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课例设计《钓鱼岛之争》
1课题名称:钓鱼岛之争——选修2《海洋地理》第四章海洋权益教学设计作者:周长蓉学校:成都市华阳中学学情分析这节课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新闻媒体中大多听过见过,但不系统、深刻。“海洋权益”是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领域,学生通过搜集和分析解决海洋权益争端的案例,能够熟悉海洋权益的内容,在探究如何解决海洋争端的过程中,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国策和世界形势,从而延伸德育知识,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的、客观的、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深化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要从国际海洋秩序、我国海洋的基本国情两方面介绍了国际海洋法的相关知识,还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基本特征和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的能力的不断加强,21世纪正在成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海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围绕海洋权益产生的国际纠纷与争端也日益增多。第一节“国际海洋秩序”可以使学生具备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常识,充分认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意识和责任感。海洋权益属于比较陌生的知识领域,却是公民应有的基本常识。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第二节“我国海洋的基本国情”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基本特征。了解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2.理解专属经济区的划分;3.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我国海洋国土的大致范围;4.了解如何处理邻国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5.强化海洋国土观念,增强海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相关概念;2.理解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3.了解我国海洋的基本国情。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我的修改导入播放视频《钓鱼岛之争》背景知识:海洋争端现状——大约1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近些年来,中国与邻国的海洋领土纠纷不断。据海洋研究机构的数据,中国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在东海海域与课前收集关于我国海洋争端的资料通过热点新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2日本有钓鱼岛纷争和大陆架争端;在黄海海域与韩国有苏岩礁分歧。在南海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国存在岛礁归属、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海洋权益争端。(注重收集钓鱼岛)发学生爱国热情。点拨讲解一、海洋权益1.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海床和底土。低潮基线,指海潮退到离岸最远的那一条线,适用于海岸线比较平直,变化不明显的地区。直线基线:将大陆海岸向外突出处和沿海外缘岛屿上所选择的基点,依次相连所形成的折线。适用于海岸线比较曲折,多岛屿的地区。内水: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0条海湾第四点:如果海湾天然入口两端的低潮标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二十四海里,则可在这两个低潮标之间划出一条封口线,该线所包围的水域应视为内水。领海:内水以外邻接的不超过12海里的海域(所属国权利及于领海上空)。在中国政区图了解和辨析基础概念3毗连区:领海之外毗连领海的海域,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4海里。专属经济区:邻接领海但从领海基线起向外外不超过200海里的区域。《联合国海洋法》关于专属经济区的规定:每个国家可以最大享有的专属经济区可以达到200海里;大陆架:所属国领海以外依陆地自然延伸到200海里。(大陆边超过200海里时可在200海里之外划定,但不能超过350海里)《联合国海洋法》关于大陆架归属问题的规定:1.大陆架最大可以延伸到距岸350海里处。2.如果中间超过2500米深,就不算是大陆架的延伸了。2.公海:在国家的海洋权益范围以外的全部海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已不再是科学家的预言,而是正在实施的现实。为了适应海权观念的转变,适应国际海洋开发保护的管理的新形势,国际社会经过20年的努力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上,大致勾画出我国专属经济区的范围。(注:1海里=1.85千米)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4领海权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若两个国家之间的海域不足400海里,会出现两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重叠。其界线应由国家之间协商确定。在无协定情况下,一般按重叠部分的中间线划界。二、我国海洋的基本国情我国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曾母暗沙,东起钓鱼岛,西至北仑河口。我国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6500个,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岛以东直接临太平洋。渤海和琼洲海峡是我国内海。根据公约的规定,我国内海、领海共有37万平方千米,我国管辖海域的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面积的1/3,居世界第五位。所以,我国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而且是一个海洋大国。在“中国政区图”上把海疆起止点标注出来。提升内化1.“海洋国土”都是国家的领土吗?不同区域的“海洋国土”并不完全都是国家的领土。国家在内海、领海的水体、上空、海床和底土享有完全的排它的主权。因而,“海洋国土”中的内海和领海可称之为国家的领土。国家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并不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只享有某些事项的管辖权、对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和对某些事项的管辖权。2.为什么说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都是深入我国大陆内部的海,通过狭窄的天然水道与海洋相通,所以都是内海。政治地理中内海是指领海基线向内一侧的全部海水,包括:(1)海湾、海峡、河口湾;(2)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3)被陆地所包围或通过狭窄水道连接海洋的海域。《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第2条第3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据此,我国的内海海域包括直线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直线划入的领湾、领峡、港口、河口湾等,包括琼州海峡、渤海湾以及沿海分布的几百个商港、军港、渔港、工业港、专用港等港口在内的全部海域都是我国的内海。3.台湾海峡是否属于中国的内海?海峡大于24海里实行自由通过制,但不是“绝对”自由。我国在1992年2月2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和毗连区法》规定:“外国军用船舶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外国潜水艇和其他潜水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必须在海面航行,并展示其旗帜”。“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有权令其立即离开领海,对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船旗国应负法律责任。”因此,外国军舰通过我国台湾海峡时,如未经小组合作讨论,派代表回答。5我国政府事先批准而进入台湾海峡两岸的领海或从领海海域通过,我国有权提出警告,并责令其立即离开。4.阅读材料:材料一:17世纪,荷兰划定的领海宽度为3海里;一战至二战期间,多数国家划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本世纪60年代,拉美一些国家提出200海里领海权。(注:3海里是当时火炮的最大射程,12海里是当时流弹炮的最大射程。)不同阶段人们划定领海宽度是出于什么目的?这反映出人们的海洋权益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过去是出于军事防御的目的,现在是为了开发海洋资源。人们的海洋权益观念由防御转为资源开发。材料二:日本东京以南1200千米处有个冲之鸟礁,涨潮时只有两块小礁石露出水面0.45米,岛上既无人烟又无矿产,但日本政府于1987年投资300亿日元,用3年时间抢救加固这个小岛(修建了一个直径为50米的铁质环形防波堤,并用特种防水混凝土填充加固,并在一块岩礁上建了一座7米高的铁塔)。为什么一向精明的日本人重视这样一个弹丸之地?计算这一举措可以使日本多拥有多少平方千米的领海?拥有多少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1海里=1.852千米)这样不仅保住了小岛作为领土的法律地位,而且拥有了125600平方海里(相当于4个浙江省的面积)的专属经济区和随之带来的丰富的资源。126000平方海里即43万平方千米,比日本陆地面积37.7万平方千米还大。由此,可见日本人极强的海洋国土观念。钓鱼岛历来是我国的领土,但某些日本人在岛上修建永久性建筑,妄图抢占钓鱼岛,企图与我国共同划分钓鱼岛以西的东海海域的专属经济区。我国南海诸岛中有的岛屿也被别国侵占。这些事实无一不在告诫我们要增强海洋国土观念,国土主权意识。了解其他国家强烈的海洋国土观念,发现差距,缩小差距。活动探究:钓鱼岛之争提供和分享钓鱼岛相关资料,围绕“钓鱼岛之争”展开讨论,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素材资料:钓鱼岛列岛地处东经123°—124°34′,北纬25°——26°,位于台湾省北约200千米东海大陆架前缘的海域,距基隆188千米,东距琉球群岛的冲绳约400千米以上,距那霸425千米;西距闽浙沿海约350千米左右。钓鱼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千米。其中,钓鱼岛是诸岛中最大的一个,长约3.2千米,宽小于1.6千米,面积3.8平方千米,管辖海域达1500平方千米。钓鱼岛列岛周边海域的石油储藏量和渔业资源也相当丰富,其海域为新三纪沉积盆地,富藏石油,据1982年估计量在737-1574亿桶。钓鱼岛地处大陆架上,附属于台湾岛,以海沟与琉球群岛相隔。从地质角度,钓鱼列岛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从地理位置角度,钓鱼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缘,其海域是学生利用收集到的钓鱼岛资料,畅所欲言,抒发己见,将所学知识融入其中。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拓展培养海洋国土意识,进行爱国情感教育。6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按照国际公认的《大陆架公约》:“同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的原则,我国对坐落在东海大陆架上的钓鱼岛等岛屿享有主权。从历史角度,隋炀帝曾使臣朱宽召琉球王国归顺。到了14世纪,明太祖威震四方,琉球王正式进贡,成藩邦属国。1372年,明人杨载首登钓鱼岛。明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原本藏在英国牛津大学鲍德里氏图书馆)对该岛有详细记载。其间明人在台湾辖区钓鱼岛采珠集药、捕鱼开发从未间断过,这些在明嘉靖11年陈侃所著的《使琉球录》中有清楚记载。明清期间的多幅疆海图都清楚标明钓鱼岛为中国的一部分。我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1.钓鱼岛历来是我国的神圣领土;2.钓鱼岛历来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渔场,历届政府对钓鱼岛实施有效管辖;3.我国政府9月10号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4.中国海监首次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开展的维权巡航执法,渔船在钓鱼岛海域捕鱼作业;5.我国开始对钓鱼岛进行天气预报播放;6.坚决反对日本对我国钓鱼岛海域的主权侵犯。小结作业布置结合我国的海洋争端,写一篇关于海洋权益间争端问题的小论文。7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的案例研究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关注时事,延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知识,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本文标题:课例设计《钓鱼岛之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1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