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裂隙加固施工方案裂隙必须进行灌浆充填,否则一旦裂缝中入渗雨水会导致土体软化,促使遗址本体裂隙进一步发育或使锚杆失去锚固作用;另外,裂隙中不断填充土,或裂隙两侧长期风化,逐渐对遗址本体局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于遗址本体表面发育的密集微型裂隙,表面形成的次生裂隙,局部本体已经位移或歪闪形成的贯通性裂缝都必须封闭加固,否则在长期风雨和其它自然外力作用下,将成为遗址本体破坏突破口,逐渐的使遗址本体发生剥离和剥落,形成新的发育裂隙,甚至局部坍塌等。因此,遗址本体发育裂隙的灌浆充填,是遗址本体病害治理主要措施,具体为:就本段长城而言,裂隙分成了3种类型。轻微裂隙、小裂隙和贯通裂隙。对这3种裂隙,我部分别提出了以下施工方案。(1)轻微裂隙加固工艺1)PS溶液的表面渗透。采用模数3.8,浓度5%PS溶液喷洒渗透,先加固裂隙两侧,一般喷洒1~2遍。2)修补的泥的拌制。采用可溶盐含量低于0.5%的粉土加模数为3.7、浓度为3%的PS溶液拌制,水灰比0.3。3)裂隙填补。采用5mm~10mm修复刀,将已经拌制好的泥,填充裂隙,注意砌补过程中修复刀力量的大小,保证砌补粉土泥有足够的强度,并保证砌补过程中遗址本体的安全。(2)小裂隙加固工艺1)灌浆浆液的拌制。采用模数为3.8、浓度为5%的PS溶液加可溶盐含量低于0.5%的粉土拌制,水灰比0.6,搅拌过程中不能间断,同时一定要保证搅拌转动速率,搅拌时间一般不小于60min,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灌浆时一次灌浆量不能太大,所以一次性搅拌量不能太大,同时不能采用超过24小时的浆液。2)用水灰比为0.3的3%PS溶液加可溶盐含量低于0.5%的粉土拌制的浆液封闭裂隙,同时埋设注浆管。按照不小于300mm的间距顺着裂隙的走势埋设注浆管。注浆管采用埋设直径4.5mm的塑胶注浆管。注浆管埋深对穿透墙体的裂隙要求两侧在不同高度同时埋设,两侧相邻两注浆管的距离不大于200mm,且两注浆管的末端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3)先注入5%PS溶液,渗透加固裂隙中的沙土、碎石和裂缝两壁,然后再进行裂缝注浆;4)采用注射器将PS-C浆液按自下而上的次序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时,当相邻的上方注浆管中出现浆液溢出时应停止注浆,并堵塞该注浆孔,再向上方的注浆管中注浆;若裂缝较窄小,可适当增大水灰比以减小浆液粘度,增大可灌性。同时要掌握一次性注浆量不宜太大,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注浆,一般采用不同裂隙间隔注浆法,防止注浆过量带来的其他麻烦。5)封闭注浆孔。拔除注浆管,采用模数3.7、浓度3%的PS与粉土、按水灰比0.3~0.4拌制的浆液封闭注浆孔。(3)贯通裂隙加固工艺1)对已经外闪或倾斜的局部不稳定的遗址本体进行纠偏处理,或采取一定的支顶措施保证遗址本体的稳定。2)对于已经有贯通张开度较大缝隙的,需采取锚杆锚固、土坯砌补等技术措施进一步加固,使局部遗址本体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提高整体稳定性,待稳定以后对贯通裂隙再进行充填加固。3)PS溶液的表面渗透。采用模数3.8,浓度5%PS溶液渗透,先加固裂隙两侧,一般渗透1~2遍。4)封闭裂隙:对裂隙缝隙较大处,可采用和遗址墙体类似的土坯或土块配合用封闭裂隙。对缝隙较小的采用5mm~10mm修复刀,将已经拌制好的水灰比为0.3的3%PS溶液加可溶盐含量低于0.5%的粉土拌制的浆液,砌补填充裂隙,注意砌补过程中修复刀力量的大小,保证砌补粉土泥有足够的强度,并保证砌补过程中遗址本体的安全。5)埋设注浆管。砌补过程中按照不小于300mm的间距顺着裂隙的走势埋设注浆管。注浆管采用埋设直径10mm的塑胶注浆管。注浆管埋深对贯通裂隙要求两侧在不同高度同时埋设,两侧相邻两注浆管的距离不大于200mm,且两注浆管的末端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6)灌浆浆液的拌制。采用粉土加模数为3.8、浓度为5%的PS浆液拌制,即PS-C浆液,水灰比0.6,搅拌过程中不能间断,同时一定要保证搅拌转动速率,搅拌时间一般不小于60min,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灌浆时一次灌浆量不能太大,所以一次性搅拌量不能太大,同时不能采用超过24小时泥浆。7)灌浆。先注入5%PS浆液,渗透加固裂隙中的沙土、碎石和裂缝两壁,然后再进行裂缝注浆;裂缝注浆采用PS-C浆液、按自下而上的次序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时,当相邻的上方注浆管中出现浆液溢出时应停止注浆,并堵塞该注浆孔,再向上方的注浆管中注浆;若裂缝较窄小,可适当增大水灰比以减小浆液粘度,增大可灌性。同时要掌握一次性注浆量不宜太大,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注浆,一般采用不同裂隙间隔注浆法,防止注浆过量带来的其他问题。8)封闭注浆孔。拔除注浆管,采用模数3.8、浓度3%的PS与粉土、按水灰比0.3~0.4拌制浆液,对注完浆的注浆孔进行封闭。
本文标题:裂隙加固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3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