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课标训练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7-1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2)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3)大气的保温作用。(4)大气的热力环流。(5)大气的水平运动。课程标准:1.7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课标训练(一)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1—2小题。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A.①和②较小B.②和③较小C.③和④较小D.③和⑤较小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A.①小②大B.①大③小C.③小⑦大D.④大⑥小读右图,回答3-4题。3.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4.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①白天的谷地②白天的山坡③夜晚的谷地④夜晚的山坡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等方面。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及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完成下面两题。5.华北平原的早春时节有时会出现霜冻,对越冬农作物造成霜冻的出现与图甲中的哪个箭头密切相关()A.①B.②C.③D.④6.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②环节的散失B.增强了③环节C.增强了①环节D.增强了④环节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强烈的地方,在城市地域中,人类改变了自然环境面貌,影响了城市气候,引发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问题。下图为“某市区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7.根据“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分析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A.IB.ⅡC.ⅢD.Ⅳ1.7-28.观察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该市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甲B.乙C.丙D.丁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9—10题。9.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10.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读我国某山地冰川分布剖面图(图甲)、某日观测站A处上空温度垂直分布的日变化图(单位:oC)(图乙),回答11—12题。11.有关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低温日出前后,最高温午后2时B.每天地面出现两次高温两次低温C.8时地面为低温区,高空为高温区D.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最快出现在2时12.由于冰川表面强烈反射太阳辐射,冰面气温每天24小时始终低于同海拔自由大气,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图甲中①地主要风向为()A.白天东南风B.夜晚东北风C.全天西南风D.全天西北风13.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F,I。(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图中I的作用是。(3)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主要原因是:。(4)如果夜晚多云,人工制造烟雾防御冻害所起到的作用将变(大或小)。1.7-3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2)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3)大气的保温作用。(4)大气的热力环流。(5)大气的水平运动。课程标准:1.7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课标训练(二)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读图回答1—2题。1.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是()A.阳坡冰雪带B.阳坡岩石裸露带C.阴坡冰雪带D.阴坡岩石裸露带2.产生旗云的时间段落主要集中在当地时间()A.8—11时B.11—15时C.15—18时D.20—24时在寒冷的冬夜,裸露而松散的土地上,常常可以看到生长出千姿百态的地冰花(也称为“霜柱”),有时连成一片,宛似白菊盛开。读图,完成3—4题。3.地冰花与霜的形成不同,原因是()A.水汽来源不同B.风力大小不同C.温度高低不同D.阴晴状况不同4.地冰花形成的天气条件是()A.大风降温B.晴朗温暖C.晴朗无风D.阴天下雪读某地气温随高度和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5.当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候()A.大气辐射达最强和最弱B.是每天的14时和6时C.近地面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D.地面辐射呈现最高值和最低值6.地面空气质量较差的时间段是()A.20时至第二天5时B.8时至10时C.10时至15时D.15时至20时右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近地面P地的风向可能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温状况是M处>N处B.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压状况是M处<N处C.对应近地面天气状况:M处为阴雨,N处为晴朗D.近地面M、N两处对应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N处右图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图。读图回答9~10题。9.等压面上A风向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10.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应是()1.7-4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平衡力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折线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11~12题。11.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A.甲—①、乙—②B.甲—③、乙—②C.甲—②、乙—③D.甲—②、乙—①12.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②地形起伏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海陆位置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甲图为上海市区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甲材料二乙图为上海市郊区、市区及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乙材料三:市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表(1)分析甲图,描述上海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原因。(2)乙图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3)据材料三中表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方向,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本文标题:课标训练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2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