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西工大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试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基础是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其主要体现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等方面,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一、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是人们以系统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规律的认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现代发展的一种形态。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的机制,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二、人工自然观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特征主要体现在: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三、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1.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2.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价值: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始了建制化过程,突出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传统和价值取向,强化了自然辩证法的意识形态特征和理论教育功能,形成了系统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马克思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考察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指出要高度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并揭示了这两种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认真学习马克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有珍贵的启示,比如:建立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观念。2.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科学研究中创新思维:1.系统思维法。从整体上把握事情的原则,在科学研究中,分析一个问题,要注重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如分析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一方面应体现整体性。既要考虑教育价值观、区域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又要考虑提高师资水平、学生素质等多种因素来整体把握。另一方面,应体现优化性。即各要素要达到优化组合,即专业设置要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在工程领域需要借助运用系统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更是处处可见,如我国的三峡工程等。2.发散思维法。运用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要运用聚合思维法,科学研究中,确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协同作用的过程,聚合思维是把发散开来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再创造性地组合为一个整体。聚合思维的特点表现为集中性,就是人们常说的沉思、再思、三思,这时不再是任意的组合,而是选择最佳组合,以便我们更有效地审视和判断某一事件、某一问题,最终达到认识的质的飞跃。3.逆向思维法。是发散思维派生出或者涵盖一些思维的方法或技巧。如以往我国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的着力点只是以降低需求来控制房地产过热,如调整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土地供给政策,但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只能起到短期作用,但国务院出台的调控房地产的六条措施,强调切实调整住房供给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各地都要制定住房建设规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显然强调通过增加供给来缓解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压力。逆向思维是一种易产生奇异思路的方法,常常出奇制胜,使人创造出新的思想。4.理性思维法。在某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要做的是寻找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加以解释,你要回答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会这类的问题。美国经验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杜威关注的是怎样才能使经验、行动更有效能,实际上就是掌握科学的理性思维方法,也称为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这五步是感觉到的问题;问题的所在和定义;设想可能解决的办法;通过推理看哪一个假设能解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要素:充分想象,提出问题;创新质疑,追求真理;强烈的好奇,执着地探索;创新观察,诱发灵感。创新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技术和人类遇到的各类复杂的新问题,都要求科学工作者运用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思维是发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超越常规的眼界从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全新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技术和人类遇到的各类复杂的新问题,如航天载人计划、生态问题、社会和谐发展等问题,都要求科学工作者运用创新思维,并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3.试论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科学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造成了一些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伦理道德背道而驰,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借助于伦理道德的正确引导,才能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要全面深刻地把握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复杂关系,使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共同促进、协调发展。目前科学技术发展与伦理冲突表现: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冲突具有深层次的影响(如克隆)、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道德冲突涉及领域更加广泛(如安乐死、人工授精等)、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冲突更加直接,更加尖锐(如高科技与生态污染、人类安全等)。科技与伦理的关系:(1)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在人类文明史上,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人类伦理道德的进步。科学技术是推动包括道德进步在内的文明发展的伟大动力,必须以科学的“真”,促进道德的“善”,以实现真、善、美的统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伦理道德领域。另外,科学技术活动对个人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智慧和知识是构成道德行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提出知识就是道德。由此可见,科学与道德有着较深层次的内在联系。(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动了伦理道德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促使道德主体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道德主体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②科技的现代化有助于提高道德主体的民主意识。③促进道德主体个性全面发展。)(2)伦理道德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社会行为,承担着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科技一旦不被正确地使用,必将产生恶劣的影响。科技发展必须重视伦理规范,以弘扬科技的正面效益,扼制其负面影响,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从这一点来说,科技发展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一切不符合伦理道德的科技活动必将遭到人们的异议、反对,被送上道德法庭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有些科技活动特别是现代高新技术活动,存在着可能的或潜在的风险,也需要伦理规范,以预防不良后果或灾难的发生。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人与科技手段的关系,两者的关系中,人是目的,科学技术是手段,科学技术是为人服务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人有能力支配科技手段从自然中不断获得自由,与此同时,他也需要尊重工具系统的规律和性能,服从工具操作要求。科学技术是中性的,所以科学技术是否运用得当,是否合理,这是科学技术本身所无法解决的,因为这不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个伦理道德和价值观问题。所以,为保证科学技术的合理、正当运用,应该用伦理道德来协调其发展,使其发挥对科技的导向与规范作用,让科技发展真正服务于人类。4.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5.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发表高水平论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支出占GDP的比例较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意义)
本文标题:西工大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6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