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西方艺术中的悲剧审美
西方艺术中的悲剧审美艺术的价值在于它与社会规范和体制的不妥协的批判距离,这一定程度反映了艺术与人和社会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它要站在一个高度来看生活。而悲剧就是这样一种高层次的艺术。一、关于悲剧的哲学浅谈古希腊哲学与艺术的辉煌无需多言,但能真正代表希腊文化精神的典型是艺术而不是哲学,也就是希腊的悲剧。这一点在蜚声世界的希腊神话中便可见一斑:如著名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这些作品中充满了近乎完美原始理想主义悲剧英雄,这些便是见证希腊文化的典型代表。尼采关于希腊文化有类似观点,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他借用了酒神迪奥尼索斯(Dionysus)和日神阿波罗(Apollo)的形象来说明这个问题。在希腊神话中,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在其光辉中,万物显示出美的外观;酒神则象征情欲的放纵,是一种痛苦与狂欢交织着的癫狂状态。希腊悲剧是酒神和日神的结合,是黑暗的生命本能的冲动和爱的结合。「1」在这样的文化精神主导之下,希腊人对生命难以言状的苦难、危险深有认识,但并未悲观厌世,他们直面生活,并非肯定生活本身,而仅仅是赋予生活一种新的价值。这种价值在现在看来也许就是我们称之为信仰的东西,这是一种极为健康的生活观。在生活的哲学陷入绝境之时,这无疑是一条可行的大道。就人类发展的文明历程看来,世界的进程多半是踏着英雄们的尸体前进,这便是悲剧。英雄和先驱们为历史现出了生命,懦弱和不思进取者享受他们的成果,这也是悲剧,但历史并不曾停下它的脚步,而是踏着悲剧步步前行!悲剧的哲学探究,说到底便是悲剧在生活中的艺术。我们先要面对现实,而后才能寻找出路,更不能简单的从词汇的感情色彩出发来评价一种文化价值。悲剧艺术的现实意义远远高于我们对它的感性认识,这是人们对生活、生存、生命之意义的寻根问底式的探源,是极具参考意义的。二、西方悲剧审美的原因初探中西方都有大量的悲剧作品。但在中国,悲剧作品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里,尤其是戏剧。而西方的悲剧艺术却渗透在文化的各个方面:文学、绘画、雕塑、宗教、戏剧等等。如此蓬勃的悲剧艺术,其根源到底何在呢?我认为应该归因于以下几点:首先是基督教文化下的忏悔心理。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各门艺术都渗透着基督教的精神。基督教所提倡的“忏悔赎罪”在人们心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方人在宗教层面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在这种反省中,人们的艺术创作带着英雄之死、赎罪、拷问灵魂、审判罪恶等主题,这些都为作品烙上悲剧性色彩。比如11世纪希腊达夫内修道院的镶嵌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将古典传统同抽象的宗教精神糅合,构图单纯、明确,在悲壮中含有神秘的气氛,着重表现人物的痛苦、忍受和牺牲,画面基调是忧郁和压抑的,和《圣经》上宣传的精神完全一致。其次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19世纪伊始,世界便开始巨变。1804年拿破仑称帝,1949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资本论》,19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这些事件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艺术家们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之余,开始把目光投向现实,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并迅速成为一种风格——批判现实主义。与此同时,官方艺术和创造性艺术开始分道扬镳,真正反映现实的作品不断涌现。1830年司汤达创作完成了《红与黑》,1857年米勒的《拾穗者》面世,1885年梵高创作了《吃土豆的人》,1907年毕加索划时代的作品《阿维尼翁少女》面世……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纰漏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境遇,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这样,这时期的作品中往往就充满了悲剧色彩。最后是艺术家与社会难以调和的矛盾。在艺术的创作中几乎不存在一蹴而就的快感,任何灵感的诞生几乎都是艺术家长期追寻的结果。但是可悲的是真正的艺术并不一定得到社会的认可,艺术家超前的感知并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艺术家们最痛苦的事情,也是一种真正旷世的孤独,是来自精神层面的折磨。除此之外,还有来自物质层面的痛苦——艺术家一心创作而作品又得不到认可,这便使艺术家脱离了生产,陷入穷困潦倒之中。艺术的创作在痛苦和孤独中进行,这难免使一些艺术作品在其作家的情感色彩影响之下有了悲剧的色彩。幸好还有一些专门支持贫困作家的人在,否则我们还能否看到罗丹的雕塑,梵高的《向日葵》以及波洛克的行动绘画呢?三、悲剧主题绘画的审美悲剧从道德的角度来讲,无疑是一种毁灭,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毁灭。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毁灭的艺术。从艺术的角度看来,悲剧是一种表现手段,一种艺术主题。艺术家想要通过一种悲剧的形式或是一种悲剧的主题向受众传达自己的思想。因此,我觉得在欣赏饱含悲剧色彩的作品时,首先应该了解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这应该是作品产生的源泉,尤其是在欣赏超现实主义以前的作品。其次是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一个艺术家有一个艺术家表现事物方式和爱好。有的画家惯用鲜艳的色彩表现悲伤地主题;有些诗人能用眼前的每一件事物来表现抽象的主题;还有的剧作家需要的仅仅是一种深层精神内涵的传递,而放弃故事情节的展现……这些创作的倾向使我们欣赏作品时不能法忽视的。第三就是要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培养艺术审美眼光,这点是很重要的。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专业知识的人和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就像生活在两个世界里面,他们在对待同一件艺术作品时所持的眼光是截然不同的(但也不排除专业知识对人思想的禁锢,这种情况对一个平常的艺术欣赏者来说是没有多少作用的)。艺术的审美情操是必备的,这是观者欣赏艺术作品时寻找共鸣,发现美的前提基础。在庞贝壁画《依菲格尼的祭祀》中,描绘着阿伽门农面临将自己的女儿作为牺牲品时的痛苦心情。画家在表现阿伽门农痛苦的神情时巧妙地将她的面部用衣袖遮挡起来,这样比直接表达更含蓄,更有感染力。这幅古老的作品比较简单,但如果我们对表现手法十分陌生的话,就只能感受到其中的悲伤,而无法得知这种悲伤的来源。再如乔托的《哀悼基督》和曼坦尼的《哀悼基督》,两者相差近一个世纪。前者通过生动的景物、人物的配合,突出了情节和人物,是一种宏观式的悲剧。后者画面上躺着的耶稣的尸体脚底对着观众,造成一种出奇不意的效果,加之近旁人物表情的烘托,传达一种特写式的悲剧气氛。这便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氛围作用的结果。还有就像梵高《麦田上的乌鸦》,画中描绘雨后广阔的麦田,这是梵高想要告诉弟弟乡下生机勃勃的景象。不过,此时的梵高的心情的确是非常凄凉极端孤独。他的病情日益恶化,他感到“我的生命受到了根本的威胁,我的脚步也在摇晃。”“画笔几乎从我的手指间滑落,”“我的作品是冒着生命危险画的,我的理智已经垮掉了一半。”因此,在《麦田上的乌鸦》在画面上动荡不安的构图,明暗对比强烈的色调,粗野狂放缭乱的笔触,去无意识的流露出他内心孤独压抑郁闷的心情。「2」这很好地体现了画家的境遇对于其作品创作的影响,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要对梵高创作这幅画时的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画面所传递的含义。悲剧审美的艺术在于它对社会的批判,欣赏它不是只为了获得一种感官上的冲击,而是要从中看清生活的原貌。「1」《悲剧的诞生》,三联书店,1988年,「2」《梵高传》.北京出版社.1983年
本文标题:西方艺术中的悲剧审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7433 .html