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典史学,罗马(波利比阿,李维,塔西陀)希腊(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1)李维:(前59—公元17年)古罗马学家,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并残缺不齐。创立了通史体例,并重视历史垂训,且文笔优美。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尽管如此还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失为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2)塔西佗(约55—120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主要著作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因而透露出浓厚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3)修辞学派:是指公元前4世纪时出现于古希腊史学中的一个学派。修辞学派注重炼字造句,追求文字生动和著作的戏剧性,强调修辞,其著作体现着“泛希腊”观念,突破狭隘的城邦史,力图以整个希腊世界为整体著述。其缺点是过分强调修辞,忽略史实。其代表人物是伊索克拉特斯、埃福罗斯和特奥波姆波斯。修辞学派的作风盛行于后期希腊社会,且影响到西塞罗时代之罗马文坛。4)简述希罗多德的治史的方法答:①.对社会的广泛考察来收集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大部分口述史实资料,使得这部著作史料丰富,涉及范围广泛。②.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和鉴别。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说法时,在书中一一加以列举。这一历史研究方法成为“存疑”,对缺乏资料,难以证实的事件,他也在书中特别加以说明。成为“不藏拙”。5)评价希罗多德的历史观:①希罗多德具有人文主义观念,认为在历史发展中,人起了主要作用。②具有唯心主义史学观念,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分析采用了“神意”观念。③他拥有雅典的民主政治,奉行了雅典的价值观。④具有世界史的观念,对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存在偏见。6)评价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从史学发展看,开创了一种以政治军事为传统的新的史学传统,确立了一种新的史学范型,对后世西方史学产生深刻影响。从历史观看,对史料提出了大胆批判的原则,重视史料的辨伪和收集;并以求真精神探求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被后世史家所继承。7)波利比阿的史学思想波利比阿的史学思想答:①他一开阔的历史视野,把整个地中海世界作为一个历史整体来叙述,而不再突出民族和国家,这就形成了新的整体世界史的观念,这是西方史学的重大进展,开阔的历史观打破了城邦时代狭隘的历史观。②形成了自己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提出历史研究应该具备三个要素。第一,阅读各种资料,并比较文献记载的异同。第二,史学家应该具备必要的地理知识。第三,史学家应该具备政治经验。③继承了希腊史学的倒退的史学观和循环说观点,提出了政体循环论,政治制度循环发展的观点。④他认为历史研究应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应抛弃个人成见,以公正态度对待历史事件。8)波里比阿在西方史学上的贡献.(1)历史眼界的开阔.他指出由于罗马势力的扩张,已将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连接在一起,所以历史学家再也不能用个别的眼光来看历史,应该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了.(2)历史思想的深化.他认为,历史的任务有两个:记录事情的真相,对事实作出解释.深信史家之职,在求实用.(3)历史方法的进步.他认为历史研究应该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第一,应当批阅各种文献资料,并能比较其记载之异同.第二,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第三,政治经验.9)李维对西方史学贡献李维对西方史学贡献答:①他把罗马100多年历史融为一体,对罗马历史的叙述资料丰富,分析透彻,给后世留下大量史料,②文辞华美,对事件人物描写非常生动,编纂了大量的演讲词。③注意树立罗马传统道德价值观,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是进行道德教化。④把历史编年和纪事本末体完美结合起来,以编年为线索,对重大事件用专门的章节完整的叙述。10)塔西佗的主要观念和著作主要史学观念:①他认为历史著述,目的是为了保存好的言行,谴责不好的言行。②应注意当代史的研究,可以为当政者提供借鉴。③认为历史发展是像四季那样循环往复的。④重视政治史的研究。⑤他的文风简洁概括主要著作:《历史》,《编年史》。11)塔西佗的史学地位.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1)塔西佗在西方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抽离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观主义治史原则,这是塔西佗史学成就的最高体现,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对史学本体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塔西佗十分重视历史的教育垂训功能.(3)塔西佗的著作写作技巧高超,文字风格独特.(4)反对暴君统治,怀念共和制度,这是塔西佗历史研究的最大主题.12)西方古典史学的优良传统.(1)求真探索的精神(2)人文主义观念(3)宏宽的历史眼光(4)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5)重视史著的文字表述与史家的自身修养13)古典史学的特点:1,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2,强调道德的垂训作用,垂训后世是古典史学的基本目的,3,注重文笔的优美,古典史学著作一般同时又是文学著作,所以都注重文笔的修饰,中世纪史学:早期基督教史学,欧洲各国史学1、基督教史学,13世纪以前,基督教史学占支配地位.它是一种神本主义史学,指出任何事物均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演变过程.致力于构建以基督教普遍主义为基础的世界史观.它是一种唯心史观,彻底排除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史学家在历史本身之外去寻求历史的本质动因.这不仅是历史观的大倒退,也直接造成史学水平的低下.但它以客观唯心主义的形式指出,历史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并且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基督教史学家在肯定上帝永恒和上帝为万物之源的前提下,以神学说教引入了事物矛盾运动的观念,较之古希腊罗马史家静止的,非历史的形而上学观念或循环论更利于历史哲学的形成.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基督教世界史观的时空贯通性,其悠长宽广的宗教视野是古典时代所未有的2、奥古斯丁:(公元354年-430年),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上帝之城》是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全书共二十二卷,历十四年才完成。该书发展并确立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反对异端学说,维护基督教神学体系,构建了神学体系的基础。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的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3、《法兰克人史》: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591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4、艾因哈德(770—840年)是法兰克王国、也是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传记家,查理曼帝国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是传记体的《查理大帝传》,不同于圣徒传,描写的是世俗的君主,书中四处洋溢着对查理大帝赞扬,并且舍弃了一些重要是史料,但是无论如何,该书叙事明快、文情并茂,使得其获得了极高的声誉。5、修士比德:(约673—735年)中世纪英国历史上的卓越学者、历史家。毕生居住在修道院中,从事宗教活动和撰述,传世之作《英国教会史》,用“吾主纪年”来计算年代,为基督教学者沿用至今。由于其史学成就卓著,被尊为“英国史学之父”。6、为什么说《圣经》奠定了西方中世纪史学的思想基础主要是由于《圣经》中所体现的史学观奠定了西方中世纪史学的思想基础。《圣经》中所体现的主要史学观①人类历史的发展有开端、有结局,是一个直线发展的连续不断地过程。②人类起源一元论③神意史学观;④人性恶论;⑤契约论;7.早期基督教史学的基本特征.(1)历史观:宗教史观,即神学史观(2)历史发展直线论(3)新的世界体系(4)方法论,以《圣经》作为判断历史正确与否唯一标准,基督教纪年方法7、基督教史学对于西方史学的贡献答:①从历史认识论上看,基督教史学第一次打破了古典史学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循环论的观点,历史第一次被理解为由固定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运动。②基督教史学打破了历史研究地域的观念,形成了新的世界史研究体系,在这一研究体系中,不分种族,地域。史学家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来研究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形成了普遍世界史和全球通史的观念。③他以基督诞生为界标把人类历史分为黑暗和光明两个时代,并以耶稣诞生时代推算历史年代,对历史年代学研究作出了贡献。2.欧洲中世纪有哪些主要的编年史家,他们的主要观点及著作。编年史家:一、伊西多尔,哥特,汪达尔和苏维汇诸王史史学思想:①有前言来叙述编年史的动机,叙史范围和涉及区域。②在形式上分大小编年史两种,大的写一国或者多国。小的为村镇,寺院和家族历史编年。③有严格的编年顺序,事无巨细,一概记载,编年以月为单位,在以年为单位。二、法国,格雷戈里代表作为《法兰克人史》是中世纪最杰出的历史著作。其中关于法兰克对高卢的征服很详实。而且关于罗马教会内部的事情也略有记录,对十九位主教做了详细介绍。但其文辞较为粗糙,历史内容漏洞多,但却是研究法兰克人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艾因哈德代表作《查理大帝传》该书特点:参照了苏厄托尼所著的《罗马十二帝王传》中《奥古斯丁传》完成的。文字简洁,文情并茂,有较强的可读性,也是流传较广的原因。三、英国,修士比德代表作《英国教会史》,该书大量引用了圣经内容,是中世纪早期英国唯一一部完整充足的教育史专著。前言专门叙述了英国地理状况,是从攸西比乌斯的著作中抄来的。以基督诞生为界标,在之前用BC来表示,之后用AD来表示。这一方法被后世史学者继承,能采用历史批判精神,致使史料丰富详实四、德国,鄂图代表作《编年史》又称《双城史》、《腓特烈大帝传》史学思想:①认为古代罗马帝国没有灭亡,认为西罗马帝国灭亡只是罗马统治的转移。到神圣罗马帝国成立的时候,统治中心转移至此。是古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由此提出了“帝国迁徙论”的史学观。②认为教权高于皇权,神权高于世俗权力,西方历史发展趋势是世俗国家逐渐衰落,教会势力不断发展,罗马帝国将是最后一个世俗政权,灭亡后会产生一个上帝的王国。③典型的神意历史观,有人称其为奥古斯丁神意历史家最后一个代表。近代史学之一:14—18世纪的史学1.人文主义史学1)人文主义史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用人文主义观点研究历史的资产阶级的史学.反对基督教的神学观点,否定以教会史为中心的编史体系,以希腊,罗马时代的史学传统为楷模,把历史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斗争武器.2)代表人物有布鲁昂,比昂多,马基雅弗利等.3)产生的历史条件.(1)城市的兴起与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2)意大利古典文化的传统(3)大学的兴起(4)印刷术的广泛使用4)基本特征①反对神意历史观,反对以犹太史和教会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主张历史应当记载人事,探索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并以为现实服务为历史研究目的。②反对罗马不灭论和帝国迁徙论。认为古代和中世纪是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③否定中世纪历史地位,推崇古典时代的历史地位,主张以希腊罗马历史学家为楷模。④大力收集古典史学著作,并进行整理和编订,重视意大利地方史,重视对政治史,军事史的研究。重视史书创作的文学色彩。5)马基雅维利(的史学成就):马基雅维利是近代第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学家,主要著作有《君主论》《佛罗伦萨史》其中,《佛罗伦萨史》代表人文主义史学最高成就,用把佛罗伦萨融入西欧世界的眼光,开创了编年史体裁,否定基督教史学观念.并且将历史与政治紧密练习在一起,体现了时代的精神.6)《君主论》:马基亚维利的名著,该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影响了后世许多政治家,他的理论也被曲解为马基亚维利主义。7)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流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一、修辞学派。特点:追求文辞华美,突出个性特点和情感因素,主张用拉丁文写作。代表人物:列奥纳多?布鲁尼、波吉奥?布拉乔利尼。二、博学派。特点:注
本文标题:西方史学补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6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