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自然与人为因素分析•现状分析(中国与世界的分布)•存在问题(危害)•防治措施……从环境角度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一、课标要求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生态破坏:森林破坏、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萎缩、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1)现状:局部好转、整体恶化。(2)原因:自然原因(洪涝、干旱、地质灾害)人为原因: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3)类型:森林破坏、草场退化、土壤侵蚀、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2、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湿地萎缩——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资源丰富区土壤侵蚀——湿润、半湿润丘陵区荒漠化——半干旱内陆、春旱严重区知识结构水土流失的成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森林的开发和保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概念形成因素表现森林的作用和分布亚马孙热带雨林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雨林破坏的原因及表现雨林的前途自然人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水土流失的治理湿地一股强沙尘暴袭击了青海省格尔木地区。最大风速达每秒22.3米,白昼立即变成“黑夜”。结合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发生过程判断沙漠化就是荒漠化。荒漠与荒漠化是一回事。荒漠化就是荒漠的扩张过程。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只表现为土地沙漠化。沙漠化与荒漠化: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形式。荒漠和荒漠化: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原生荒漠次生荒漠形成原因分布特点治理难度地质时期自然过程人类活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小腾格里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水源缺乏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土地下层伏沙层裸露原先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活化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大容易治理和利用荒漠是一种景观,具有产生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分析原生性荒漠的成因热带荒漠温带荒漠寒流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深居内陆,距海洋远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荒漠化的概念1、含义: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2、形成原因: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红漠化。高海拔(高山雪线以上)和高纬度(极地)地区终年以冰雪覆盖地面的寒漠也归属于荒漠的特殊类型。荒漠化的类型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碱化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云贵高原石漠化、华北平原盐碱化成因华北平原云贵高原西北地区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指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指图说出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分析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气候特征?并且分析其形成的原因。ABC?洋湿润气流?洋湿润气流干旱位置地形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高原面积广大山岭的层层阻挡青藏高原隆起一、干旱为主的特征ABC降水量逐渐减少观察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如何变化?为什么?降水量逐渐减少自东向西的植被景观、生物产出能力和载畜量、牲畜畜种、农业特色各有什么变化?西部贺兰山东部海陆位置降水载畜量自然景观干湿地区农业特色绿洲农牧业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距海远距海近少(200mm)多(200mm)小大荒漠、戈壁草原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位置地形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高原面积广大山岭的层层阻挡青藏高原隆起一、干旱为主的特征气候:大陆性强、干燥少雨、、日照强烈、风力强盛、自西向东降水和景观变化河流多内流河、河流稀少、发育差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地貌风蚀地貌、风力堆积地貌广布植被稀少,以草原为主生产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城乡分布点状、带状二、荒漠化的成因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干旱的自然背景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因素包含着漠荒化的潜在威胁(2)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小结:2、人为原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人为因素(1)过度樵采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每年下雨季节,外地搂发菜、挖甘草的数十万“大军”,不顾政府禁令,竟车水马龙、成帮结伙地进入内蒙古草原疯狂采掘,大片大片的草场被铁锨、铁耙翻了个儿,变成了荒漠和沙丘。为了搂掉长在草根上的发菜,他们竟用梳子般密的细齿大铁耙,压上沙袋深深扎入草地搂,铁耙搂过之处,牧草连根拔起,草场如同剥去了一层皮。搂1千克发菜要以破坏2.7公顷草地为代价,挖1千克甘草要使近1.3公顷草场变为沙丘。牧民们痛恨地称他们是“疯狂的地老鼠”。(2)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草场遭到破坏,以水井为中心,斑点状的荒漠化,逐渐呈片状、面状。(3)过度开垦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破坏植被,使沙化土地成片发展以上三个“过度”的共性是破坏了植被,西北地区破坏植被为什么会出现荒漠化?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荒漠景观读图观察: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水土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结果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最终连接,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三、荒漠化的发展近300年来,移民开垦,使农牧边界向西北移(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但也带来了荒漠化问题,以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最为严重)思考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农牧界限向北推进,标志着人类生产方式的改变。以牧业活动为主时,对草原破坏程度低;当以农业活动为主时,把草原垦辟为耕地,旱地防风固沙差,极易造成风力侵蚀,形成沙荒地。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1)相比牧区,这里降水稍多,垦荒种地有较足的水源条件,农业产出较牧业高;(2)人口增加,人类在过渡带上过度开垦,生态用水紧张,对草原破坏程度大;(3)沙区边缘多沙质土壤,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4)土壤肥力减弱,人类再度开垦,荒漠化加剧。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内容: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A、荒漠化的防治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B、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2、防治的对策与措施D、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水资源E、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绿洲地区缺乏水源地区外围前沿内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水土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A、控制人口增长B、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途径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推广省柴灶开源(节流)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现有林地灌草地带荒漠化地区根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原则3、中国的治沙经验(1)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成功技术和经验工程措施:坎儿井、引水拉沙造田、沙障固沙造林。生物措施:飞播造林、钻孔深栽造林、乔灌草结合固沙、固沙植物物种选育等。(2)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固沙利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和固沙植被的存活率弊扎制草方格费工多,成本高荒漠化的防治——工程措施:坎儿井荒漠化的防治整治措施生物固沙:如防护林荒漠化的防治整治措施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恢复植被沙坡头治沙经验沙障固沙今日沙坡头经过多年的人工种草、造林等综合措施治理,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不仅控制了腾格里沙漠流沙侵袭,保证了包兰铁路的畅通,也改善了生态环境。如今的沙坡头已是林草茂密、果树成行之地。穿越沙区40多千米的铁路两侧,被层层绿树护卫着;2.13平方千米林间沙地上已形成厚厚的结皮,长起了苔藓层,标志着沙漠已逆转为土壤;被流沙掩埋的29平方千米农田已改造成硕果累累的田园,新开发的13平方千米沙漠地已得到综合利用。沙坡头治沙经验选择植被沙拐枣梭梭拧条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荒漠化一、概念二、分布三、形成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人为原因人口压力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五、扩展(荒漠化)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七、荒漠化的治理1.合理利用水资源2、营造防护林3、运用工程措施4、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5、多种途径解决农村能源短缺6、控制人口增长世界:温带荒漠、热带荒漠中国:西北内陆六、荒漠的历史发展自然原因:暖、干、大风四、荒漠地区的内部差异经度地带性差异、垂直地带性差异、非地带性差异八、经验练习:1、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C2、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A全球变暖B森林破坏C土地生产能力日益丧失D臭氧层破坏3、改善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D改善荒漠化局部小气候4、位于我国最东部的沙地是()A浑善达克沙地B科尔沁沙地C呼伦贝尔沙地D毛乌素沙地CCB5、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B6、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认为因素造成的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C7、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B塔克拉玛干沙漠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D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8、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A、水资源B、石油资源C、天然气资源D、太阳辐射能DA9、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冬春沙尘暴天气频发,下列受沙尘暴天气危害严重的一组城市是()A、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B、成都、武汉、南京C、沈阳、天津、青岛D、贵阳、昆明、重庆10、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AC
本文标题:西北荒漠化的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4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