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财团法人张钊汉原始点医疗基金会之理念推广原则
财团法人张钊汉原始点医疗基金会之理念推广原则一、财团法人张钊汉原始点医疗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的理念:(一)、原始点医学原始点医学是放空知见,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在患者身上摸索出来的。并根据【以人为本,以病为师】的精神而研发的。其处理方法,是以内外热源及按推等(缘)来改善热能不足及体伤(因),帮助身体恢复正常运作,进而使疾病(果)消失。换言之,他是通过因的改善,来解决病苦的目的。故原始点只能谈改善身体的疾病之因。而不谈能直接治身体的疾病之果。(二)、研发原始点是为了探索一门简易有效、廉价而绿色、非药物又非侵入性的自然医学,以期与其他医学共同解决全人类的病苦。(三)、基金会之创立,旨在通过教学方式吧原始点的医学观念,免费无私地教导给全世界民众,并进一步改变现有医疗环境,帮助各个国家与地区不再担负庞大的医疗支出,民众不再枉受病苦。(四)、基金会将原始点的观念带给民众之后,由民众自行抉择应用。基金会并非医院或诊所,医疗保健的自主权希望能由民众自己掌握(五)、为维护医学的单纯性,基金会不涉及任何政治及宗教活动。(六)、在合法的前提下,基金会愿与世界各地团体保持等距欢迎的友好关系,而双方的合作,一定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平等往来、相互协商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与各方的互助合作,希望把原始点的种子撒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以解决当代人所有病苦,并为后人留下一条活路。只要人类的病苦一天未能消除,我们的努力就一天不会停歇。二、基金会的推广原则(一)、将原始点医学所有研发成果及相关质料,透过各种方式如网络、演讲、手册、光碟等与民众分享,并遵循合法途径,到各地区或国家推广,以培训志工人才,协助解决当地百姓的病苦,同时收集各地案例在基金会网站公告。(二)、为保持原始点的纯正,以便流传,基金会不对外授权公开进行原始点演讲及录制,各推广点只可播放基金会教学影片,唯基金会有权发布原始点相关资料。使用及推广者请务必遵守一条脊椎及七处原始点的原则,不得任意增减,亦不得撰改原始点名称,或加入各种学说及个人见解,使后人真伪莫变。被基金会认可的公益推广点,必须通过基金会的培训及考核,并遵守上述规定。(三)、基金会是依法设立的公益团体,其相关财务收支均受政府监督考核。基金会将尽力使财务收支透明公开化,供捐款人及各界查验,以昭公信,决不辜负十方善心人士的信任与护持,尽力而为,钱多多做,钱少少做,没钱尽量做。序言原始点自问世以来,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短短十年便已传遍世界各地。这本小册子自2006年初版起,即随着原始点的推广与发展不断地得到充实与完善,其名称也因对原始点认知的不断深入曾多次变更。至于其版本的升级则更是频繁,截至2014年中已经到了第12版了。如今【原始点】一词早已成为原始点医学及其保健疗法的代名词。其发展也进入成熟阶段,需要一个定型版本与之配合。为此,近一年来基金会多方征询意见,并深入总结既有的研发成果,殚精竭虑,对手册进行全面修订而暂不出新版,不得已时则用《原始点讲义》应急。今新版完稿。更名为《原始点健康手册》,以反映原始点对医学的理解与定位。原始点原本是为攻克癌症而研发,但因其处理疼痛有立竿见影之效,故最初命名为【疼痛疗法】。而初版时即有的【原始痛点】概念,被理论化为【原始点】后于2008年7月才加入到名称中,成为【疼痛原始点疗法】。到了2009年1月,已有足量临床证据证明原始点适用于几乎所有内外科疾病,遂去【疼痛】二字。简化其名为【原始点疗法】。及至2012年,其诊断与治疗手段已近成熟,理论已趋成型,内外热源也获得重大突破,不仅处理各类疑难杂症更加得心应手,甚至在急症、急救方面也表现精彩,处处展现其简易速效、安全的特色。故原始点虽不牵涉任何医疗行为,却已具备完整医学实质,于是在2013年1月出版出版时改称其为【原始点医学】。医学的唯一目的就是救死扶伤,解除病苦。所有的专业化医疗手段,也是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若能在生活中运用保健的方法,如按推、温敷、温热性饮食、适当运动、充分休息、良好心态等,就能轻易获得健康,相信这是大众所乐于接受的。十余年的原始点临床实践证明,这是可以做到的;而无保健的医疗反倒在长效性、根治性上有严重缺陷。因此,我们认为完善的医学必须包括医疗与保健,而保健又比医疗更为根本、更为重要,遂决定将新版更名为《原始点健康手册》。这样更名不仅符合基金会推广的初衷,也符合基金会始终不变的使命,那就是研发一套不涉及医疗行为的、非入侵性的、生活化的、成本低廉的、易学易用的、绿色的纯自然医学以解决人类的病苦,并将健康自主权交到民众的手中。这一版增删甚多。其中手法篇增补了原始点位置的文字描述;理论部分,在临床实证的基础上,深入反思医学的核心问题,产生了一些创新的见解,因而对医学、医疗与保健、辩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内治法与外治法、从因解症与从果解症、药性与成分的作用、症状中的症与状等重要概念,按照原始点医学的逻辑给予重新定义,对辩因及病情研判也做了更精要的描述。以撇清许多医学中历来模糊不清的根本问题。这些观点与现有的医学认知或有不同,但可提供一个新角度来审视现有医学,相信读者从中能有所启发。我们深知,任何新事物的诞生,必然要冲破旧有的观念框架;而要理解接受任何一种创新思维,也非易事。但读者不妨先放下个人知见,以科学的实证精神心平气和地按照手册所述方法去试一试,再判真伪不迟,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不为成见所蔽,固步自封;亦不为新说所迷,盲目顺从。唯从实践出真知,方能拓展新视野,开启智慧,自利利人。2015年9月14日赖忠文于浙江平阳严庵碧泉寺旅次目录上篇内容:基金会之理念与推广原则序言手法篇6原始点找法及按推之力量、次数与时间7各部位原始点涵盖范围示意图8各部位原始点位置及其涵盖范围8头部9颈部9上背部10下背部10肩部11荐椎部11臀部12踝部12足背部13肘部13手背部理论篇14总论20辩因23论果26谈缘下篇内容:27原始点、原始痛点、身体与体伤28论经络、阿是穴及原始点30论热能与寒凉伤人32医疗与保健38调因39重病的处理42脑中风、癫痫及心肌梗塞之急救43癌肿瘤附录45姜的应用48蔬食寒热表49感恩您的支持一、手法篇原始点找法及按推之力量、次数与时间原始点大多位于骨旁处有规律地分布在一条脊椎(颈部、上背部、下背部、荐椎部)及其余七处部位(头部、肩部、肘部、手背部、臂部、踝部、足背部)。每一部位原始点都有明确的涵盖范围,共同遍覆全身。故应用时只须知道症状发生位置为何处原始点所涵盖,即可按推该处原始点,从中找到需要处理的原始痛点,而不须分辨病名(参考【各部位原始点涵盖范围示意图】)。其中脊椎两侧原始痛点的找法:症状讯号处身体前面脊椎旁边脊椎下面原始痛点后面脊椎两侧之痛点中间脊椎两侧之痛点上面脊椎两侧之痛点找到原始痛点后,按推须由轻而重以测定最适宜的力道,过重如强烈疼痛感,则易造成伤害,太轻如痒痒的,则效果不佳;最好是有轻微的痛,患者又能承受为宜。轻症2-3天按推一次,也可每天按推当作保健,每个点按推约3秒,可来回处理2-3次。至于按推时间因病情不同,很难加以规定,也许几秒钟,也可能是几分钟。对于虚弱者,因手法要轻柔,甚至必须先用指腹或掌根慢慢做舒缓处理,故费时更久。但无论按推时间长短,只要症状减轻即可停止操作,期间要注意补充内外热源。●患处不可按推,但患处若刚好位于其它症状相对应的原始点上,为解决其它症状,应先按推此患处相对应的原始痛点,再按推与此患处重叠的原始痛点。而原始点若有伤口或肿胀,亦不可按推。●患处虽可温敷,若有伤口须先以温姜汤清洗。以姜粉、浓姜汤、姜粉泥、鲜姜泥做外热源时,各自适用情况及用法请参考附录【姜的应用】。●有极少部分患者,在症状相对应的原始点找不到痛点,可往上延伸寻找。五种常用手法:手肘法、腕骨法、食指法、拇指法、拳头法。各部位原始点位置及其涵盖范围观念重于手法,故原始点手法必须在理论观念指导下,配合热源的运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就手法而言,则以处理部位为主,按推技巧为次。原始点多位于骨旁处,虽名为点,实则相连成线,故按推时沿红线所示路径即可,勿拘泥具体有多少点。临床上,在各部位的路径上发现的痛点,或仅一点、或有多点、或相连成段、甚至遍及全线,都有可能。但这里的图文仅提示各部位原始点位置及其涵盖范围,而手法还涉及所用身体工具(肘、指、拳、指节、掌根)、姿势、用力方法等,故学习者一定还要观看教学视频,并经资深志工多次指导校正、练习一年左右,才可较熟练地掌握这套手法。然艺无止境,须精益求精,不可得少为足,更勿以为此手法可短期速成而自误误人。注1:以下方位描述以立姿为参照。以指量度定位时,皆以受按推者自身手指为准。注2:处理头,颈及躯干部位的症状,其两侧原始痛点都要按推;其余四肢症状则只需按推症状同侧的相关原始痛点即可。按推后都必须以热源温之。头部位置:如图中红点、线所示,分耳后原始点及枕骨下沿原始点两部分,前者为主,后者为辅。耳后原始点在耳垂后方下颚骨及乳突骨间的骨缝上端,贴近耳背。枕骨下沿原始点位于枕骨与头部的骨肉结合处,为左右对称的两段横线,起点在乳突骨向后与枕骨下沿相接的突陷处,由此紧贴枕骨下沿水平线颈椎方向延伸至同侧颈部顶端的大脖筋上为止,高度与耳后原始点对齐。涵盖范围:头的全部,如图中橘色区域所示。颈部:位置:如图中红线所示,分水平,垂直两段。水平段即头部原始点中的枕骨下沿原始点;垂直段则位于颈椎两侧,起于大脖筋顶端的枕骨下沿(发际内),顺筋下行止于颈肩结合处。涵盖范围:颈部、肩膀至锁骨,如图中黄色区域所示。上背部位置:如图中红线所示,平行位于脊椎两侧,左右对称。以一指压脊椎中线(棘突)上,再旁开一横指处即是。起于肩颈结合处,下行至背部中间处而止。涵盖范围:上躯干(除锁骨、肩峰、肩膀、肩前、腋下、侧胸以外)及小腿肚,如图中淡紫色区域所示。下背部位置:如图中红线所示,平行位于脊椎两侧,左右对称,接上背部的点位,同宽度向下延伸至髂骨上沿而下。(此实与上背部原始点为连续的一条,仅为操作方便而分上下。)涵盖范围:下躯干至荐椎原始点最高点,如图中淡紫色区域所示。肩部位置:如图中红线所示,可分为横段与竖段。分别位于肩胛部岡下肌之上侧与内侧,略呈倒L字形。横段紧靠在肩胛岡下缘,从其外侧端点向内行至于肩中(肩颈结合处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垂直线交交点处而止;竖段即由此交点处转折、垂直下行至腋下等高处而止。涵盖范围:肩峰、肩前、腋下、侧胸、上臂至肘关节上沿,如图中绿色区域所示。特殊点:分布在肩胛内侧缘边上,如图中内侧弧形红线所示。上端起于肩胛上角骨旁,下端止于肩胛最下角骨旁。荐椎部位置:如图中红线所示,四指并拢,以食指压骶骨中线上,令其根部与尾骨对齐。以此时之无名指旁,小指尖上方位置为参考点,再微调找一压陷点。若此点向上、向内顶压都碰触到骨头,则此处即为荐椎原始点最高点。由此垂直下行,止于坐骨底端。涵盖范围:下臀(荐椎原始点最高点以下,臀横纹以上)及其前方小腹,如图中棕色区域所示。臀部位置:如图中红线所示,在臀部上,左右对称呈V字形。沿髂骨上缘从外向内压探,碰触到有骨头隆起,即以此骨旁为上端点;下端点位于尾骨旁。此两端点的连线路径即为臀部原始点位置。以肘按推时,会感觉手肘内侧贴在骨旁。涵盖范围:从臀横纹及腹股沟以下至踝关节下沿,如图中淡橘色区域所示。膝髌骨特殊点:主要涵盖膝髌骨,亦有助于膝关节。有两处,分别位于膝关节上方,距大腿前面正中线旁开四横指处的内侧与三横指处的侧肌上,各约半指长。踝部位置:如图中红线所示,分内踝、外踝两处,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原始点在内、外踝骨下缘骨缝处,各成开口向上的半圆形。内踝还可沿胫骨内侧缘向上延伸一食指长。涵盖范围:足背内、外侧(约以足背中线为界)及足底中、后段(以通过内、外踝尖的垂直截面为界,后段即足跟部),如图中粉红色区域所示。再进一步细分,如各以内、外踝尖正下方的原始点为界将内、外踝原始点分为前后两段,则内踝后段主管足跟部,外踝后段辅之;内踝前段主管足底中段及足背内侧,外踝前段主管足背外侧并辅助足底中段。足背部位置:如图中红线所示,共有四条位于足背。每条从相邻两趾根之间的结合部起,
本文标题:财团法人张钊汉原始点医疗基金会之理念推广原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6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