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西方文化概论学期论文
武汉大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期论文西方文化概览战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研究研究生学号:2015201020001研究生姓名:高虹学科专业名称: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英美文学2016年6月评审意见摘要本论文从社会性别差异的角度出发,考察日本女性地位的变化。二战前,女性的地位还比较低;战后,受欧洲各国以及美国的先进思想的影响,日本吸收男女平等的思想,制定了教育基本法,男女就业机会均等法等保护女性权利的法律。男女平等思想开始渗透进日本社会。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国民的意识开始发生变化。本文将从女性接受教育、女性就业状况、女性家庭婚姻状况和女性参政这四个方面论述现代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论文最后指出二战以后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升,法律保障了日本妇女享有同男子一样的接受教育,参与工作和参政议政的权利。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日本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仅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排名较后,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高度的经济发达与整个日本社会的“大男子主义”呈现极大反差。日本社会依然存在严重的男女不平等现象。论文等级评定(A、B、C、D)____________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关键词:日本女性、社会地位、教育、就业、参政前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给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日本女性从传统的贤妻良母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跨入现代生活的行列。不少女性依靠自己的勇气智慧和力量,活跃于政治、经济和社会舞台,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探讨现代日本妇女社会地位之前,让我们先看看历史上日本女性的社会定位。长期以来,日本社会一直是一个男权社会。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封建男权意识浓厚,女性被迫遵守“三从“(即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和“七出”(即妻子如果出现了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就要被休弃),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残害与压迫,成为丈夫的附属,毫无任何自主权。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变,女性也获得一些解放,但仍然没有近代社会中的基本公民权,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女性还被严禁参加政党和进行政治活动,也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此外,明治民法还规定家由家长治理,家长和财产由长子继承.婚姻须经父母同意等等。女性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也十分低下。战后,美国占领当局根据把日本从军国主义国家变成和平、民主国家的原则,对日本政府发出了“五大改革”指令,第一条便是妇女解放。据此,1946年日本制定了新的和平宪法,1947年又制定了新的民法。在这些国家大法的保障下,日本的各项法律和法规都在性别平等的大前提下得到修正,增加了具体保护女性合法权益的规定,日本女性的法律地位从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1)女性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作为全体国民的一员,依其能力享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3)婚姻以两性的自愿结合为基础,以夫妇平权为根本,必须在相互协力之下予以维持。这些法律和法规的颁布,使妇女由战前的“无权”状态变成战后与男子“平权”的状态,家长的权威削弱了,女性的法律地位提高了。在此基础上,随着战后日本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社会整体意识的改变以及各种制度的完备,日本女性的总体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教育、就业、婚姻与家庭以及参政等方面。一、女性与教育战后,日本女性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进一步确立了男女接受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的原则,规定男女务须互敬互重、协力相处,承认教育上的男女同校。战前,女子进入大学特别是综合大学的可能性很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45年12月文部省发布了《女子教育改革纲要》,规定国立大学中男女同校,统一中等教育的男女生教学标准,创设女子大学等。1947年大学统一报考时,第一次对男女考生一视同仁此后,进大学的女子人数逐步增加。高等教育对女性开放成为战后教育民主化的最大特色之一。据文部省统计,1955年男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15%,,女子仅为5%。到1994年,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5.9%,男子过到40.9%。和过去相比,女大学生学习的课程,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发生了变化。以前,女大学生传统的学习领域是人文、教育、家政。如今,家政系虽依然保留,但增加了诸如食品营养学、服装设计学等许多新的实用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就业环境的变化以及男子角色分工意识的淡薄,越来越多的女生选择学习理工科农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也有少数女生涉足尖端科学技术领域。许多女大学生在完成本校规定的学习课程以外,还在其他专业学校学习电脑操作、外语、音乐、美术等知识和技能,过着“双重学习”的生活。有关部门对大学生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从事“双重学习”的大学生中,女生是男生的两倍。女大学生们认识到,今后的时代将是一本依靠综合能力来选择职业的时代。因此,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把握自己的命运,就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充实提高自己,掌握一技之长,为立足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女性与就业战后,日本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受到冲击,时代的变迁推动女性走向社会。其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日本女性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业训练,加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竞争实力,这是妇女大量进入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其次,家用电器的普及、女性生育欲望的降低和家庭的小型化,使家务劳动减轻,女性有时间和精力去社会上工作;第三,日本济高速增长时期劳动力严重不足,也为妇女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开始推行更多的措施来改善女性的就业环境。1985年5月日本国会通过了《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该法从招募、录用、教育训练、福利待遇、劳资纠纷等多方面做出了具体保护女性就业的规定。1994年劳动省又对该法进行了补充和修改:(1)招募和录用人员时不限制女性人数,在招工内容说明、提供信息和考试等方面,一视同仁;(2)在安排工作和晋升时,不应以结婚、生育、年龄等为理由,将女性排除在外。另外,1992年4月,日本国会还通过了新《育儿休业法》,旨在促进职业女性与家庭责任的结合。该法规定女性在生育孩子时可以在家休养一年。不仅如此,日本女性就业在质的方面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种把男性的工作和被认为是女性该做的工作区分开来的传统思想正在受到猛烈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女性逐渐从传统的职业护士秘书、打字员、中小学教师等向国家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医生律师等高层次扩展。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体力弱势更加减轻,而高学历优势得以发挥,她们开始从事那些既需要特殊技能同时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如金融和保险业、信息处理技术、工业造型设计、房地产经营等等。三、女性婚姻与家庭战后日本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广泛参与社会活动,使女性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女性从传统的家庭包办婚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的相亲婚姻相比,现代社会中“自己寻找结婚伴侣”的恋爱婚姻日益兴盛。据统计,在1955年到1991年的30多年间,相亲婚姻从占婚姻总数的5.15%下降到13%,而恋爱婚姻则从48.5%增加到87%。这表明日本女性逐渐摆脱了被动相亲结识生活伴侣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在工作、学习以及志趣相投的活动中结识异性,逐渐发展感情直至结婚。数年前,日本女性理想的择偶标准是“三高”,即“高学历、高收入、高个子”。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具备这样条件的“金龟婿”寥若晨星,但就如一位结婚信息服务公司的科长所说的:现代女性所追求的是在各个方面获得完美的生活,勉强妥协的婚姻观已经被淘汰了。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被追求的“质量标准”也有所改变。据日本舆论机构1993年对东京部分单身男女职员调查的结果是,81.4%的男性和89.6%的女性把“价值观的一致”放在首位,说明在当今物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青年人更加看重精神的和谐。近几十年以来,日本女性中流行晚婚。从7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本人的平均初婚年龄逐渐上升,到1993年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已达28.4岁,女性为26.1岁,比1965年增加了16岁,是战后日本的最高记录,在国际上也名列前茅。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是因为在过去日本女性地位十分低下,无法有自己的事业与作为,女性能嫁给一个能干的好丈夫,就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可以说婚姻是女性生活的重要保障。现在,随着女性日益走向社会,许多人为了追求自由以及长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选择了晚婚,甚至无意结婚。此外,日本的离婚率白6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状态。女性经济上的独立带来了精神上的独立,离婚观念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过去一提到离婚,首先顾及的是自己的名誉和孩子等问题,而现在女性注重在离婚时的权利,乃至“如何使离婚变得对自己更加有利”成为新的关注热点。离婚理由也由过去居多的经济问题和不正当异性关系,改为强调夫妻之间缺乏必要的思想交流和性格不合等。在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工作的同时,也有不少女性仍把家庭、孩子放在第一位。1994年5月厚生省发表的对7862名18-34岁的独身者“关于婚后理想的生活方式”的调查结果是,325环的女性想作专职家庭主妇,29.7%的女性希望在结婚和生育的一段时间里回到家庭,生育之后重新工作。因此,虽然从60年代开始,日本家庭主妇的比例逐步下降,但80年代后期以来基本稳定在50%左右,并呈现出高学历化的倾向。与过去不同的是,家庭主妇对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许多受过良好的教育的女性认为,妇女留在家里,不仅可以使她们的丈夫精神饱满地去工作,而且可以照顾孩子、料理家务,这是现代社会男女各展所长的合理分工,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男主外、女主内”。她们在当好妻子、母亲的同时,也迫求自己的精神欢乐热心参加各种学习和社会活动,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我修养,并能结朋友、增添生活乐趣.总之,她们认为留在家里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家务劳动也是社会不可缺少的,是间接地为社会做贡献。不少女性对自己充当家庭主妇的角色感到满意与自豪。因为这种工作不含竞争性,而且其程序表也是高度灵活机动的。她们把自己的使命和最大乐趣理解为对家庭的责任和奉献。以某大学田中教授的夫人为例,她毕业于女子大学家政系,会3门外语,她说自己之所以没有外出工作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兴趣在家里,她认为充满爱情的家庭生活对一个女人来说是一种幸福。她把家布置得像个小巧雅致的艺术馆,一家3口相亲相爱,生活幸福、充实。上述情况表明,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经济上的独立,日本女性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开始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四、女性与参政战后,日本女性的参政意识明显增强,这一点可从对历届内阁成立初期支持率的调查中得到证实。在1964年12月进行的对佐藤荣作内阁支持与否的调查中,男性表示不明白或无回答的比例为20%,女性则超过61%,能够明确表示支持或不支持的女性3人中不足1人;1972年10月进行的对田中内阁的同样调查中,态度不明的人减少了一半,女性3人中有2人能清楚表明自己的态度。此后,有关三木及其他后继内阁的调查结果进一步表明,女性对政治的关心程度越来越高。在1991年对宫泽内阁支持率的调查中,女性态度不明者的比例仅为10%左右,同男性的差距缩小到4%-5%以内。这表明由于男女性别不同而导致的对政治关心度的差异是微乎其微的。女性参与政治活动还表现在积极介入选举,这一点从战后初期的选举中体现出来。在1946年第2届众议院议员的选举中,男性的投票率为78.5%,女性为67%,就是说有近70%的女性在历史上首次行使了参政的权利,与国际水准相差无几。女性进入立法机构是妇女从政的一个重要方面。日本许多女性积极参加参众两院议员以及地方议会议员的选举。日本女性在行政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从1960年中山真佐女士任厚生大臣以来,陆续有女性进入内阁。日本女
本文标题:西方文化概论学期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7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