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艺术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2013)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总论【本章重点名词】1.“模仿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2.“游戏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3.“表现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4.“巫术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5.“生产劳动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6.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7.美育: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实现人性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本章重点问题】1、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答:(1)形象性。艺术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举例参考教材P16-20)(2)主体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举例参考教材P20-22)(3)审美性。任何艺术作品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必须具有审美价值。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举例看教材P24-29)2、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是什么?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答: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因此我们主张第6种说法,即“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3、如何理解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答: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如造型艺术、歌舞、神话的产生。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4、如何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答: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5、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理解: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的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6、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答: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7、简要概括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答: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8、艺术在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是什么?答: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就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第二章、关于艺术创作【本章重点名词】1、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2、艺术创作过程分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个阶段。3、艺术风格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4、艺术流派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形成的艺术派别。5、艺术思潮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本章重点问题】1、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2)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3)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力。(4)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5)必须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2、如何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的几个阶段?答:(1)艺术体验活动。是艺术创作准备阶段,它可能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2)艺术构思活动。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融会了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了的审美意象。(3)艺术传达活动。艺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艺术作品。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3、如何理解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答:(1)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2)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3)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4、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答:(1)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2)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3)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参考建筑艺术)5、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是什么?答:(1)由一批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2)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3)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评中,将其归纳为特定的流派。第三章、关于艺术作品【本章重点名词】1.艺术语言: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叫艺术语言。2.艺术形象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将艺术家头脑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可见,艺术形象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第二个层次。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看,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它们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3.视觉形象: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例如一幅绘画,一件雕塑,这些艺术作品中的形象都是视觉形象。4.艺术意蕴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5.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形象,艺术典型不仅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而且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6.意境: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本章重点问题】1、怎样理解艺术作品构成的三个层次的具体涵义?答: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它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2、从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来理解典型与意境。答: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典型形象,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结合作品参考教材P111)意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结合作品参考教材P115)3、什么是艺术意蕴。试结合优秀作品进行分析。答: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具有多义、模糊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第一,从一定意义上讲,艺术意蕴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第四,艺术意蕴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东西,它是一种哲理或诗情,是这样一种艺术境界。第五,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结合作品参考教材P107-109)4、试通过唐代三位著名诗人的比较,了解儒、道、禅三家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影响。答:Δ儒家美学:以孔孟为代表,以仁为核心,政治与伦理思想浓厚,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功利倾向明显.其代表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严谨,讲究工整,对仗。Δ道家美学:以老庄为代表,以道为核心,崇尚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绝对自由,具有超功利倾向,其代表是诗仙李白,追求个体精神绝对自由,不拘一格,挥洒自由。Δ禅宗美学:即佛教,主张心是世界的本原,更加彻底地主张循世,与审美境界相通,其代表是王维的诗充满禅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第四章、关于艺术鉴
本文标题:艺术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201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2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