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课表训练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1.5-1考点:(1)三大类岩石。(2)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3)地表对聚落、交通的影响。课程标准:1.5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1.15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标训练(一)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岩石年龄由老到新依次是()A.花岗岩、甲、沉积岩IB.甲、花岗岩、沉积岩IC.沉积岩I、甲、花岗岩D.甲、沉积岩I、花岗岩2.图中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堆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喷出B.岩浆喷出、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堆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图甲为厦门鼓浪屿“日光岩”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图,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形成“日光岩”风景的岩石属于图乙中的()A.甲B.乙C.丙D.丁4.图甲中“巨石”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A.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B.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C.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题。5.土壤铜含量()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D.在居民点大于200mg/kg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6.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A.①B.②C.③D.④1.5-2下图中,各坐标轴分别表示气候、地形、河流三种区位因素,箭头方向表示区位条件越来越好。7.若用此图分析地形对聚落布局和形态的影响,则最可能呈带状分布的是()A.C地B.D地C.H地D.G地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8一9题。8.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9.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B.风能C.水能D.太阳能10.“岩墙”指的是岩浆沿着岩层裂隙或断层侵入所形成的板状岩体,下图为不同年代相互穿插的岩墙图。按生成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④②③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如图为福建省某地区公路规划图(该地山区开发较晚,且A地有明清古建筑群)。读图,回答11~12题。11.该地区计划夏季在B、C两地间修建一座大桥,大桥施工困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台风较多B.河流含沙量大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地震D.两岸地势起伏大,水流湍急12.C村镇至E城市的公路并没有走直线,而是绕道D村镇,其主要原因是()A.远离河流,避免受到洪水灾害的影响B.减缓公路坡度C.尽量多地经过村镇,加大运输量D.排除了跨越不同行政区的影响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地貌是地貌,在我国往往形成于地区。(2)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岩,简述判断理由。(3)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岩。(4)A、B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简述其理由。(5)地层A、B的形成次序是。1.5-3考点:(1)三大类岩石。(2)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3)地表对聚落、交通的影响。课程标准:1.5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1.15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标训练(二)读海底深度与其岩石年龄关系图,回答1~2题。1.甲处的岩石类型和地形分别是()A.喷出岩、海岭B.侵入岩、海沟C.沉积岩、岛弧D.变质岩、海盆2.下列地区或下列地区的附近地区与甲处最相符的是()A.日本B.地中海C.新西兰D.冰岛如图为一山坡地的地质剖面图,某营建商将部分的坡地削平准备盖房子出售。该地区潮湿多雨,地层有滑移的潜在危险。读图,回答3—4题。3.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块营建基地中哪处危险性最高,其理由是()A.甲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顺向坡地B.甲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逆向坡地C.乙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山顶D.丙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顺向坡地4.开挖甲基地所出露的岩石在古时代是如何生成的()A.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B.经沉积作用固结形成C.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D.经由生物遗骸堆积形成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村镇(居民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该地居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居民点呈集中团块状分布B.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带C.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6.①②③三条公路线规划线路中,设计最合理的线路及原因是()A.①线路最合理,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B.②线路最合理,沿等高线分布,线路最短C.③线路最合理,线路最短,地势最低D.②线路最合理,地势较平坦,占用的农田最少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亿~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7~8题。7.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8.此处地貌的形咸过程是()A.沉积一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B.沉积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一岩浆喷出C.岩浆喷出一沉积一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一沉积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下图为意大利某古河床沉积剖面图。读图回答10-11题。1.5-49.关于图中地质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甲岩层形成于Ⅳ时期之前B.甲可能为变质岩C.若岩浆活动出现在Ⅲ时期,则该岩浆岩非常致密D.该河流量最大、流速最快的时期是II时期10.下列四地貌中成因与该河床成因相一致的是()A.黄土高原深厚的黄土B.智利南部海岸线曲折C.波德平原的波状起伏D.一望无垠的东北平原读下图回答11—12题。11.火山岛屿1至4主要由下列何种岩石组成()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12.下列四图中最能代表链状火山岛屿(2、3、4)和夏威夷群岛主岛(1)的年龄分布情形的是()13.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名称:A;B;C;D。(4分)(2)写出图中①~④各箭头所代表的含义。(4分)(3)造成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地质作用主要属于;形成花岗岩的地质作用主要属于。(填图中数字代号)(2分)(4)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1分)
本文标题:课表训练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2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