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货银论文通过传统金融业看互联网金融
通过传统金融业看互联网金融百度ID:翠迪HM773第1页货币金融学论文题目:通过传统金融业看互联网金融通过传统金融业看互联网金融百度ID:翠迪HM773第2页通过传统金融业看互联网金融摘要:本文通过结合对传统金融业的了解与分析,进而从侧面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概念做出了个人的见解与认知,从而进一步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定义,产生发展,影响以及相对于传统金融服务业的优势与劣势。关键词:传统金融业,电子商务,便捷性,移动性正文:“互联网金融”概念作为一个近几年产生的事物,很难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这是百度百科上对互联网金融最简单的解释。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认为:“未来的金融业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他将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分立,认为只有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才称为互联网金融,而传统金融业运用互联网来来巩固和完善服务业务只能称之为金融互联网。而最早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学者之一谢平先生也有不同的看法,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一文中定义为:“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与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在此定义下,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信息对称,金融脱媒,自由选择的状态。且不论互联网金融是否与金融互联网有本质的区别,我们通过与传统金融业的对比来对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型的金融业务进行一个直观的了解。具体如下:表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区别项目支付方式信息处理资源配置传统金融商业银行网点分散信息通过人工处理,信息不对称,且非标准化,碎片化,静态化银行、券商为中介匹配资金借入方和借出方互联网金融集中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保障下,资金供需双方信息通过社交网路展示和传播,通过搜索引擎组织,最终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直接联系和交易通过传统金融业看互联网金融百度ID:翠迪HM773第3页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到,与传统金融业相比,互联网金融更多的依靠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支持。传统金融业的业务开展都是在银行网点,因此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各个网点信息非标准化,碎片化严重。而互联网金融由于有便捷的社交网络的支持,供需双方的信息可以迅速的传播,最终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那为什么看上去这么美好的互联网金融之前没有出现呢?这就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有技术方面的因素。互联网的普及与技术支持是催生和壮大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社交网络、搜索引擎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庞大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的新时代。互联网的这些发展不仅是增加的互联网金融的潜在用户,更多的是促进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壮大。以阿里金融中的阿里小贷为例,阿里小贷的微贷技术包含了大量数据模型,通过大规模集成运算,确定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交易风险概率、交易集中程度等。互联网技术的融入放贷过程中,对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高信用风险、高贷款成本和贷后风险控制等具有积极作用,不仅保证其安全高效,也降低了阿里小贷的运营成本。其次就是需求方面的因素。新兴的商业模式带来新金融服务需求。互联网的发展给用户体验提供了无限的扩展性。最初的信息浏览到现在的购物、社交。用户的行为习惯越来越“互联网化”。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网络融资等各种各样的新兴商业模式带来了基于互联网的新金融服务需求,引领着全球互联网应用和商业活动的发展。用户形成的“互联网化”用户习惯又进一步促进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必须加快与商业、金融业的结合,使金融企业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再者传统金融业不发达也是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的“互联”特性,弥补了传统金融业由于网点较少而造成的众多小微用户被忽略的不足,使得更多的小微用户可以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庞大用户群体的参与,产生的庞大供需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配对,进而实现资金供需均衡,逐步摆脱传统金融中介。在欧美发达国家,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远比我国要高,但是互联网金融业却没有像我国这样炙手可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欧美发达国家传统金融业发展也较为成熟,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偏远地区也都可以被传统金融业网点辐射到,而且几乎人人都拥有至少一张信用卡,可以很便捷的去进行金融活动。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不如我国这般强烈。有了这样适宜发展的条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之快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过去的一两年,我们很难找到有另外的一个概念能像互联网金融这样,从产生之初就迅速捕获媒体、公众的吸引力。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常务副会长衣锡群说到:“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事物,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要真正成熟需要较长的过程,在此期间难免发生争议。在早期争论中,我们会频繁听到一个观点: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作为金融,最不能通过传统金融业看互联网金融百度ID:翠迪HM773第4页忽视的就要有两个特征:第一,服务过程数字化。金融产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金融服务只涉及数字符号的储存、处理和传送。第二,金融服务的内容有极高的“时间价值”。利率、汇率、股价的频繁变动,使得金融产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互联网的加入,使得这两个基本特征可以更好的被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也是以这两个基本特征为基础的。如下表:表二,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资金流向商业模式运行原理典型代表资金募集股权众筹通过互联网平台,将项目发起人与PE,VC或其他项目投资方联系在一起天使汇P2P贷款通过互联网平台,将项目借款人与贷款人汇集在一起拍拍贷,宜信,陆金所,有利网电商小贷利用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给企业进行贷款业务阿里小贷投资理财互联网券商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股票账户客户国金证券互联网基金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基金业务天弘基金,汇添富基金互联网银行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银行理财业务工商银行,北京银行支付网上第三方支付通过台式电脑的互联网终端进行支付手机第三方支付通过移动终端互联网终端进行支付网络货币虚拟货币通过计算机技术生成的大家能够接受的电子货币比特币金融信息服务募集相关利用互联网的搜索、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募资匹配中融360理财相关利用互联网的搜索、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理财产品推送挖财其他其他雪球网这些多种多样的金融业务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商业形态。第一种是传统金融机构将其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也就是所谓的金融互联网。第二种是互联网企业以自身技术、数据、渠道等优势来开展金融业务。第三种是以互联网为概念开展金融业务。结合文章开头马云所说的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概念,我们应该认识到关键并不是互联网行业涉足金融业或者金融业搭互联网行业顺风车的问题,而是说明了一个本质,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仍旧是金融。这是金融业的一个趋势,一个金融信息化的大浪潮。比尔·盖茨曾说,传统商业银行都将会成为21世纪的恐龙,银行将灭亡。前半句话我是十分赞同的。传统商业银行经过金融信息化的转型,融入金融信息化的浪潮,这是他们的发展趋势。那些守旧的不懂变通的金融企业,才会是在这个浪潮中走向灭亡的那部分。就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是对产业的技术演进而对金融核心不能产生撼动作用,股权、债权、保险等金融契约的内涵不变,金融风险、外部性等内涵不变,这都说明互联网金融只是提升了金融的效率,改变了相关金融产品的质量。互联网金融对金融行业的本质没有影响,而是使金融行业回归其服务业的本质,起到金融脱媒的作用。我们对互联网金融业通过传统金融业看互联网金融百度ID:翠迪HM773第5页的现状进行一个简单的业态分析可以更清楚的明白“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这句话的含义。一,传统金融网络化。1,银行业互联网化。银行的业务渠道不断创新,除手机银行外,还积极发展电话银行、微信银行等多种电子渠道。2,证券业互联网化。证券行业的产品主要以数据形式存在于后台数据库中,所以天生具有便于电子化、虚拟化和远程化的特征。3,保险业互联网化。保险公司或新型的互联网保险中介机构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有关保险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的信息,并实现网上投保、承保等业务,完成保险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全过程。二,资金筹集网络化1,众筹。2,P2P。3,网络借贷。三,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独立于交易双方,起着资金托管代付的作用,公正性、便捷性、保障性使得交易双方可以安全、放心地进行网上交易。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桥梁,满足了双方对信誉和安全的要求。以金融为本质的互联网金融也的的确确对现有的金融体制造成了冲击。除了促进传统金融业转型以外,还对现有的货币体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是产生了虚拟货币。现代金融体系中,货币的发行方一般是各国央行,央行负责对货币运行进行管理和监督。而虚拟货币不是由央行发行,没有政府信用担保,所以不能成为一般等价物,只能在特定环境下充当支付手段。而且虚拟货币的流通还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因此虚拟货币还只是个特定条件下的货币替代物。也正是由于产生了虚拟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也产生了影响。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货币定义的影响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各货币层次的界限模糊,利用电子金融服务,客户通过电子指令,可以瞬间实现现金与储蓄、定期与活期的转换。互联网金融进一步模糊了各货币层次的界限。二,对货币需求的影响1,不论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划定的界限为持有货币的不同动机,还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表现为不同财富结构和各种资产预期收益的机会成本的组合,传统货币需求理论都假设货币在不同用途之间存在确定的界限。但是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使得这种界限的区分变得十分困难。人们可以很轻松的持通过传统金融业看互联网金融百度ID:翠迪HM773第6页有不同用途的货币,而且相互之间转换不需要多大的成本。互联网金融使处于不同动机的各种货币需求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2,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手机支付,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的替代作用使得利用现金交易的次数大大减少,于此同时支付的便捷又促进了交易次数的增长,货币流通速度必然加快。三,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提到货币供给就要解释一下货币乘数的概念。基础货币是货币供给的源泉,货币供给量可以数倍于基础货币,这个倍数为货币乘数。表达式为:m=(1+k)/(rr+re+k)其中rr为法定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决定;re是超额准备金率,由商业银行决定;k是现金漏损率,由社会公众决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现金使用量减少,也就是现金漏损率下降。从而货币乘数变大。因此基础货币稍有变动,整个货币供给就会大幅度增减。四,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波动加剧。正如前文提到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需的影响,使得货币的需求和供给都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必然导致利率波动加剧。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与利率直接相关,利率的波动反过来又加剧货币需求的不稳定,增加了货币需求量的计量难度。因此,如果央行控制货币供给,必然会导致利率频繁大幅度波动。五,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1,对法定存款准备金产生影响。“宝宝”类基金将需要交纳法定准备金的银行一般存款转换为不需要交纳法定准备金的同业存款,导致银行体系整体交纳的法定准备金减少,影响了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工具的效力。2,对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给金融机构开拓了更广的投资领域,创造了更多的投资机会,这有利于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总量和资产价格进行调节。但是一方面又扩大了货币乘数,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可能因此缩减,导致央行没有足够能力去面对金融市场出现的波动。相当于是扩大了公开市场同时又加大了操作难度。3,对再贴现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六,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互
本文标题:货银论文通过传统金融业看互联网金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7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