,也是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的集中体现。在日本文化中有这样一句话[各得其所各安其份]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完美的。每个经历了封建时期,但中国并不是一个等级制社会,民众可以通过科举制度进入到社会的上层,但是在日本,却没有什么机会。日本吸收了中国的封建思想却没有吸纳我们的封建制度。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同样也有自己没办法改变的地位。东京:日本初印象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战争中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天皇的存在在日本俨然已经发展成宗教,神的话语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这就为日本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所有的屠戮都可以以对为天皇“忠诚”找到借口。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让每一个日本士兵都认识到自己的作用与能力而日军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勇猛充分印证了他们的所谓武士精神,这种战争中的不怕死精神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出现。本尼迪克特对这种不怕死的行为十分的不理解。日本士兵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特性,综合起来可概括为勇敢、残暴、致死效忠、绝对服从。然而,战时的士兵被冠以了军国主义的思想,幼时的等级观念在这个时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上级的命令是惟命是从。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的神风敢死队,毫不犹豫地开着飞机撞向敌军的船舰,也不难理解“弘扬皇道于四海,力量悬殊不足忧,吾等何惧于物质”这样的“真心使命”。这样的心理给日本整个民族在二战中带来了遭难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这个民族东京:日本初印象靖国神社:极端的日本“二战”史观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8月6日(明治2年6月29日),原称“东京招魂社”,是纪念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内战戊辰战争中为恢复明治天皇权力而牺牲的军人。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国内外战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包括侵华战争的日军)。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地点靖国神社:极端的日本“二战”史观游就馆游就馆内展示的都是跟战争有关的物件,有战争兵器、日本士兵的遗书、遗物、照片以及宣传战争的影视作品等日本把对中国侵略战争称为“支那事变”,把日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称为“自卫战争”,历史在这里被完全扭曲着展现出来和平博物馆:一种理性的声音“立命馆”---和平博物馆与靖国神社历史观是完全不同的纪念馆,它收集了二战时期日军犯下的战争罪行,对历史有着清醒客观的认识防灾:无处不在的国民意识目黑立东山小学:师生1000多名,从听到地震警报开始到实施躲避,都是在一分钟内完成,一场毫无准备的防灾演习能在短短5分钟内就完成了。日本大众普遍具有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日本人出门办事,会自然想到“如果今天发生灾害怎么办”,这是日本人从小养成的意识和传统,训练出了各种应对灾害的手段;而中国人则相反,有人一说到小心防灾之类的话,大家一定会“呸呸呸,让他少说不吉利的话。这种名族性差别,从精神层面而言,确实有差异。勇敢面对,才有可能克服困难。许多时候许多问题,我们缺少勇敢面对的勇气地震体验馆日本相扑尊为日本“国技”的相扑,是日本人特别喜欢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相扑从小独立生活;相扑运动员分段;相扑手过的是森严的等级制生活,连吃饭、上厕所、洗澡,也要根据等级地位列出严格的前后顺序。大相扑:不仅仅是运动相扑不仅仅是运动,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他是锻炼人心的,训练一种既刚柔又非常柔和的心。从垃圾处理看日本环保舞州垃圾处理厂日本的文化中,“忠”“孝”“仁”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日本虽然从中国引进儒家伦理中关于“忠”和“孝”的观念,但却极为鄙视被儒家视为最高准则的“仁”。中国文化中的“仁”扮演的是一种内省的力量,调和各种矛盾。儒家思想在中国还是占有很高的统治地位,但在日本却没有真正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作为中国的帝王,也一直试图宣布自己是天子,是天庭的代言人。而日本,由于有天皇这个不可动摇的事物的存在完全摒弃了这种伦理。“忠”和“孝”成为他们伦理中最主要的两极。忠臣藏(日本画)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正是因为有天皇的存在,使得这种民族情节和“仁”的思想水火不容一个不“仁”的皇帝在中国会被民众反对,只是因为他行使的不是“仁”。而在对待天皇的态度上,这两种力量完全则是成为了合力这或许也是中日两国在这个事情上的区别。具体来说:中日都重视“忠”“孝”,但是“忠”“孝”在日本人看来是无条件的,而对中国人来说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在而另一方面虽然美国意识到了日本社会的问题,但是并没有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足够压力去改变他们。在此之后日本文化中一些迷人的方面,比如武士道精神,在全世界范围流行,客观上隐藏了日本文化中落后的一面,而在经济上,优秀的日本制造带来的非凡成功使日本人无意于文化上的反思。这也造就了日本这样一个特殊的现象:他希望成为亚洲的领导者,却无法让亚洲各国心服口服。换句话说日本还没有体会什么是真正的:一方面在战后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在社会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并没有达到思想自由。二战后,因为麦克阿瑟和天皇的秘密谈判,使得日本迅速转移了自己的目标。将自己重新定位,将主要目标转向经济方向,从而避免了在文化层面上的全社会反省,依旧保留了完整的天皇制度,因而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日本人民对天皇的宗教信仰。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由、平等、人权的体现。为何日本人却至今未能接收一点点“仁”的概念呢?主要的几个原因:仁仁同时也对中国近代的沦落感到羞辱。但是,同样还要把侵略中国作为一种让中国报恩的方式,这也正是我们不能理解的地方。虽然说日本这个民族不懂得真正的“仁”;但是,就理解而言,另一种思想在日本社会同样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那就是:报恩每个人自出生之日,就有着向天皇来偿还恩情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恩情是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情分,因此必须倾尽全力去偿还。但是报恩是由条件的,就是说施恩给的人必须认为自己是高尚的,可以接受别人来偿还恩情。作为从中国那里承受文化恩泽的国家,日本一直对中国一直怀着感恩的心理而这样的方式寻求报恩只不过是一个对外战争的借口!日本一直口头上说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但是这只不过是日本人理解报恩的方式并不是世界人民的理解。但是在遇到西方这个更好的老师之后就彻底放弃了中国这个老师。日本社会所讲的报恩和雪耻的概念在我们并不陌生但在日本文化中却存在有异于我们熟悉的东西。在战争中的日本,正是这样的报恩的思想,让一批批的日本青年奔赴了战场。是对自己名誉的的洗礼,当名誉蒙羞时如果不报复、不洗刷罪名就对不起自己的名誉。不是很明白报恩思想在东方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比如“工作”也是要报答的情义之一,所以努力工作极端敬业是毫无疑义的,否则对不起工作给你的恩惠并且在工作时要对你的领导做到尊重与服从,这也是日本独特的文化内涵所要求的。这几乎和我们中国人正相反,我们讲究“大人不记小人过”,原谅和容忍是美德。日本式的报恩,要像“义务”一样的去完成,恩是一种债务,是必须偿还的。报恩这一现实的行为也再次体现了日本这个民族的矛盾性。让这个民族增添了不少别样的色彩报恩是一种义务,同时也会让他们丧失了生命雪耻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勇敢而又懦怯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一句话概括日本: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民族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作为敌人周丹美女
本文标题: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周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0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